秦王闻讯,只得亲自到白府中来请他:“白将军,昔日是寡人不明,错失好局。但事已至此,还望白将军能及时出战。”
白起见秦王亲自前来,不敢自衿,连忙回道:“并非是末将不愿去,只因这时赵国既敢与我大秦为敌,必然已经有备。纵使白起再去,也于事无补。”
“武安君之言差矣。谁不知道,大将军您攻必胜,取必得,纵有强兵百万,您也视之如无物。此时乃建大功之时也,还请勉力一行,若果然能一战灭赵,寡人必不会有负将军。”
白起见大王必要他出兵前去,明言指出:“秦国经长平一战后,死者将半,国内空虚,经不起再次大战——昔日齐国之强,与秦国相当,但经历灭宋一役后,旋即为燕国所灭,大王不可不明鉴。”
“那依将军,秦国眼下该当如何是好?”
“立即撤军,与赵国媾和。”
“若寡人记得没错,前者说可灭赵的,也是白将军。”
“当时,赵国乍败,精锐俱没于一战,全国上下日夜号哭,方寸皆乱,因而说可灭。如今,该请援的请援,该应战的应战,已从困境中解脱了出来,因而说不可灭。”
“若寡人非要请武安君一行呢?”
“如大王非要伐赵,可尽遣他人。眼下秦国能战者极多,未必非要末将出马。何况末将即便出马,也已于事无补。”
秦王听后恼恨而退,又选一人去替代王陵,非要灭赵才肯干休。
寻思下来,王龁之前屡有上佳表现,又打败过廉颇,是个优秀的将才。于是秦王改用王龁为主将,再增发大军二十万给他,前去攻打邯郸。
王龁领兵刚去,秦国细作已探知魏、楚两国大起兵马前去救援。秦王听后暗暗心惊:果然不出白起所料。但大军既已出城,他又不愿再去下令王陵所部的残兵败卒也撤回国内,于是不但不撤军,反而又派人前去催促王龁急战,同时派出使者前去魏、楚等国,恐吓道:“灭赵一事已是势在必行,若有他国敢出兵救赵,灭赵之后,必立即移兵前去攻灭该国。”
大秦王只这一句话,吓得魏、楚两位小王寝食难安。尤其是魏安釐王,纯粹是稀里糊涂听了其弟的话,就不计后果地派出了大军。他得了秦王的恐吓书信后,连忙让人前去通知晋鄙:“晋将军且按兵休动,待形势明了后,再作打算。”
晋鄙大军这时恰好刚到邺城,再往北去不到百里,就是邯郸。他听了魏王命令,慌忙扎住大军,不断派人去探望邯郸一带的战况。呵,还有什么好探的,这时王龁、王陵两部大军已双双杀到了邯郸城下,近三十万大军围住一座不到十万军队的“弱城”昼夜卖力攻打。城头的廉颇,城内的平原君,见援兵突然停止行军,都是急得跳脚。尤其是平原君,之前自以为请来了援兵,算是将功补过,谁料这时魏军突然换作了观望态度,而魏军一观望,随后而来的楚军必然也不敢轻动,这样一来,之前平原君等人的外交成果一下子化为了乌有。
第八十一回: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君臣再请白起
国难当前,平原君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人,立即派出门客中武艺高强者,持自己的亲笔血书赶去魏国私见信陵君。
“赵胜之所以自附婚姻于魏公子(这样说来,平原君娶信陵君之姐,还是信陵君极力撮合的。可能是那时赵强魏弱,信陵君也想找个有实力的盟友,谁料眼下形势突然反过来了),只因公子是天下第一大贤,赵胜自愧弗如也。如今,邯郸危在旦夕,魏军却迟迟不到,公子又不出一言相助。不得已时,赵胜自当自刎于城头以谢罪天下,但公子之姐眼下也在邯郸城内,贤弟即使不念愚兄,难道连姐弟之情也不顾了么?”
信陵君阅罢血书,热泪盈眶,仰天长叹道:“我何尝不愿奋不顾身去救赵国,只可惜魏国兵权不在我手中,无奈何矣。”他起身踱步数圈,寻思道:再去说王兄,必然也不会听我之劝,不得已,我魏无忌与你平原君一起作个忠义之鬼就是了!
他尽集门下食客,说要出兵救赵。因信陵君为人极贤,号称“战国四公子之首”,不少门客感动于他的大义,都愿跟随他去。于是信陵君尽出府中宝马良驹,临时扎成了上百辆战车,又削竹为枪,砍木为棒,制作成了兵器若干。一行人,就这么颤颤巍巍的准备前去邯郸救赵。
“大军”启程时,信陵君见一人拱手避让在一侧,放眼望之,乃是门下食客,名叫侯生。见主公到了,侯生忙行礼道:“公子珍重,侯生另有要事,不得随行前去了。”信陵君知此行的众人必定是有去无回,不愿强求他人,于是径自率军前行。走出数里外,心中想道:那侯生原本只是魏国一守大门的,年已七十,家中又贫,当初我亲自上门用重礼去聘请他,又与他同乘一车归府,这等盛情可说隆重。归我府中路上,他欲去见一好友,是个杀猪的屠夫。我二话不说,又亲自陪他前去,任由他二人在市井之中交谈了大半日,未曾缺分毫礼数。回到府中后,我敬他有贤名,平日里待他甚厚,尊之为上上之客,可谓是礼贤下士至极矣。怎的今日我与他相别,没有丝毫怜悯之心——此中定有缘故。
于是他招呼众军回头,又去见侯生。侯生见主公去而复返,笑道:“侯生之所以不送公子,是料定公子必回,因此一直在此地等候。”
信陵君忙下马行礼道:“先生定有妙计,还望立即赐教。”
侯生道:“计是有计,但这计有个短处,那就是必会开罪大王。只怕公子若用此计,此生不得再回魏国矣。”
信陵君圆睁双目道:“无忌死且不惧,尚会惧怕开罪大王耶?”
于是侯生附他耳边,说道:须得如此如此。信陵君听完之后,心中大定,忙按侯生之言行事。
却说魏国有一女子,名叫如姬,极美又贤,名垂全魏。有一恶霸垂涎于她的美色,派人前去强夺时,不幸失手杀死了其父。信陵君得知此事后,当即派人救下如姬,又杀死了元凶,为她报了大仇。随后该女子入了王宫,被魏安釐王宠幸。
眼下信陵君听了侯生之计,暗中派人送上书信,请求如姬为他从大王处偷取一物:兵符。
如姬见了书信后,慨然应允。于是极尽媚色哄骗大王,很快便得知了藏纳兵符处,又只用了数日便成功的将兵符取出送到了信陵君手中。信陵君得了兵符,遣散众门客,只带侯生与他那位屠夫朋友上路,三人乘快马前去救赵。
几日后,信陵君、侯生、屠夫朱亥三人已到邺城。信陵君手持兵符,昂首踏入军营,说要代替晋鄙统兵。晋鄙是多疑之人,虽见了兵符,心中仍有疑虑,于是有心修书一封去大王处问个究竟。侯生见了,忙大声喝道:“朱亥何在!”
朱亥听了,手持四十斤大锤,大踏步上去,直奔晋鄙。晋鄙欲要逃时,早已被朱亥一锤打死。信陵君恐军心浮动,于是下令道:“无忌出于大义,欲请诸位相助我前去救赵。但此行生死未卜,若有不愿去的,可自行回魏国,我魏无忌绝不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