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综合上述,因晋国一分为三,楚国成功复国,强吴、强越又先后衰弱,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的雏形总算浮出水面,新一波战争**即将来临。(之所以说是雏形,是因为这时越国、鲁国等其他小国尚有一定的实力,还未完全被淘汰出局)

——此时是公元前453年,由于晋国一分为三,“战国七雄”最终确立,战国的脚步声近了。

(此时,韩、赵、魏虽瓜分了晋地,但并未取得合法的名义。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晋为诸侯,才是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

公元前415年,还是那个小国——卫国,又一次热闹了。

都城楚丘,以及下属各处城邑,无不张贴告示,上面写道:不法之徒吴起仗剑杀人,穷凶极恶。特此公告,望各级衙门速速将此人抓捕归案。

吴起?何人耶?

却说卫国有一青年,年方二十出头,名叫吴起。若说起他的童年来,可以说是“大幸”,也可说是“大不幸”。

“大幸”者,其父是卫国富商,积累得金银无数;那何为“大不幸”?——其父虽善经营,但去世得早,早在吴起年幼时就撒手去世。

少年丧父,却又有的是钱,这就是造成吴起“仗剑杀人”悲剧的主因,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也。”——因没父亲管教,少年时的吴起就不学无术,到处鬼混,整天忙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诸如挑衅闹事,聚众斗殴等。在当地算是有名的刺头,属于“狗不理”级别的问题儿童。

终于,他闯了大祸——他杀人了。

他非但杀了人,而且数量还比较恐怖:三十多个。

“故意杀人”这项罪名放在任何时期都可说是罪不可赦,何况是杀了这么多人,难不成他疯掉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下他的杀人动机。

原来,吴起虽说是个“小流氓”,但他却是个有理想的小流氓。别人耍流氓,无非是调戏个良家妇女,或者赌赌博,打打群架什么,总而言之,都是只追求过把瘾的小角色;但吴起不一样,他虽然也是个流氓(估计还是流氓头子),但他耍流氓的最终目标是成就大业,出将入相,属于有理想的大角色。

在今天,富豪们地位崇高,是我等草民崇拜的偶像群体。但在古时,由于历代帝王大多执行“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商人们的地位都很低。任你再有钱也没有用,我就是看不起你,你能咋样?这一现象,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清的胡雪岩即使富可敌国,但也是花了重金,就图得个“红顶商人”的头衔)。吴起眼看自己虽有万贯家财,却始终不受人待见,非常的郁闷。

好在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很快便有了办法:一方面,他仗着财力雄厚,到处拉拢能人异士(其实也是混混),然后领着这些人到处聚众闹事,欺负个小李、王三麻子什么的,显示出自己的能力(亏他想得出来);另一方面,他花了重金(千金),结交当时的卫国重臣,告诉他们:我吴起有的是钱,只要你们能帮我谋求个一官半职,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照他这么个搞法,就是钱再多也有花完的一天。

很快,吴起就把父辈遗留下来的万贯家财挥霍一空。而收了贿赂的那些卫国重臣们也实在不仗义,竟然都收钱不办事。“小富翁”吴起很快山穷水尽,却芝麻官也没捞到一个。

那些狐朋狗友一看吴起没钱了,态度也就没以前那么好了。人家到底是看在钱的份上才跟着你的,你现在吆三喝四的,却拿不出实在玩意儿来,让我们还听你的?没门!

当年被吴起欺负过的王二麻子等人,刚好趁着这个机会,也开始反攻倒算:小子,如今你无权无势又无钱,看我们怎么收拾你!

吴起是个耿直汉子,哪受得了这个气。有一次酒喝多了,就借着酒劲发酒疯,一口气把那些不再听话的小啰啰们全杀了。王二麻子等人一看吓傻了,赶紧上报官府,请求上面来人为民除害。

如此一来,吴起便成了人人喊打的“通缉犯”。好在很多卫国官员都收过他的重金,因此倒也逼得不紧,只求他早点离开卫国境内,图个耳根清净就好。

看到儿子闯了如此大祸,吴起的母亲大为震怒,亲自用大棍责打他。而吴起非但不知错认错,反而态度咄咄逼人——他将自己手臂咬得出血,指天发誓道:“我吴起如果不能出将入相,誓不归来再见母亲。”

眼看吴起如此自残,他的母亲心如刀割,便欲挽留儿子:“如今为母尚有金银若干,只要打点得当,我儿可以渡过此难。”

吴起不为所动。发完誓后,他便扔下仍在痛哭不止的老母,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卫国。

第十八回:无情无义怒曾子,自学成才转兵家

我想,很多朋友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骂吴起说:禽兽。

事实上,我也骂过,而且还骂了许多次——以至于连我家老太太,平时连三国和明清谁先谁后都搞不清的那位,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没良心的吴起同学。

然而,细细想来,吴起这人冷血不假,但若说一点孝心也无,倒也不尽然。这从他离开卫国后,立即前去拜儒家名士曾参为师就可看得出来。研究过论语的前辈们都知道,儒家学派最崇尚的就是“礼乐”和“仁义”,凡事讲究“以孝道为先”——他若是毫无心肝却又崇尚儒术,岂不是太过讽刺?

或许,从吴起离开母亲那一刻起,“忏悔”二字一直充坼着他的心中。

——母亲大人,您多多保重,儿子一定会衣锦还乡,不负您此生重望。

曾参,孔子的高徒,鲁国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时“孔圣人”孔子已死,而“亚圣”孟子还未出世,因此在这个时代,曾参就是儒家的最高代表。他见吴起千里迢迢赶来求学,平时又勤学不倦,刚开始对吴起很是喜欢,有心将自己的生平所学传授与他。

但时间久了,他发现这个弟子很奇怪:其他弟子中也不乏好学之人,但隔三岔五总归要回家省亲;只有吴起,已拜自己为师连续苦读了两年,却一次也未见到他回家去过——虽说他一心求学精神可嘉,但难道他就没有家人?

吴起面对着师傅的疑问,坦白告知了其中缘由。

曾参听完后大怒道:“他人或可立誓,亲生母亲怎可立誓?你毫无孝心,纵然有天大的志向,也是无用!”

从此以后,曾参对吴起深恶痛绝,对吴起的学业再也不用心教授。

而吴起似乎没有察觉出师傅的不满,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苦读不倦。

如果说这时的曾参尚对吴起抱有一丝期待,那么接下来一件事,则让他对这个弟子彻底的绝望。

——吴起的母亲死了!卫国的亲友们向身在鲁国的吴起发来噩耗。

吴起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只是对天哀号三声便立即恢复了常态,继续努力读书,丝毫不见悲伤之情。

与其空自悲切,不如尽快学有所成,以告慰老母的在天之灵——吴起想道。(仅为在下观点)。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