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总指挥库图佐夫在激战中受伤,也差点儿被俘。
奥斯特里茨战役之后,库图佐夫的对手苏尔特元帅被称为“欧洲第一战术家”,而库图佐夫,很不幸地被亚历山大一世鄙视了。
虽然这次战役联军失利原因很复杂,可是自以为是的亚历山大一世认为老库图佐夫确实是老了,这次失败他应该负主要责任了。
太不应该了。
此次战役最终结果:俄奥联军士兵阵亡15000人,被俘12000人,其中包括270名下级军官、10名校官和8个将军。此外,法军还缴获了180门大炮。
法军只阵亡了1350人,近7000人受伤。奥斯特里茨战役,法军完胜。
事后拿破仑对约瑟芬说:“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我打过的最漂亮的一仗。”
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拿破仑指挥的经典范例,是他的巅峰之作,以至于有人说,后来,他就走下坡路了。
仗也打完了,接下来就该谈判了。
奥地利不得不求和,12月4日,弗朗茨二世面见拿破仑,达成停火协议。
悲催的卡尔大公终于没能赶上战役,导致俄奥联军战败。
拿破仑决定,一定要将奥地利欺负到家才算完。12月26日,法奥签订合约,也是个不平等条约,叫《普莱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第三次反法同盟,承认拿破仑为意大利国王,并割地赔款。
拿破仑仍不满足,他为了巩固法国在莱茵地区的利益,成立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王国,成立巴登公国,同时考虑成立一个联盟,以打击普奥势力。
第二年,拿破仑下令建造凯旋门,以纪念这一伟大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之后,欧洲大陆暂时平静下来,俄国和奥地利在舔舐自己的伤口,普鲁士仍然保持中立,而拿破仑则仍在霍霍磨刀,意图再开战火。而英国已然在海上称霸,却不能在陆上登陆。
平静的假象下面,是涌动的暗流。
341、强推(1)
奥斯特里茨战役俄奥联军战败的消息传到英国,正在养病的小皮特知道后,看着墙上挂着的欧洲地图说:“把他卷起来吧,十年之内都不用再看了。”
第三次反法同盟,就像是小皮特的儿子一样。虽然英国不在陆地上打仗,可是人家愿意出钱啊。
可是,俄奥战败,第三次反法同盟玩完。
年仅45岁的小皮特,心力交瘁,本来就有病,再加上这一打击,雪上加霜,再也挺不住了。
1806年1月23日,小威廉.皮特挂掉。英国少了一个反法中坚分子。
拿破仑回到巴黎,整顿内政。小皮特一死,新政府中有主张和法国和谈的,英法关系稍稍得到了缓和。
在巴黎,拿破仑的主要工作还是欺负人,不过,他欺负的对象成了大资本家。
那些法国政府欠他钱的人,都遭受了拿破仑的打击。是的,由于所欠金额十分巨大,虽然奥斯特里茨战役后局势有所好转,可是还上钱拿破仑就成了穷光蛋了。拿破仑还想接着打下去呢。
1806年2月,普法签订和平条约,胆小谨慎的腓特烈.威廉三世很是庆幸,当初幸亏没有让军队心急上火地去奥斯特里茨凑热闹。
但是,普鲁士一直和俄国眉来眼去的。
但是,普鲁士一直和俄国眉来眼去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普鲁士的王后路易莎喜欢年轻英俊的俄皇亚历山大一世。
王后路易莎,是一个公国的郡主,据说十分美貌,让拿破仑都很是心动。
奥斯特里茨战役以后,拿破仑会和普俄进行几次大规模血腥战役,主要是和俄国打,打普鲁士很顺利,可以叫“强推”了,但是和俄国打,那就像是咬在了铁疙瘩上。
拿破仑承诺,将汉诺威给普鲁士,这也是当时腓特烈.威廉三世让众臣心安的一个理由。
回到巴黎后,拿破仑通过一系列联姻手段,巩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利益。
同时,拿破仑将自己的亲戚分封为欧洲各国的君主。
他让弟弟路易.波拿巴担任荷兰国王,哥哥约瑟夫担任那不勒斯国王。那不勒斯,本是波旁王朝的领地,奥斯特里茨战后,拿破仑对对法军在特拉法加的失败幸灾乐祸的那不勒斯实行占领,对控制那不勒斯的波旁王室进行残酷清算。
新成立的那不勒斯王国,包含了三分之一的意大利,也包括西西里。
拿破仑又任命妹夫缪拉为克里费及贝尔格大公爵,公国在德意志。为了让普鲁士继续保持中立,拿破仑采取的方法是:限制忽悠加欺负。
在给塔列朗的一封信中,拿破仑写出了他对普鲁士的看法和将采取的对策:“普鲁士是个大国,允许它进一步扩大地盘应视为严重错误,为了使这个国家以后乖乖的,就要建立崭新的德意志国家与之抗衡。”
小皮特死后,威廉.格伦威尔组建了“荟萃内阁”,里面包括了各种社会精英。其中,有个人叫福克斯,是外交大臣,他是反战的。
他向国会承诺会很快结束战争,所以,他就为了这个目的而奔走。
他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只要法国不越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伦三岛,其他的都好商量。
英国开始启动和拿破仑的谈判。同时,对于战败国俄国,拿破仑也希望和亚历山大一世签个条约,赚点便宜。可是,亚历山大一世不想吊他。
奥斯特里茨战役俄军是败了,可是俄军并没有玩完,离全军覆没还早着哩。俄国尚有数十万大军,在波兰也有大军驻扎,小样,还想和俺签不平等条约,真是不知自己几斤几两。怎样?想打?那就来吧!
拿破仑还真暂时去不了。
不过,俄国外交官和法国外交官还是为了和平而努力工作,尽管他们即使成功了,他们取得的成果也不甚牢靠。
7月份,俄国外交官叫乌布里的和塔列朗签署了法俄和约的初稿,然后就等着领导点头了。
但是,亚历山大一世不可能批准。
但是,亚历山大一世不可能批准。
7月份,缪拉到了他的公国之后,立即将韦尔顿的普军赶出了领土,向普鲁士扩张。拿破仑想建立一个新德意志邦联,她的首都就在缪拉的公国内。
缪拉的扩张,并没有受到拿破仑的阻止。不能不敏感的普鲁士就仿佛刚刚被人摸了一下大腿的少女,很是火大。但是,对方是拿破仑,他们不得不暂时忍气吞声。
1806年8月份,出乎拿破仑和塔列朗意料的是,受英国外交大臣福克斯派遣,英国大臣劳德雷尔来到巴黎,和法国谈判。英国人对法国做出了以前不可能做出的让步。
他们愿意承认约瑟夫为那不勒斯国王、路易为荷兰国王,同时承认莱茵同盟国的地位。英国愿将荷兰的殖民地(除了好望角以外)归还给荷兰,并从西西里撤走。
要知道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一向是维持欧洲均势,这样她才能在欧洲各大国中游刃有余,保持超然地位。现在,为了求得和平,他们连这一原则也抛弃了。
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拿破仑会答应吗?
这里说一个问题。现在的观点普遍认为自从拿破仑准备侵略侵略英国之后法国的对外战争就变成非正义的侵略扩张了,就不再是自卫战争了,这种说法对吗?
可能是对的,因为,对方没有招惹你,你非要揍人家,这不是不正义的吗?
可是,俺认为,这其中另有乾坤。事实的真相可能并不是塔列朗说的,应该放弃战争选择和平。
首先,如果拿破仑不打仗,守住法国那一亩三分地,老老实实本分过日子,英国人、奥地利人和俄国人,会不去招惹他吗?
普鲁士会不去招惹他吗?
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波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的身体很弱,别人就是愿意欺负我,和解?
与其被动防御,还不如主动攻击,将对手变成自己人,自己的臣民。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这么想的?不过,拿破仑和希特勒不一样,尽管不知道哪怕拿破仑有没有种族主义倾向,不过他做的可没有希特勒那么屎壳郎撑杆跳——过分。
我并不是为拿破仑辩解什么,没错,后来他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可是,如果有条件,我也想欺负欺负人家。
英国、普鲁士、俄国,都不是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