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法军进驻布尔诺之后,立即在布尔诺以东构筑工事,摆出防御的态势。这里的地形极利于防守,北部边缘有一条大路,由布尔诺通往一个叫奥斯特里茨的村子。
布尔诺西面有一条直贯南北的河流,叫哥尔德巴赫河,东面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叫劳斯尼兹河,该河再向西南延伸,叫做利塔瓦河,然后与西面的哥尔德巴赫河汇合。在两河汇合处形成了一个沼泽地带。沼泽地带中有几个湖,其中比较大的有扎钱湖和莫尼茨湖,是战场南面的天然障碍。位于这三条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北面比较平坦,中间地势突起,其突出的顶部叫做普拉岑高地。占领这个高地,就能观察和控制周围的广大地段。在普拉岑高地与南面沼泽地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普拉岑高地,在整个地区内是一个可以影响全局的要害地点。
11月27日,联军动了。
在亚历山大一世的督促之下,联军终于开始准备攻击了。俄军不等后续援军到达,就迫不及待地向布尔诺以东地区前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
而这里,正是拿破仑想要和他们打的地方。
这一天,轰轰烈烈的三皇大会战终于拉开了大幕。这三皇,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的皇帝弗朗茨二世,俄国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及新贵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全欧洲的三个皇帝都到齐了。现在,是俄奥二打一。
当时,俄奥联军的总指挥官是库图佐夫,但是他只是名义上的。名义上的啥含义?那就是他说了不算。那谁说了算呢?亚历山大一世说了算。
由于牵扯到政治斗争,库图佐夫虽然很能打,亚历山大一世也知道他能打,可是,如果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亚历山大一世就是不想用他。
当亚历山大一世命令联军开动时,库图佐夫就开始提出不同意见了,他说:“陛下,我们还是等等吧,拿破仑,和他的法国鹰犬们,那可是very厉害,我们这些人虽然比他多个一万两万的,可是俺不能保证必赢啊。所以,我建议等到12月15日再参战,那时候,卡尔来了,后续俄军来了,就连普鲁士军队也来了。”
但是,沙皇的年轻侍卫长彼得.道哥鲁科夫公爵则哈哈大笑道:“老将军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依我看,现在就打,我们必赢!”
联军的参谋长魏罗特尔也持此等看法,这样,本来就想马上开打的亚历山大一世更倾向于后者了。
法军方面,拿破仑唯恐亚历山大坐等援军,所以就玩了点心眼子,用计诈亚历山大一世上当。他故意示弱,当奥军前进的时候,他就命令法军后撤,并派出使者向亚历山大一世求和。
使者对亚历山大一世说:“拿破仑想和他面谈。如果不方便,让他派个使者到法军大本营去。”
经过认真分析,除了库图佐夫等少数将领之外,绝大多数俄奥联军将领都一致认为,这是法军软弱无力的反应,拿破仑害怕了,法军要完蛋了。必须趁着法军疲惫的机会,趁他病要他命,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亚历山大也有他自己的判断,他认为,根据以往经验和他对拿破仑的了解,如果不是山穷水尽,拿破仑绝不会这样对别人低三下四,所以,他认为拿破仑和法国确实是弱到爆了。
但是,对于使者的要求他还是要回复的。他不可能和拿破仑面谈,便派出自己的侍卫长去见拿破仑,看看他的虚实。
如果当年有奥斯卡奖的话,影帝一定非拿破仑莫属。拿破仑一反常态,故意示弱,让亚历山大一世上当,正如诸葛亮玩的那出空城计。而这次沙皇特使来,他又装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又当起了司马懿。
当年轻的侍卫长见拿破仑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时,心里油然生出些许快感:“尊敬的皇帝陛下,俺们沙皇要您放弃意大利,希望您能给个答复。”
拿破仑擦擦虚汗:“意大利是朕玩命打下来的,岂能轻易放弃?我看是谈不拢了,你还是回吧。”他说得不够坚决。
于是,笑靥如花的侍卫长回到了亚历山大一世的身边向他汇报去了。他走后,拿破仑恢复常态笑道:“这个傻吊!”
俄奥联军共8万6千人,其中俄军53000人,奥军33000人,拥有火炮350门。根据参谋长的作战计划,联军分成五路纵队,逐次向东南开进,在布尔诺以东的奥斯特里茨及其西南一线展开。
奥军的作战计划是:使用一部兵力牵制法军北翼,以总兵力的五分之三放在南翼,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突破法军的防御,尔后迂回法军右侧,切断与维也纳的联系,再将法军全歼于布尔诺以南和以东地区。这个计划是基于法军即将撤退这一点上的。
可实际上,拿破仑不但不想撤,反而还想要他们的命。
当拿破仑施展一系列阴谋诡计诱使敌人上当时,却不料自己的元帅中居然有人萌生了退意,这是他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