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朱允炆同学应该明白这一点。

所以,用这来解释全国各地出现了这么多的朱允炆来过的证据,就不足为奇了。

基于此,本人推理得出朱允炆同学的逃亡路线图:

朱允炆从南京逃出后,在全国佛教协会主席溥洽同志救了,一批逃亡之人跟着溥洽来到苏州普济寺。

结果,朱棣得到消息,当然是不确定的消息,派逮捕人员来到普济寺,但朱允炆已经逃到了附近的穹窿山。

穹窿山佛教圣地,也是姚广孝管辖地之一,姚广孝这时已经功成身退,为了发挥余热,朱棣任命他掌管佛教。

宁邦寺的工作人员肯定不敢擅自主张,把朱允炆的事秘密报告给了姚广孝。

而姚广孝肯定会马不停蹄来到了宁邦寺,见到朱允炆。

朱允炆毕竟是九五之尊,这时,姚广孝的选择只有三个:

1.上交中央;

2.掩藏起来;

3.睁只眼闭只眼,请朱允炆离开。

姚广孝是高僧,同时又是一等一的智者,他完全没有必要把丝毫抵抗力的朱允炆上交,而获得个历史的恶名。

至于说掩藏起来,终有一天会被发现,引火烧身——姚广孝也不会干。

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姚广孝在没有想通之前,把朱允炆安排到了积翠庵,想通后,暗示朱允炆离开。

于是,朱允炆又开始了逃亡之路,来到福州金贝寺。

一两年后,朱允炆随从走的走,死的死(各地的所谓“朱允炆”的墓,应该是朱允炆随从的墓,作为朱允炆的疑冢,让朱棣死心,放弃追捕。)

一个地方在得越久,被发现的危险就越来越大。

接下来,朱允炆一行,来到了福州雪峰寺。有人要疑问了,为什么总是逃到寺庙里去?

因为当时的寺庙游人最稀少,生活设施却很完善,所以寺庙是最好的选择。

又是一两年后,当胡滢得知朱允炆到了雪峰寺,立马赶来,但人去楼空。

胡滢心情复杂,赋诗一首并立下碑文,碑文的字里行间,蕴含踪迹朱允炆的玄机,成为揭密建文隐藏雪峰学圣禅寺事实的有力证据。

朱允炆又去哪里了?江西三清山。

三清山有古墓,陵墓命名为“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藏竹”就是“藏主”。

按着,按打一枪换个地方的基本原则,朱允炆肯定还会逃,但逃到哪里呢?

经湖南逃到了贵阳白云山,这用来解释湖南为什么会出现建文帝的痕迹,才比较合理。

徐霞客专程入贵阳白云寺探访建文帝的足迹和身影,他有明确记载:1638年4月15日至17日,在白云山上住了三天,仔细端详和触摸了白云寺、跪勺泉、流米洞、南京井、白云庵、潜龙阁,并留下文字,考证了朱允炆曾经到此。

逃亡这么久,加上上面说到朱允炆随从走的走,死的死。

在白云寺的朱允炆一定是穷困潦倒……

吃饱肚子才是硬道理,才是出路。

接下来,朱允炆把眼光放到了云南的沐王府,沐英以忠勇闻名,他的后人沐晟也必然不负朱允炆,再者,朱允炆以前在皇宫就认识沐晟。

这样,朱允炆一行不久之后有又从白云山出发了……

朱允炆一行到了昆明,找到了沐英的儿子沐晟。

在沐王府雄厚的势力、财力、物力的帮助下,先是在洱源石龙寺(潜龙庵)、眠龙洞、通海秀山等地辗转……

后来,朱允炆终于定居在武定狮子山,也只有沐王府有能力隐藏和保护朱允炆。

多年后,胡滢在狮子山查找到朱允炆。

那时,朱允炆已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和尚,修书一封表明其心:脱离红尘,已无争斗之心。(另外,在狮子山的朱允炆有沐王府势力的支撑,再说,朱棣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一个对他没有危险的人。)

于是,出现了历史那幕:胡滢夜见朱棣,谈到凌晨,朱棣释然……

以上推理,才解释得清全国各地所各种证据。

到此为止吧,朱允炆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下文将开始进入朱棣主席领导下的“永乐盛世”……

待续

永乐盛世的第一个政绩工程是朱棣要盖房子了——紫禁城。

朱棣同学前20年藩王蛰伏和多年的亡命赌博换来朱允炆同学的宝座。

接下来很明显,南京没有自己的北平安全,于是朱棣打算不惜一切代价将首都从南京搬到北平“老家”。

1403年,即朱棣当国家主席的永乐一年,北平更名为北京。

立马,朱棣下令“修北京城垣”,命“泰宁侯陈珪董建北京”,让陈珪为工程指挥,大规模的紫禁城工程由此动工。(陈珪,江苏泰州人,徐达同志的老部下,是个老革命,后来跟着徐达的大女婿——朱棣打蒙古,当前锋,立功封泰宁侯。)

一动工,就是20年!那么花了这么长时间,倾注了几乎全国的财力、物力建造的北京新都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根据史料来介绍下,北京新都城分为三层:

1.第一层为外城(京城):

元大都旧城,周长45里,东面长1786.93丈,南面长为1295.93丈,西面长1564.51丈,北面长1232.45丈,高为3.55丈。(1丈=3.33…米)

整个京城开九门:东南开朝阳门,东北开东直门;正南开丽正门,南左开文明门(崇文门),南右开顺城门(宣武门);西南开平则门(阜成门),西北开彰仪门(西直门);北西开德胜门,北东开安定门。(这些门,好多在50年代被拆。)

2.第二层为皇城:

皇城周长9000米,共有6门:正南门叫大明门,大明门的东边门叫长安左门,西边门叫长安右门,皇城的东边有东安门,西边有西安门,北边有北安门(地安门),在南面人工挖一湖,为南海,北城两座最高的建筑为钟楼和鼓楼,位于城中轴线,从这里一直通到永定门,全长约为16里。

3.第三层为宫城(紫禁城):

紫禁城周长3000米,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60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外面为护城河,也称筒子河。开八门:正南为承天门(天安门),第为端门,第三为午门,东边开东华门,西边开西华门,北边开玄武门(康熙玄烨为避讳,改名神武门)。

承天门的设计者是蒯祥同志,苏州吴县人,他老爸蒯富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蒯祥从小就跟着学习木工。朱棣开工盖房子时,蒯祥以帮从的身份来到北京,因技术精湛很快得到朱棣主席的欣赏,人称“蒯鲁班”。

蒯祥有一个绝活:双手同时绘龙,丝毫不差,步步提升到了建设部副部长(工部侍郎)。

4.前朝后廷

穿过承天门进入宫城“前朝后廷”,即前面是中央办公厅,后面是皇帝老子的家。

中央办公厅主要有三个: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皇帝老子的家主要有:乾清宫、坤宁宫等“十二宫”,也就是“东西六宫”。

《明太宗实录》记载:“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殿宇、楼阁、庙堂等建筑有9000多间,这还不包含十王府等附属建筑,不愧列为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历史不可不读的90张面孔》小说在线阅读_第2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hys112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不可不读的90张面孔第2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