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等到楚襄王急匆匆将驻守在秦、楚西北边境的数十万大军调动过来应战时,司马错又突然剑锋一转,改走陆地,直插楚国最南端的黔中地带(今湖南一带)。这一地带,已与先前提到过的百越等部族接壤,属于楚国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正因为是蛮荒之地,连楚人自己都对这一带地势不太熟,到处乱嚷嚷的寻找秦军,却始终寻找不到。最可气的是,司马错趁此机会,又唆使当地的百越人、滇人起兵反楚——他长年忙于安顿少数民族(巴蜀人),自然了解此中要害。

最终,楚人忙活了大半年,对秦军毫无办法,直至将汉水以北的上庸等地割给了秦国,司马错才领兵退回蜀中。结果,秦军好不容易走了,楚王又得报说南方各部族业已叛乱,只得又派出大军前去叛乱,一二来去,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南边,北边的防御自然就弱了。

秦国正面进攻楚国的机会来了。

原本,渑池之会前,秦昭襄王尚在先伐赵还是先伐楚之间举棋不定,后见赵国君臣一心,一时不可骤下,便打定主意伐楚。这次伐楚的指挥官,换作了白起。

一年前,司马错伐楚时,动用的军力大致为十二三万,利用水路之便,对楚国旁敲侧击,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这次白起的兵力更少,只有八万,且无战船,又得从正面进攻。

作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白起信心十足,因为他原本就擅长以少胜多,何况,司马错已为他拿下了关键的一城,让他更有把握去打胜这一仗。

这座城池的名字,叫做: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一带)。

上庸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的西北面有条大江,这条江的名字,叫做汉水。朋友们应该还记得,当年孙武伐楚时,差点因为欲渡汉水而不能,遭受大败。如今,因司马错逼迫楚国将上庸割让给了秦国,白起便可轻易率军占据汉水的东南岸,不用再为汉水天堑而头疼。

上庸距离楚国郢都大约千里,因避过了汉水,中间已无大江之隔。

郢都,就在眼前。

白起想超越司马错,拿下此地!

好吧,战前分析到此结束,接下来且细看战况。

却说白起得了令后,领了八万大军,由咸阳出发,讨伐楚国。他深知上庸的关键性,一出手便派出大军进驻此地,声势喧嚣,大大地震惊了东方的楚国。

此时白起通过“伊阙之战”,早已是天下闻名,因而楚襄王得知白起派大军进驻上庸后,深为惶恐。若秦军由此地急行军向郢都赶来,只需月余便可兵临郢都城下,于是他赶紧下令道:各处城邑,速速领兵前来郢都增援!

当时,楚国总兵力约有六十万人。其中,十万人分布于长江下游的吴、越等地;十万人驻守北方,以当齐、韩二国;另有数万人,驻守西陵(今湖北宜昌一带)、巫郡(今重庆巫山一带)等地,以当司马错。再剩下的,则是三十万主力,齐聚在楚国的核心地带——荆州(湖北、湖南)中部,以镇四方。

既是核心地带,自然是城池林立,要塞众多——共计有大大小小的城池数十个。其中,又以三座城池最为重要。

这三城,从南往北看,分别是郢、鄢、邓三城。其中,郢都是楚国国都,此前已出现多次,就不必细说了。鄢、邓两城则分别建于汉水两岸——鄢城(今湖北宜城)在汉水以南,邓城(今湖北襄樊以北)在汉水以北。从这两城所建的位置就可看出,楚国已深知汉水的重要性,因而特围绕汉水建成了一南一北两座大城,防备“孙武灭楚”的惨剧重现。

这三城都有大军驻守,各约十万,成互援之势。是楚国历时多年,苦心建成的一道防守锁链。

可是,眼下白起既已从汉水以南的上庸出兵,那就可以绕开鄢、邓两城,直扑郢都。一旦郢都被攻破,拱卫汉水的那二城就算是守得再好,也无意义了。

于是,楚襄王见状,慌忙下令鄢、邓两城守军向郢都集结,将三十万大军密密麻麻地汇集到了一处。这样,任他白起再有通天的本事,也绝不可能攻下守军如此之多,防守如此之坚固的楚国大都。

孰料,白起要的就是这一效果。

先前,他派遣出军队进驻上庸时,自己并未随军赶去,而是静坐后方细看楚军部署。当他得知楚军已争先恐后地赶去郢都作死守状的消息时,才率军三万,从商於出发向东开进,同时,一纸急书,让进驻上庸的五万军队渡过汉水,与自己汇合,共击强楚。

那么,他的真正目标是?

——邓城。

乱了吧,我们缕一缕线索来看。

简单的说,白起想要出奇制胜,想只凭八万军队由北向南一路攻到郢都。然而,因汉水两端防守森严,强攻不得,他便故弄玄虚,显出一副要从上庸直扑郢都的架势来。

这一招极其冒险,他当然不可能这样做,但楚军因畏惧于他的威名,都以为他想要这么做。结果,一时间汉水两端的楚军慌慌张张的集体南下,将一片不设防的空地留给了秦军。

突然,白起亲率大军从汉水北部的商於出兵,又将汉水以南的上庸军一并召来,直扑邓城。邓城守军这时已十去八九,见秦军大举杀来,大乱,没几日,邓城便落入了白起手中。

拿下邓城后,白起马不停蹄,下令秦军渡河攻打鄢城。这时,楚军因得知邓城失守,已初步摸清了秦军的意图,赶紧又急急忙忙的向鄢城赶来,等及白起率军寻桥过了河时,鄢城之内已陆续赶来了十万大军,将这道防线及时补上了。

幸好增援的及时!鄢城守将刚将守备布置妥善,秦军已随后杀来。他看着城下八万秦军盔甲鲜明,耀武扬威,暗拍胸口庆幸。

白起见城内守军大集,毫不犹疑,下令秦军立即攻城。秦军以一敌十,攻势凶猛,个个浑身不要命的向前猛攻,很快将人数更多的楚军打得手忙脚乱。

既然《孙子兵法》中有“其下攻城”一说,那攻、守双方兵力相当的话,应是守方占绝对优势才对。为何反倒被秦军得了优势?原来,白起率军攻下邓城后,连忙四下寻桥渡江。那汉水下游处江面极宽,没有船只不得渡过;上游处却有几处狭道水道,上面建有木桥,秦军因此才过得江来。过了桥后,白起一声令下:拆桥!很快,秦军的退路已绝,除非能战胜楚军,否则八万秦军必将被困死在汉水南岸!更该死的是:为求行军神速,渡江前,白起只让士兵们每人带上几日的口粮,不用慢吞吞的辎重部队跟着。及至赶到鄢城城墙下时,士兵们的口粮已经吃完了一半,不迅速将此城拿下,很快就要空腹作战了。

因此,众人一齐拼命,只求数日内能攻破城池,好有饭吃。

守将见秦军拼的凶狠,连忙召集士兵竭力抵挡,状况虽不佳,好在郢都相距很近,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数万援军已在路上,不日就能赶来相助。

很快,这一消息也被白起获知。他知再猛攻下去,等不及攻破城池,士兵们就得饿死绝了。于是下令道:“撤!”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