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两种战略的面前,阖闾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击败泱泱大楚”这个荣誉太让人流口水了,越早实现越好,何必要多等几年呢?

孙武和伍子胥虽然没有义结金兰,但也可说是惺惺相惜。眼见吴王更倾向于伍子胥的战略思路,他并没有表示不满,而是当即说愿意助伍子胥一臂之力。

由此,公元前511年,在阖闾、孙武、伍子胥三个“大胆狂徒”的策划下,堪称“蚂蚁啃大象”的伐楚战争,正式进入**阶段!

伍子胥不愧为和孙武齐名的一代名将(如果在当时搞个名将能力排行榜,伍子胥的能力应该稳进前三),他的战略构思才刚通过吴王审核,他就马上提出了具体战术方案。总的来说,是三点。

第一:扰敌战术。他建议把吴国当时不多的兵力再分成三份,每份一万多人,轮流不停地骚扰楚国边境。如果楚国派出大军援救,就立即撤回来,反正吴国的船快,等楚国大军千里迢迢的赶到时,吴军早跑远了;如果不救的话,那吴军好歹也是一万多人的专业军队,就可以顺势拿下这些边境上的小城池,掠夺楚国的人口和资源。每年这么来回搞,楚国被骚扰的够呛:屡屡出击,却总是扑空,白白消耗掉了大量的军粮;不救吧,吴军经过孙武训练战斗力还真不是白给的——上文提过的吴王僚的两个兄弟名叫掩馀、烛庸的,就住在楚国边境一座名叫养邑的小城里,楚国原意是用他们作为阻挡吴国的前线基地,结果只是因为楚军一次救援态度不够积极,就被吴军打破城池把二人给干掉了。

第二:诳敌战术。伍子胥是楚国的旧臣,知道楚国的虚实。他派人到处放出风声,说吴国外强中干,并且主力部队都派出去骚扰楚国边境了,总之只要楚国大军一到,吴国立即土崩瓦解。

楚王本来就被吴军无休止的骚扰战术搞的够窝火了,听到这个传言,立即兴师动众的派遣数万楚军东进伐吴。考虑前几次楚军对吴国的进攻都劳而无功,这次进攻前楚王还特意派人联系了越国,这样就能从西、南两个方向夹击吴国。结果吴国一看楚国动真格的了,立即严阵以待,吴王和孙武率领主力前往西线轻易的击败了没有名将率领的楚军,那边越国好不容易赶到吴国境内,一看楚兵都退了,还不赶紧逃?又被镇守吴国都城的伍子胥追着一顿痛打。越王一看势头不对,只得写信给吴王求和。就这样,吴国一石二鸟,既消耗了楚国,又逼和了越国,终于可以成功实施第三套战术了。

第三:分敌战术。楚国称霸南方数百年,一方面是因为楚国历代君主励精图治,本身实力强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楚国周围的众多小附庸国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环绕着他。这些小国从楚国身上寻求被保护的安全感,而楚国则依靠这些小国来守护着他的外围防线。

伍子胥现在就是要瓦解这些小国和楚国的联盟,让他们掉过头来,帮着吴国办事。

有朋友到这里就疑惑了?既然楚国那时候如此强盛,为何不索性干脆把这些小国给吞并了?

不是楚国不想,而是楚国不能!

要知道,这些小国家虽然都很小,但是数量足够多(加起来大约十几个),凝聚在一起也是不小的战斗力,加上春秋时期提倡“以德服人”,除非哪个小国的君主确实犯了大错,否则楚国绝不会直接加诸武力于他们。因为一旦他们团结起来从四面八方反抗楚国,楚国虽强也绝对难以招架。

另外,即使当时的楚国征服了这些小国家,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把守: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有限,各个强国都是地广人稀,而楚国尤其如此。楚国当时的辖区主要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两省,另外还包含江西、广西、安徽等省的大部分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的少部分地区,加上那么多附庸小国一旦遭遇战事还都指望着楚国派兵救助——地域如此辽阔,即使养着百万雄狮也守不过来,何况才数十万而已?

当时的吴国就看中了楚国的这一弱点:你楚国虽强,却也做不到处处密不透风。今天我就先拿你的这个小盟友开刀,你不救?明天我就再接再厉去干掉那个!你救?那最好不过了。反正我地盘有限,也不怕遭遇同样的难题,便可直接出动主力击杀你的援军,让你越救越弱!

对吴国而言更爽的是:很多小国由于知道这时的楚国已经指望不上,因此只要眼看吴军开到边境,就立即和之前的钟吾国一样不战而降。

——这也正是伍子胥实施该战术的最终目的。

反正跟着谁混都是混,何苦要受兵戎之苦?因此,很多小国虽然名义上还是楚国的附庸,但暗地里都已在和吴国互通书信。总之一句话,只要保证我们的安全,你们俩大国打起来谁胜谁负才不关我们的事哩。

要说明的是,这个前提是建立在楚国的主将没有足够才能的基础上。要是当时楚国的主将被换作孙武的话,则变成了下面这种情况:我领着几十万大军都没惹你,你才那点军队就敢来招惹我?我直接灭了你!

放眼远眺,吴国恰好就是拥有帅才(不仅有,而且有两个)的小国,而楚国却是没有帅才(其实还是有的,我们后面再说)的大国。因此,伍子胥的分敌战术也成功的得以实施。

吴国方面连出三招,且看楚国方面如何应付。

当时负责掌管楚国军队的令尹(楚国特有职位,权力等同于相国)名叫囊瓦。正所谓人如其名,从此人日后的表现来看,确实挺像个酒囊饭袋。他身居高位,偏偏能力和官位成反比,楚国摊上这么个活宝也算活该倒霉。不过,能力一般的囊瓦大人,实力却不一般——直接归属他指挥的楚军竟然有十万之众。

眼看着区区几万吴军在他眼皮底下兴风作浪,他表现出了极高的耐心,一忍再忍始终贯彻“不作为、不反抗”的应对策略。直到他听说有个名叫桐国的小国也归降了吴国之后,方才勃然大怒。

他的爆发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桐国虽小且不起眼,但却与楚国直接接壤,再不出手干预,吴国就要打入楚国本土了!

如今有十万大军在手,若是再避而不战,岂不叫天下人笑我囊瓦无能?

无论如何都要雄起一把。

于是,一直沉默的楚国终于开始了全面动员,囊瓦大人也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之前他除了贪污腐败似乎一直没干过正事)。

囊令尹果然不同凡响,一出手就领着十万楚军顺流而下,直逼吴国边境鄱阳湖一带。到了后,却又见他一改之前的气势汹汹,突然悠哉悠哉了起来,整天忙着欣赏湖光山色不亦乐乎,就是不见开打。

这也要怪伍子胥的之前“分敌战术”执行的太好——经他威逼利诱,已成功又策反了楚国的另一位小附庸舒鸠国。早在囊瓦尚未出兵时,该国国君就曾受吴国指使写了封书信给囊瓦,内容如下:“吴国之所以胆敢屡屡进犯,只是尚未遇到阻挠而已。只要令尹大人亲自出马,吴军必然闻风丧胆,向我大楚卑屈求和。”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