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三皇会战(4)
俄军本来就是要撤退的,对这种请求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俄军指挥官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一份停战协议签上了两位指挥官的名字。
本来还为自己的妹夫能略施小计抢夺多瑙河大桥而微微得意的拿破仑在听到报告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奶奶个熊的,这家伙怎么刚立功赎罪就又干蠢事了?”
他马上命令缪拉立刻撕毁停战协定,继续追击,并对他说:“老大,对于你我已经找不出什么词儿来骂你了。你要知道,你和那个签字的俄军指挥官,都没有停战的权力。这个权利谁有你知道吧?如果你不知道让我来告诉你,那就是俺和沙皇!”
缪拉只好再次发起追击,不过,本来那一场战斗已经为库图佐夫赢得了不少时间,再加上停战,缪拉想要追上他已经不可能了。
库图佐夫很顺利地撤退到了布尔诺。
布尔诺,是摩拉维亚的首都。
摩拉维亚,是捷克东部一地区,当年位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
奥皇弗朗茨二世早就逃到了这里,11月下旬,他等来了一位贵客。
这位贵客,就是俄国的皇帝,和自己亲妹子有一腿的亚历山大一世。
握手后,沙皇刚要展开会谈,便看见奥皇一脸苦逼相,他已经快要哭了。
“乖,不哭不哭,朕替你报仇!”亚历山大一世很会安慰人。
但是他们没能将椅子坐热,就不得不搬家了,因为缪拉的铁骑已经到了。
于是乎,他们又搬到了奥尔莫茨,库图佐夫和后续赶来的俄军连同败退的奥军都到了那里。
11月19日,缪拉占领已经人去城空的布尔诺。
第二天,拿破仑就在近卫军的簇拥下来到了该城。然后,法军就不能追击了,因为俄奥联军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在奥尔莫茨,联军在数量上已经占据了优势。
在奥尔莫茨的俄奥联军,已经达到了8.7万人。
而拿破仑,则只有5万人左右。此时,法军和俄奥联军彼此相距也就只有60公里。
俄奥联军中有不少将军是害怕拿破仑的,因为,这家伙在意大利的两次战役已经吓破了不少奥地利人的胆。部分俄军也害怕法军,毕竟这十几年来,法军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强悍的。
但是,大部分俄国人是很骄傲的。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自豪感的问题,因为他们拥有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其实和前面讲的美国差不多,是个失败者的天堂,穷屌丝的乐园。原来13世纪时,一些斯拉夫人被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汉国统治地很不爽,可他们又反抗不了,于是乎便流落到俄国南部地少人稀,天高云淡的地区。
15、16世纪时,轮到乌克兰和沙俄有过不下去的穷屌丝迁移了。大批城市贫民与不堪忍受压迫的农民和农奴也迁徙到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哥萨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因为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乌拉尔河哥萨克”等。肖洛霍夫著名的小说《静静的顿河》就是讲的顿河哥萨克。
这里天高皇帝远,这里海阔任鱼跃,这里生物资源丰富,这里是一片大草原。可是,由于食物来源是狩猎和捕鱼,早期的哥萨克人常常吃不饱肚子,于是有时候也干过强盗的勾当。
再加上这些穷屌丝都是命运的失败者及其子孙,所以天生具有反抗意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可以很能打。
不久后,沙皇便发现了哥萨克人很能打这一点。于是,沙皇开始走上层路线,通过收买哥萨克的上层人物来间接控制哥萨克骑兵以为沙俄征战。
实践证明,哥萨克骑兵真的很给力。
这次和拿破仑对垒的军队中,就有哥萨克骑兵的存在。
拿破仑知道,俄军只是暂时不动,不知道他们啥时会动。他可没有就用这手里的五万人就战胜对方近九万大军的觉悟。
所以,紧急增援前线的命令就以最快速度下达给了监视斐迪南大公的贝纳多特和本向东去的达武。
俄奥联军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可是,他们还可以更有优势。
后续的俄军正源源不断地赶来,再加上普军和卡尔大公的奥军主力,等到他们赶到,再打的话,拿破仑会很悲催。
但是亚历山大一世是个自视甚高且求战心切的人,所以,事情会怎么发展还不好说。
拿破仑必须做些什么,让年轻气盛的沙皇下定决心和自己提前决战。
在北上的路上,拿破仑就发现布尔诺以东地区,是个对他来说非常有利的战场。
他要在这里打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