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白起急中生智,立于营前高声喝道:“弓手将军何在!”

听主将召唤,一人连忙上前听令。

“你立即率全部弓弩手,齐射那人!”

那位将军得令,连忙召集营中的弓箭手,匆忙间只得数百人,一齐朝赵括放箭。赵括此时正位于最前列,又已战得筋疲力尽,哪能抵挡这番齐射,不多时,他身中数十箭,在一脸的愤恨、不甘中,轻叹一声,黯然倒地身死。

见主将已死,剩余的赵军刹那间士气泄去了大半。而白起趁此良机,连忙聚拢先前战败的秦军进行反攻。又过去许久,因各处的秦军纷纷聚拢而来,赵军四面受敌,又冲不过白起营垒,再一次被白起率重兵围住。这一次被围后,赵军再也无力反抗,只得在秦军的大举包围下,无奈投降。

白起受降完后,差人清点两军伤亡人数。此战,秦军伤亡惨重,那五十万秦王差来的援军已伤折了大半,而赵军仍存有精锐四十多万人,白起知道了这事后,不免对赵军奋不顾身时那种可怕的战力感到心惊。

——幸好当机立断,下令射杀了赵括。若非如此,秦军今日能不能获胜,也未可知。

这种强军,绝不可留。

于是,他一边故作仁义,抚慰赵军,说不日就会放众人回赵国;一边暗中酝酿阴谋,派人四处寻找地势低洼处。最终,在寻找到了一块面积硕大的盆地后,他传令众赵军将士,驻军于此地,且承诺下去:三日之后,放大伙回国。

当夜,暗中已作好准备的大批秦军突然杀出,将四十余万被缴了械的赵军全部坑杀。侥幸存活者,只有二百多人,且全是年幼者。此乃白起有意放他们回国,以宣扬秦军的赫赫威名。

一夜之间,赵国数十万精兵,全部覆灭。

数日之后,仍陷于秦军包围中的冯亭得知了此事后,拔剑自杀。其部下约十万人,也未能幸免,被四面八方涌上的秦国大军尽数杀死。

至此,历时近三年的长平之战终于结束。此战,白起杀赵军五十万,杀韩军十万,又建下了无上大功。只可惜,长平一带的山脚下,处处皆是尸身,骸骨,万千冤魂埋于其间,无法再见证白起将军的所向无敌。

第七十九回:白起分兵灭赵国,苏代受托说范雎

话说白起横扫长平后,知这时的邯郸已无可用之兵,于是撤机大举派兵北上,意图一举灭赵。秦军此行兵分两路,其中,由副将王龁率东路军十万直取武安,以威逼邯郸;司马错之孙,司马梗率北路军十万,攻打太原,以截断邯郸与赵国北地之间的联系。白起自己则坐镇于上党,遣送伤员、老弱回国,修养军士,补充军需,以待那两路大军捷报传来后,一击制胜。

战况如白起事先预料的一样,东、北两路秦军一路连战连捷,轻易攻下了武安、太原等地。武安这处地界,之前“阏与之战”时曾有介绍,距离邯郸不过二百里,是赵国都城的最后一道屏障。秦军拿下此地后,再往东去便是一马平川了。

白起闻知此讯,欲大起兵前去配合。这时,邯郸总守军不过十余万,他白起则掌控大军有四十万人——拿下邯郸,已是易如反掌。

不料,此时秦王一道诏令递来:“寡人已答应赵国的求和,白将军可速速撤军。”

白起听了,当场不敢相信:这真是秦王的旨意?作为一代雄主,会在即将灭去赵国,踏出统一天下征程的第一大步时,宣布放弃进兵?

反复确认无误,他不禁怒火中烧,但最终又不得不将怒火老老实实地浇透了,然后心不甘,情不愿的撤军回国。

四十万大军在手,又长期在外征战。若不立即遵旨回国,便是谋反。而这份心思,白起从未有过。

但白起也不是好惹的。他泱泱地返回了咸阳后,四处打探是谁为秦王筹划的这一退兵策略,查来查去,终于查出了结果:范雎。

却说当日白起重兵围住赵括时,韩、魏二国都闻知了此事。然而,只有信陵君等少数人主张立即出兵去救,大部分人,包括二位国君在内,都是乐得坐山看虎斗——此前秦国一直盯着这两国欺负,和赵国鲜有交锋。如今终于成功将祸水引到赵国头上去了,太棒了,这两方越是大打出手,对韩、魏二国越是有利,数年之内,必能无兵祸之忧矣。

不料,事态的发展却与他们所想的不一样。赵括军不堪一击,仅仅过去一个月,四十多万赵军被坑杀的噩耗便传遍了天下。随后,白起又大起兵伐赵,赵国被灭已成定局。

这一下,韩、魏二国终于慌了。因为三晋之中,以赵国最强,韩、魏这对难兄难弟这时尚未被秦国灭去,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赵国的相助。赵国一旦被灭,凭白起的能力,要想干掉他们,可能比灭赵还要更快。

无论如何,这次得拉赵国一把。于是韩、魏二国赶紧磋商对策,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计,找到了一人,将拯救赵国的重任交予了他。

此人名叫苏代,乃是一代纵横名家苏秦的族弟。他得了任务后,更不推辞,径入咸阳求见范雎。范雎听闻苏代从东方来,已知是三晋派来的说客。不过他自己也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不怕能说之人,见一见也无妨。

苏代见了范雎,一不哀求,二不行贿,反倒责问起他来:“张相国(张禄)乃是智者,自当通晓事理。可眼下,白起已将攻破邯郸,此乃危急之时也!您身为相国,为何反倒无一言进于秦王,商议退兵之事。”

范雎心想:怪了,这事还怪起我来了。再说,长平之战之所以爆发,归根到底就是我的“远交近攻”之计成功了。这时我刚好乐得看秦国利用此计逐步统一天下,建成累世之功,为何要劝大王退兵?

于是他看着苏代,笑而不答。

苏代却又道:“赵国撤能战之廉颇,用无能之赵括,兵败乃是咎由自取,不足为惜。但在下所说的危急,指的并非赵国,而正是相国阁下。”

“还望苏先生明言。”

“赵国诚非眼下可骤灭也。即便白起能攻下邯郸,赵国尚有北地,东南之地,各有强兵数十万,尚能据守。何况,赵国濒危时,必会举国降齐降魏,相国岂不见冯亭降赵不降秦一事乎?那时,他国既得受地之利,又见秦国势大,必会合纵伐秦。秦军虽强,苦战多年也已是强弩之末,未必能胜那五国——故而,秦国得一邯郸,而得罪天下列国,实非上计也。”

“苏先生言重了。我大秦有武安君白起,生平百余战,从无败绩,莫说五国合纵,即便是十国合纵,要胜之又有何难?”

“那倒是了……”苏代忙道:“武安君一出,五国之军必望风披靡。其必趁势先灭三晋,后伐齐楚,横扫华夏诚非难事。只是……”

“只是什么?”

“若果真如此,相国阁下还有何用!”

好个一语穿心,瞬间穿透了范雎那颗贪权贪利之心。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