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仇,以后再报。那时候,主角变成了拿破仑的侄子和铁血宰相。
铁血宰相,自然就是俾斯麦。
此时,哥们还没出生呢。
这一次,奥军的一系列行动,被称为第五次反法同盟。这次同盟也是最弱的一次同盟,实际上参加的国家只有奥地利,还有,英国。
是的,基本上英国参加了每一次的反法同盟,虽然有时候不出人,但出钱。
1809年4月,中欧大地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
虽然这一次参加的国家最少,可是却对法国很不利,因为,英军的陆军已经开辟了第二战场,将本国的士兵源源不断地运到伊比利亚半岛上去。
约翰莫尔阵亡,英军撤走,眼看英军就要彻底退出半岛,可是威灵顿说话了。
他说,他有把握守住葡萄牙,要求政府让他再次带兵前往。
由于阿瑟韦尔斯利的哥哥理查德.韦尔斯利非常具有活动能量,所以阿瑟韦尔斯利的第二次葡萄牙之行得以成行。
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上面有人好说话。在拿破仑离开西班牙的三个星期后,阿瑟韦尔斯利就又带着一支英军卷土重来了。
苏尔特得到了拿破仑委任,作为最高指挥官攻略葡萄牙,那一路上是摧枯拉朽,打得葡萄牙人溃不成军。3月29日,苏尔特以伤亡500人的代价,攻占葡萄牙重要港口城市波尔图,普军伤亡惨重。
然后,他就遇到了阿瑟韦尔斯利。
因为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持续时间很长,而阿瑟韦尔斯利也一直在这里战斗着给拿破仑添堵,所以,往后,俺不得不穿插交待法军双线作战的情况。希望不要太凌乱。
在德意志驻防的达武第三军团有8万人,莱茵同盟国也有8万军队,而北上作战的意大利总督欧仁,手头则有15万大军,这些都是拿破仑可以用来打击卡尔的奥军的有效力量。
1808年3月,宿帅马塞纳因功被封为里沃利公爵。这一年,马塞纳已经50岁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又一次,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马塞纳元帅陪同皇帝打猎,被拿破仑给一枪打瞎了一只眼睛。
这是一次意外事故。但是,从此以后我们的元帅就变成了个独眼龙。
不过在战场上,马塞纳仍然勇往直前,为了战争胜利不择手段。而且,也不关心军纪,财宝和女人,能抢多少抢多少。
355、拉纳之死(2)
1809年2月,马塞纳被任命为德意志第四军团军长,辖3万5千人,有68门大炮。
然后,接到皇帝命令,前去德意志前线作战。
而拉纳,则也在胜利结束西班牙战事后,顺利回到皇帝身边,参加接下来对奥地利的战斗。
4月17日,拿破仑抵达多瑙沃特和参谋长贝尔蒂埃会合。2天后,不等援军的抵达,拿破仑就迫不及待地开战了。
而在10天之前,卡尔大公亲率大军进入莱茵同盟国,进入巴伐利亚,照会莱茵同盟国,照会巴伐利亚法军总司令,对莱茵同盟国宣战,实际上也就是向法国宣战。
拿破仑很心急,还没有到前线,他就给最接近敌人的达武下令,要他沿多瑙河右岸撤退,以避开敌人。
但达武采取行动晚了一日,结果遇上了奥军前锋,结果吃了点小亏,幸亏心急的奥军主力未能一日千里,否则达武就要吃大亏了。
成功摆脱掉敌人追击的达武和巴伐利亚军会合,然后根据皇帝的命令展开一系列动作。
卡尔大公本来想莱茵同盟国本是德意志国家,与他们同气连枝,所以希望他们战场起义,调转枪头一致对外,可让他失望的是,莱茵同盟国被拿破仑经营得铁板一块,并没有什么漏洞。
当然,还是出现了动荡。威斯特伐利亚国王热罗姆波拿巴由于横征暴敛,搞得天怒人怨,终于惹毛了威斯特伐利亚人民,霹雳一声暴动。
已经欠下法国政府巨额债务的热罗姆还刚刚被任命为第十军团的军长,所以动用法军,将起义镇压下去。拿破仑除了谴责自己的小弟,还对敢于起义的人一律制裁,对于起义首领一律杀头。
但是,莱茵同盟国并没有抛弃拿破仑,抛弃法国。
所以,这里反而成了法军的主场。
在这里,拿破仑也自大了,他没有等待马塞纳和拉纳,手头上仅有8万人时就开打了。
4月20日,拉纳元帅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前线。
拿破仑立即从达武的部队中拉出2个师,组成第二军团,交给他指挥。
当天,拉纳就率军和奥军干上了,结果,歼灭奥军13000多人。
到23日,经过一系列的各种规模的战斗,法军摧枯拉朽,奥军节节败退。
拉纳元帅表现得很抢眼,这几乎是他战神般的表演。
当然,同样战神般的人物法军中还有两个,一个是皇帝本人,还有一个就是达武。
达武奋勇厮杀,但是饶是他能和拿破仑比肩,也有失误的时候,所以,在攻打关键的城池勒根斯堡时,掉了链子,没有及时攻下,导致卡尔的主力得以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