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举国欢腾……

蓝玉班师回朝……

在路上:

蓝玉把元益宗老婆**了……

元益宗老婆自杀了……

朱元璋愤怒了……

但朱元璋选择了沉默……

蓝玉大军到了喜峰口。(喜峰口,河北迁西县和宽城县接壤处,此关历史悠久,汉代曾在此设关,曹操与辽西作战时,也经由此塞。相传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个人,儿子去当兵,很久不见回家,他就四处询问,千里走单骑,父子相逢于此,相抱大笑,喜极而死,因有此称。)

蓝玉大军是夜里达到的,守关工作人员下班休息了,睡梦之中被吵闹声惊醒,看到一片大军,犹豫着不敢开门……

蓝玉很生气,命令大军攻关,几秒的时间就破门而入,蓝玉颇为洋洋自得。

这两件事让朱元璋十分恼火,把原来准备封蓝玉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

同时,朱元璋静静地翻开了蓝玉的档案……

蓝玉是个只会打仗的傻逼,丝毫不警醒……

蓝玉又犯错误了:蓝玉和太子朱标(马皇后所生)关系好,一次聊天时说:你哥哥朱棣不是一般人,有天子气象,迟早要造反,兄弟你一定要小心哦。(蓝玉忽略记了"疏不间亲"的古训,朋友怎么能和兄弟比呢?朱标在和哥哥朱棣聊天时,说漏了嘴,朱棣发火了,告诉了朱元璋。

接着,很快,蓝玉又范错误:

朱元璋封蓝玉为太子太傅。(古时,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就是位极人臣,荣耀之极。)

但蓝玉不高兴,居然在会议上大叫:以我的功劳难道不能给个太师吗?

朱元璋决定不忍了……

首先,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

接着,朱元璋批准逮捕蓝玉……

结果锦衣卫100多发明专利的考验,蓝玉“招认”了。

朱元璋顺手又办了点事,继续追查,蓝玉“同党”共15000人,被牵连有1个公爵,13个侯爵,2个伯爵等等,他们的名字被编为《逆臣录》。

蓝玉案把朱元璋剩下的开国文武大臣一扫而光……

太子朱标看不过去,劝老爸: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

朱元璋不作声,找来一根带刺的树枝,递给朱标。

朱标不敢拿……

朱元璋说:我只是帮你拔掉上面的刺……

1392年,忧郁中的37岁的朱标死。

痛苦中的朱元璋由于非常喜爱朱标,没有从剩下的儿子中找继承人,而是找来了朱标的儿子,15岁的朱允炆当接班人。(后来抢了皇帝宝位的朱棣宣称,他本人已经入选接班人,只是儒士们横加干预才未成功,但事实加上历史记载,朱元璋根本没有考虑过用儿子来继承。)

此时,垂垂老矣的朱元璋终于解脱,不但稳定了天下,连子孙们的路也铺好,朱家的江山应该可以万世平安!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崩,年71岁。

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号建文帝。

关于朱允炆这段时间的活动,历史没留记载,建文帝这一年的档案文献全部被后来打进南京的朱棣,一把大火烧毁……

怎么来评价朱元璋?

是他驱除了蒙古军队,拯救民族,雪中国近百年之亡国耻,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等级政策,恢复了中华,使中国大地再次回到汉族手里……

是他杀光了功臣……

是他把天下分封给儿子们……

是他建立了锦衣卫……

我们用朱元璋一句自己的话来评价他: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此面孔结束。

第73张面孔 朱棣

生年:1360年

籍贯:南京

朱棣同学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但这并不是他不可不读的原因,因为他老爸有20多个儿子,这一点微不足道。

他的不可不读是因为他在老爸朱元璋死后的第二年,就抢了侄儿子朱允炆的皇位,接着5次征蒙古、7次下西洋、编《永乐大典》、疏大运河、迁都北京、创建了大明朝的永乐盛世等而对历史影响长远。

他出生时,他老爸朱元璋刚刚打进南京,有了稳定的革命根据地,可谓双喜临门,照应好好庆祝一下。

但是,几乎与朱棣呱呱坠地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

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接着就是南京。

军情紧急,朱元璋急得来不及看朱棣一眼,匆匆忙忙到前线指挥去了,连名字也一直没取……

这个没有名字的小孩就这样一天到晚见到的都是残酷的战争、血腥的杀戮和缺胳膊瘸腿的士兵,这一切伴随他的童年,左右着他一生的性格……

直到1367年年底,朱元璋准备开年就做皇帝了,看到这个刚满7岁的娃,才起名朱棣,源于“棣萼”喻兄弟友爱。

朱棣他老娘是谁,到了开国也还是一个没人敢提的秘密,虽然朱棣自称他妈是马皇后,加上朱元璋一直也默认,他自然也就是嫡子了。(虽然朱元璋很忙,但儿子是哪个老婆生的,他应该还是有数的。这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朱棣的老娘地位很卑微。)

朱棣在南征北战中过了童年,在皇宫中度过了他的少年,除了物质生活富足外,乐趣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枯燥乏味,因为他们这些皇子要没完没了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要跟大儒们一天到晚学习各种经典。

朱元璋一生都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遗憾,因此,对孩子们的教育十分重视。

称帝第一年,朱元璋就在宫中修建大本堂,堂中藏有大量图书,聘名师授课,如宋濂这等文化人。

朱元璋提出教育方针:金,要找高明工匠打造;玉,要有好玉匠才能成器。子弟,那就要求名师。

在这些名师中,有一个叫李希颜的河南郏县人,明代儒学家。朱元璋亲自写诏书,把李希颜招进中央子弟学校。

李希颜执教严厉,虽然是皇子,有不服教育或不认真学习的,他照样用戒尺打脑袋。打得多了,脑门上便留下了痕迹。

有一天,朱元璋抚摸着小皇子被打的伤痕,十分生气,要杀人。

马皇后知道后,反问:哪里有用尧、舜的标准,来教训你儿子,反使你发脾气的?

朱元璋立刻平静下来,此后,一直很尊敬、善待李希颜。

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

1368年12月的一天,朱元璋退朝回宫,趁皇子们都在,指着宫中的一片空地说:这里并不是不可以建亭台楼榭,作为游玩场所,只是不忍心多费民财罢了。过去商纣王大造琼宫瑶室,结果使天下人都怨恨他。汉文帝曾想建露台,因怜惜一百两银子的费用,就没有建,所以当时国泰民安。你们心存警戒!

在这种场合,朱棣在内的皇子们都要格外恭谨,否则惩罚更严厉。

这些皇子们被要求文武双全,“令内侍制麻履行滕。”所谓麻履,就是麻鞋,行滕是指缠腿。也就是让皇子们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训练,以健体强志。

朱棣,就是在这样严肃的气氛中长大的。

历史不可不读的90张面孔》小说在线阅读_第2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hys112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不可不读的90张面孔第22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