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主席问:你肚子里有什么呀,这么大?

安禄山说:没什么,全部是对主席的忠心。

主席哈哈大笑,视安禄山为大唐万里长城。

至于安禄山和杨国忠的关系,那就是死对头。

在安禄山眼中,李林甫做总理我服,可你杨国忠就差远了,不过是借着女人起家的,俺安禄山看不起。

杨国忠被不起,恼羞成怒,总打安禄山小报告。

安禄山知道后,对主席说:杨国忠嫉妒我呀。

李隆基主席一笑了之,很高兴这种平衡……

杨国忠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主席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

主席认为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

杨国忠又请让哥舒翰出任边防军副司令,牵制安禄山。

754年春,主席终于同意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看看有无谋反心。

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干妈”杨贵妃的通风,坦坦荡荡来了……

李隆基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副总理。

杨国忠劝阻: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怎能当副总理?

主席想想也对,只好作罢。

安禄山恨得咬牙切齿,可也没办法……

杨国忠洋洋自得,继续腐败……

李隆基主席很乐意他的平衡,继续玩他的艺术……

待续

李林甫同志死后,新总理杨国忠和东北边防军司令安禄山两同志矛盾越来越

激烈……

杨国忠到处收集证据,说安禄山要谋反……

日子一长,安禄山各种谋反迹象暴露出来,居然向主席提出要把北京军区的

32名汉将撤换掉,自己派人管理。

主席听了很恼火,亲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

安禄山推托有病不去……

755年10月,安禄山宣布起义,旗号是:杀杨国忠,清君侧。

这时,正好有个中央特派员到安禄山的老巢,北京军区视察。

安禄山借机召集边防军开会说:接到主席的特派员密令,要我马上带兵到中央讨伐杨国忠。

由此,正式宣布起义!安史之乱开始……

安禄山联合契丹、突厥等15万兵,号称20万,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出发……

安禄山同志的计划是:先南下攻打洛阳,再西进拿下长安,进而占领天下。

大军向洛阳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

历史记载: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

河北,河南一带100多年没有战争,老百姓和地方官好几代没有见过打仗。

于是,地方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安禄山起义的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主席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信。

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生气了,注意这里只是生气了,因为主席他老人家

只是认为自己用错了人,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教训下就行了。毕竟大唐盛世嘛

,国力强盛呀,所谓:蚂蚁何以憾大树?(主席此时很乐观。)

于是,召集中央常务委员非扩大会议:

常务委员们很兴奋——传说中得的战争来了!

杨国忠总理更是洋洋得意: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这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主席

放心,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

主席很赞同,自己是伟大领袖,国家如此富强,造反有什么用呢?

可是,安禄山同志太出乎意料了……

安禄山大军长驱直入,到12月13日就顺利拿下洛阳,仅用了35天时间!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控制了河北大部,河南大部也望风归降,天下1/4落入

敌手……

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主席很疑惑。

洛阳市委书记封常清同志逃跑来对主席说: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厉害了!我们守住潼关,避其锋芒,待变而动,方可成功。

主席很不以为然,但是没有发作,派他跟随大唐第一猛将高仙芝出发潼关。

高仙芝、封常清采用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两军对峙……

安禄山想尽一切办法诱敌……

高仙芝、封常清就是坚守不出!

安禄山很郁闷:出兵以来,一切顺利,怎么就卡在这里了?难道是天意?

这边,主席又疑惑了:为什么?我大唐军队为什么久久不能平叛?

潼关负责监军的死太监跑回来汇报: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两位同志太无能了,

贪污军粮动摇军心不说,还胆小如鼠,不敢出战!

主席大怒,以“失律丧师”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潼关三军鸣冤痛哭……

安禄山太高兴了,天下指日可待!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主席精心挑选,任命安禄山的老对头,哥舒翰同志来镇守潼关。

可这哥舒翰同志还是不听话,依然认为:暂时死守,保卫京师,方可待机战

死叛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哥舒翰同志继续坚守……

安禄山没想到前去狼,又来虎,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这时,安禄山的危险来了!

河北正定市委书记颜杲卿同志从安禄山后面杀来!

颜杲卿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起义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但知道力量不

够,就假投降。

安禄山一面让他守正定,一面把他儿子随军做人质。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颜杲卿决心起兵,联合堂弟山东平原市委书记

,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颜真卿,要他攻占井陉关(河北井陉县),截断安禄山后路。

井陉关的守将是个酒鬼,颜杲卿假传安禄山命令,派人带美酒好菜慰劳。

大家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杀死守将,占领井陉关。

在潼关对峙中得安禄山一听后方不稳,马上改变主意,回到洛阳。

接着派大将史思明带一万人马分攻打正定。

颜杲卿拼死抵抗了四天,城里粮食断了,箭也完了,正定陷落。

史思明屠城,血流成河……

颜杲卿被押到洛阳。

安禄山责问颜杲卿:你本来只是个小官,我把你提拔为市委书记,为什么反

我?

颜杲卿义正言辞:你一个放羊小子,主席让你做边防军司令,有哪点对不起

你?我为国除奸叫什么反?

安禄山大怒,使用酷刑……

颜杲卿忍痛大骂……

安禄山用刀割了舌头……

颜杲卿满口鲜血,含糊继续叫骂,直到咽气……

通关这边:

哥舒翰同志守潼关守了这么久,这是京城长安的门户,大功臣呀!

安禄山大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就是没有打进去。

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

但是,杨国忠认为: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总理位子怎

么保得住?

杨国忠想到了“借刀杀人”,就对主席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

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

而主席呢,也想尽快平定乱事,也认为机不可失。

于是,接二连三派死命令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关。

历史不可不读的90张面孔》小说在线阅读_第1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hys112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不可不读的90张面孔第1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