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自此,秦、赵两国,总计约五十万大军,由西、北两个方向迅速朝上党地区靠拢。

公元前262年,史无前例的的超级大会战终于爆发!

廉颇是谨细人,早在他刚刚率军赶往上党时,就已探得秦军已出兵前来干预,这时也即将抵达上党境内。于是到了长平一带后,他按下军队不再前进,于当地紧锣密鼓地修筑起防线来。

之前说过,此次秦、赵二国争夺的不只是上党城,而是上党郡。上党郡是一个大郡,所辖范围内有大城数十座,其中归韩国管辖的大约为十七座。这长平,就位于这十七座城池的中心地带。廉颇选择于长平修筑防线,一来正因为此地位处上党中心,便于控制全局;二来就是因为此地地势极妙,堪称打防守战的不二宝地——他“善守”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

如何个妙法呢?且听在下详解一番。

上党既是太行之巅,自然是山峦密布了。而长平身为太行之巅的中心区域,地势又要更奇上一步。俯瞰长平,西南、东北两侧都是高山,其中西南侧为一段山脉,名叫空仓岭;东北侧则有好几座独立的山头,有韩王山、大粮山等等。两山中间有一峡谷,谷中有一小河贯穿而过,名叫丹水河,深陷于两侧高山之中。

两侧高山,中有峡谷——这就是善守之地,参照函谷关、伊阙,无不如此。与它们不同的是,长平一带的山峰陡峭不足,绵长有余,比较适合大军驻扎。赵军只需要把持住两侧的高山,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廉颇到了长平后,立即兵分三路:自率主力坐镇于长平以北,另派二将各率数万人沿着两侧山头开始修筑防线,顺便探视敌情。为方便叙述,丹水河西南的防线称之为:西壁垒;丹水河东北的防线称之为:东壁垒。

这一招看似毫无问题:无论秦国大军是穿过峡谷,由南向北攻,或者是翻山越岭,从西向东攻,只要这两道防线成了,都可以以逸待劳。更何况,此时的秦军主帅并非第一名将白起,廉颇胜算极大。

第七十一回:秦王争斗大发兵,范雎施计断赵援

但是廉颇千算万算,忽略了一个人:秦昭襄王。

在得知冯亭向赵国递上降书的那一刻起,秦昭襄王在暴怒之下已下定决心:无论多难,上党郡,寡人要了!

他将秦国的所有精锐托付给王龁,要他务必拿下上党。王龁深知秦王意图,得了兵马后就马不停蹄的向东北进发。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他并未率军前去河内与白起汇合,而是直接翻山越岭向赵国的西壁垒进发。正当赵军西壁垒守将忙于修筑防线时,秦军先锋——数万精兵已急急赶到,一阵厮杀下来,击败赵军,并成功斩杀了该支赵军的主将。

廉颇得知此讯后,大惊,连忙督促西壁垒方面的守军固守待援。熟料王龁得势不饶人,下手极快,在首战获胜的同时,自己亲率二十多万主力军自西南向东北一路打过来,连续出击,先后攻占缑氏、纶以及上党(此为上党城,非整个上党郡)等地——只不过个把月的工夫,秦军已成功将半个上党郡拿入了手中。

到了这时,所谓的西壁垒,不过是三十万秦军围攻中的一块小小阵地,再难守住。再过去十数日,赵军败报再次传来:西壁垒方面守军,约合三万人,已全军覆没。

廉颇受此大挫,不敢再小视王龁,立即亲率主力赶赴东壁垒增援,力争将秦军阻挡在丹水以西。丹水虽非大江大河,但秦军攻至此处,必会顾忌赵军趁其半渡时大举出击。只要再缓他个十日八日,东壁垒防线的守备就能完善了。

只可惜,王龁用兵,要的就是一个“快”字。他得了西壁垒后,当即率领三十万大军强渡丹水,完全无视把守在河对岸山头的二十万赵军。廉颇见秦军势大,阻挡不得,只好亲自坐镇东北山头指挥防守,竭力死守这第二道防线。

一时间,只见长达数十里的东壁垒防线下,处处都有秦军向山头猛攻的身影,喊杀声、嚎叫声响彻山谷。而赵军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也在不断用弓弩射杀秦军。双方伤亡都极其惨烈。连续数月的大战下来,在秦军凶猛的攻势前,纵是廉颇也深觉吃力。而这时,更不幸的消息再次传来:秦国从咸阳、野王二地各抽调十多万大军,已在向长平一带增援而来。

——秦王拼了,无论如何,必须拿下上党郡!

这是赵王、平原君,以及廉颇事先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长平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不断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数万、十数万、数十万规模的军队赶赴这里。在秦国如此兴师动众的攻势前,赵军的东壁垒防线也已岌岌可危。

这时距离赵国接受上党郡才仅仅过去数月时间,廉颇先是战败,后又遭受秦国大军围困,损兵折将不下五万人,这是前所未有的。消息传至邯郸,赵国上下一片大乱。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平阳君,以及重臣楼昌,虞卿等人急忙协商对策。

众君臣商议了许久,大多数人都觉得只剩一条路可走:速速增援廉颇,同时向秦国求和。

随着秦军大军突破丹水,赵国已失去了大半个上党郡,这时秦国的怒气应该也已平息的差不多了——秦国原先只顾忙着攻韩,并无意与赵国决战,趁此机会前去求和,秦王定会答允。

但有一人坚决反对:虞卿。

在国难当前,赵国政局一片混乱时,虞卿算是难得的明白人了。他对赵王进言道:“眼下正是秦军初胜,势不可挡之时。若赵国这时前去媾和,秦国必以为赵国软弱,无力还击,只会攻势更盛——此所谓‘战与不战,均取决于秦国’也。且大王要与秦国媾和,必须花费重货、宝器无数,与其白白送给秦国换不得其罢兵,不如转送给齐、楚、魏等国,他们得了重赂,必会兴兵救赵。等赵国反败为胜时,欲与秦国战,则可战,欲与秦国和,则可和。如此,赵国方能转危为安。”

赵王听后犹豫半响,叹道:“虞爱卿所言虽也有理,但眼下廉颇一败再败,只怕远水救不了近火了。还是赶紧与秦国媾和,更为恰当。”

于是,他立即派遣一使者,名叫郑朱,携带大量的珍宝前去咸阳向秦国求和。

——唉,希望秦国看在已拿下大半个上党郡的份上,宽恕过赵国这次吧。

过了十数日,秦王听说赵国使者已到咸阳,大怒道:“赵国当日收下上党时,就该知有今日。你等立即去告知他——什么大半个,小半个?寡人要整个上党郡!一分、一寸都不能少!”

一旁的范雎见状,眼珠一转,上前进言道:“大王息怒。此人一来,正可为我等所用。即日起,秦国再也不用忧心他国出兵干预之事了。”

秦王奇道:“爱卿之意……是何解?”

范雎微笑道:“大王可专心于上党战事。赵国使者处,微臣自有主张。”

却说那日赵国使者一入咸阳,很快就被范雎派人隆重接过去了。范雎将他接入府中后,三天一大宴,每日一小宴,款待得极为殷勤。那使者只当秦国有意与赵国交好,也就安心在咸阳住下了,静等秦王召唤。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