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四回:白起秘密入长平,王龁两战皆落败
秦国国都:咸阳。
得知廉颇已被赵括替换的消息后,范雎大喜——此前邯郸城内的种种流言都是他安排细作故意放出的,没想到这么顺利。
他当即对秦王奏道:“赵王轻率撤下廉颇,并非只因他避而不战,更关键处在于:赵国国内此时已捉襟见肘矣。我秦军因眼下深入敌境,粮草、军需也已吃紧,请大王速速定下决战之策。”
秦王微笑道:“之前全赖相国辛劳,今日起,终于可依仗白将军了。”
说完后,他目视殿下。一人闻言,立即出列接令,正是刚从河间匆匆赶回的大将白起。
秦王高声下令道:“即日起,上党一带的所有秦军皆归白起指挥。原先的主将王龁,改作副职。至于河间之地,寡人已另择他人前去镇守。”
白起昂然接令,群臣一齐告诺。
白起得了兵符,微一斟酌,又提议道:“末将恳请大王再下一令:即日起,敢透露白起入上党者,斩!”
秦王眼睛一亮,果断道:“正该如此!”
自此,秦、赵二军都已更换了主帅,新一轮的较量拉开帷幕。
与赵括大张旗鼓,高调踏上前线不同,白起此次上任堪称是神不知鬼不觉。自从他离了咸阳后,一路上偃旗息鼓,静悄悄的就这么入了西线秦军大营。非但咸阳人不知,连先前的秦军主将王龁都被蒙在鼓里。当然了,白起一出,谁敢与他争抢主将之位——王龁此前虽连胜数阵,战果不小,这时也只好心甘情愿的担当副将了。
白起接任了主将一职后,立即派出副将王龁,前去猛攻东壁垒。
王龁吃惊道:“启禀大将军,末将此前已去强攻过多次,怎奈赵军营寨立得极为严实,又无小道可绕,此举实在是行不通。”
白起问他:“每次进攻时,你用多少人马?”
王龁道:“本处兵马约有五十万。下将前去攻打时,留五万人守寨,十万人接应,另有数万人搬运军需、辎重,直接上阵厮杀者,不下三十万人。”
白起又问:“效果如何?”
王龁叹道:“将士们虽肯卖力,怎奈仰攻不便,加上赵军弓弩手极多,每次大战后,死伤都极为惨重。”
“嗯。”白起颔首道:“此次你率军出战时,可只带一千人前去。”
“什么!”王龁大惊:“一千人……”
“切记,只可败,不可胜,但绝不能一触即溃”
王龁喃喃自语,百思不得其解。但又想,白起既出此令,必有用处,于是只得跨上战马,率精兵一千前去东壁垒处搦战。
赵括听闻秦军杀来,满心欢喜,这下苦学多年的兵法终于有用武之地了。等秦军杀至东壁垒下时,他定睛一看,奇道:噫?今日的秦军怎么稀稀拉拉的只有一两千人,莫非是疑兵之计?可若说其中有诈,偏偏大将王龁就在阵中。是何用意耶?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杀他一阵,再作区处。于是他派出精兵十万,出关迎战。王龁见赵军大举出关,心下惊慌,可又不敢一触即溃,只得咬牙支撑了片刻。不多时,一千秦军伤折了大半,他不敢再逞强,只得率了败兵,匆匆回逃。逃至河边时,又被赵军赶上追杀了一阵,侥幸逃回大营者,不足十之一二。
赵括高站于山顶营前,见赵军首战便胜了,喜得手舞足蹈,连忙安排快马赶去邯郸报捷。又于将士前显摆功劳,将廉颇贬得一无是处,众将士见赵军这一仗确实是胜了,也是暗暗对赵括刮目相看。
却说那王龁领了败兵,灰头土脸的去白起处汇报战况。他之前数次大胜赵军,今日落了这个差事,着实不情愿。谁料想,白起听了他的败报后,又下一令:“三日后,你可再去搦战,此次你可率三千士兵前去。”
王龁自然是不愿意再败一次,可白大将军的命令岂可不听。不得已,他三日后只得又率军渡过丹水。那边赵括见了,大笑道:“此次兵马倒是略多了一些了,难道就当能吓住本将么?”他令旗一挥,十万大军再次冲出去大杀了一番,赵军又胜。
但这次,王龁败退时并未渡河,而是急急的朝东南面的丹水下游赶去,赵军见状,只得跟在身后追赶。那边赵括见了,连忙下令鸣金收兵。那十万赵军再次取胜归来,其中有将领不解道:“我等正要生擒王龁,大将军为何要下令收兵?”
赵括笑道:“可见你等皆是莽夫,未曾熟读兵法。岂不闻,孙子有云:“穷寇莫追”。本将见秦军两次搦战,出战者都是寥寥无几,料定其中必然有诈。你等若不信,可尽往下游处搜寻,若无大军踪迹,可再来报我。”
众将心服,一齐称赞主将英明。
战争,是很严肃的,我写的过程,也只能说在史料的基础上,接近史实,可说是的的确确的“纸上谈兵”。因而,在自愧自己军事功底不足的同时 ,也希望朋友们能提出宝贵意见。另外,一些我个人的观点,也希望朋友们能接受,认可,交流。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我的很多描述,和《史记》,《资治通鉴》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资治通鉴》有记载,张仪说魏王:今秦国待王甚厚,大王不可无礼。于是魏王遂割河西与秦国。在这些我觉得不太现实处,我都基于自己的观点,重新设想了新的对话。希望朋友们能接受,谢谢大家的支持!
王龁再次兵败,从下游处寻路而回,心中抑郁不已。白起见状,微笑道:“王将军两番辛劳,白某着实过意不去。还敢再出战否?”
王龁愤然道:“大将军,行军之事非同儿戏。若再让我率个三千、两千人出战,情愿受您责怪,不愿再去受辱。”
白起抚掌大笑,让他将此次的战况细节处一一描述。听完之后,白起沉吟道:“十日之后,王将军可再次出战,此次交给你五万大军。”
王龁喜道:“是要与赵军一决胜负么?”
“不,你还须再败一次。此次你败退时,可往上游处走,诱赵军前来追击。此计若能成功,秦军必能一战拿下长平,扫清上党。”
王龁猜不出其中深意,又看白起。白起道:“将军只管再去搦战,我料定赵军此次必会大举来追。切记,届时,将军须得万事小心,不要蛮力厮杀,只要能诱得来赵军主力,就是大功一件!”
于是王龁告诺去了。他去后,白起也连忙四下布置,只等十日后的那场大战。
十日已至。
通过之前两战,可见赵括的战策就是敌不动,我不动,敌军若敢来攻,一定针锋相对。他这招,比之王龁的动辄一通乱拳要稳得多,比之廉颇的坚壁策略又要主动一些,可说是稳中有狠,只等大战。
说大战,大战来了。
这一日,东壁垒前终于齐集了五万大军,盔甲鲜亮,与前两次不同。既是大军,阵中自然是遍插旌旗,以标明各分队,以及各分部将官。再往中央处看去,有大旗一座高高树立,上面大书特书一个“王”字,正是秦军大将王龁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