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美法和约(1)
警务部长富歇,这个精明的猴子,暗中一丝不苟,摸摸搜寻吕西安的不法证据,期待能有一天派上大用场。富歇知道拿破仑看不起他,他也很难对拿破仑喜欢起来,这样做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而这,也是他和拿破仑合作的理由所在。
1797年,当拿破仑在亚平宁半岛上所向披靡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时,奥地利屈服于法国了。作为签订合约的附属品,奥地利释放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我们久违的两个世界的英雄,拉法夷特。
当年仓皇逃跑,后又被奥军俘虏,被一关就是五年,当1797年9月19日他走出牢房时,不禁感慨万千。
狱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拉法夷特明显赶不上革命的节奏,所以最终才被革命抛弃,成了革命的弃子,可是,现在,革命已经结束了。
拉法夷特重获自由,并没有立即返回法国,因为释放他的时候,奥地利政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他要悔改,以后不能再搞革命了。
拉法夷特上了倔脾气,说那好啊,你就继续关我啊,弄我个终身监禁,我不在乎!
可是,奥地利政府最终还是放了他,法国局势并不稳定,所以拉法夷特在汉堡、荷兰等地游历了一段时间,最终于雾月政变后回到了久违的祖国。
拿破仑很是够意思,对于这个和西哀耶斯平辈的老一辈革命家,他让之在一处堡垒中安度晚年,并给他退休年金,标准按退休将军的执行。
而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场上再次雄霸天下时,在拉法夷特曾经战斗过的第二故乡、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将要发生一件对美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事情,总统约翰亚当斯要迁都了,他要把美国的首都从费城迁到华盛顿。
约翰.亚当斯是美国的第二任总统,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子,却也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此时,美国政府派出的代表正在和法国政府谈判,谈判对手正是拿破仑的大哥约瑟夫.波拿巴。
约瑟夫波拿巴很有绅士风度,也很有教养,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拿破仑兄弟中,除了拿破仑,他是最有大将风度的。他很聪明,知道拿破仑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比不了,于是,便把心思动到了外交上,他要在外交这个战场上,取得不亚于拿破仑的功绩。
为啥他要这样想呢?原因是这样的,大家都说他是因为拿破仑才能取得如此权势,获得如此地位,享受那么多的金钱美女。而在波拿巴家,他是老大,拿破仑只是老二。如今,老大居然收到了老二的庇护,自然刺激了约瑟夫的自尊心。
身为老大,他必须作出自己的成绩,让别人说:“拿破仑在战场上取得成功,也要靠他在外交上取得的成果,这样,他心里才舒服点。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无疑是痴人说梦,他怎么可能取得和拿破仑相媲美的成绩呢?
波拿巴家族的人很没有大局观,也没有羞耻心,他们统统都是白痴。他们也不想一想,他们的一切都是谁给的?如果拿破仑倒了,还有他们的好吗?实在是一群大笨蛋!
拿破仑家族成员不断地给拿破仑添堵,这个后面慢慢说。约瑟夫虽然取得不了拿破仑曾取得过的辉煌功绩,却也着实有两把刷子。他所面对的美国代表团,由美国首席法官埃尔斯沃思等3人组成。
美国人是注重法律的,从来都是如此。他们个个一丝不苟,严肃认真,而约瑟夫,则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美国和法国,在大革命爆发的时候,就已经不太对付了。前文已经说过,华盛顿很不待见法国大革命,他宁愿和英国和好,也不远帮助那些“暴民”。
这,是为了什么?难道,法国人帮助美国人打独立战争,美国人就是这样报答自己的恩人的?
实际上,别看美国现在如何如何牛逼,如何如何标榜自己的自由民主,其历史上也曾经是个反复无常的卑鄙国家,其领导人也是龌龊不堪。
他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永远都是无穷无尽的利益,从来都不是什么道义。
一开始的时候,美国尚能保持中立,到后来,干脆和英国眉来眼去了。法国没有强大的海军,而英国有。法国因为多年危机很穷,而英国则不穷。
那时候,美国已经有了两个政党,但是,这可不是今天的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那时候的两党,是联邦党和共和党。这个共和党是今天民主党的前身,而后来的共和党,则是另成立的,和以前的那个老党没啥关系。
对法关系,成了美国两党争论的焦点。约翰亚当斯上台后,为了改善同法国的关系,派使者去法国谈判。
那是1797年的事,当时约翰亚当斯刚刚当上美国总统,那时法美关系已然恶化,大有干他一仗的趋势。
谁知,此时的法国外交部长已经是塔列朗了。这个活宝并不认为法美关系如何如何重要,而且他又劣迹斑斑,此次也不例外。
“拿来!”
“啥?”见这个死瘸子向自己伸出了手,美国使者张大了嘴巴,表示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钱!真是有够傻的,没有钱还想谈判,做你的春梦去吧!”塔列朗趾高气昂,像一只好战的公鸡。
美国使者受此侮辱,羞愧难当,灰溜溜的返回了费城,向总统哭鼻子抹泪去了。
这下,在美国可引起了幡然大波,这个很是严重的外交事件使得美国人对法国失去了信心,认为他们没有和平的诚意。
既然没有和平的诚意,那就开打吧。但是,经过认真考虑,约翰亚当斯并没有对法国宣战。
但是,敌对活动还是在海上展开了。
拿破仑上台后,并没有和美国作对的意思。因为,拿破仑需要钱,而新生的美国,可以被拿破仑列为可以交易的对象。透过美国驻法公使,拿破仑向亚当斯抛出了和平的橄榄枝。
那既然这样有可能避免进一步的敌对,就谈谈吧。于是,1800年初,3位美国公使跨越大西洋来到法兰西,和约瑟夫.波拿巴开始了唇枪舌剑。
只是,谈判举行地并不顺利。拿破仑在此期间还要去意大利作战,谈判桌上,约瑟夫.波拿巴则尽量和美国佬周旋。
那么,塔列朗哪儿去了?塔列朗当然还在巴黎,只是,美国人不想和他谈。
等到拿破仑打赢了马伦哥战役从意大利回国,自然谈判的底气也更足了。而美国也不是不能稍微做出一些让步,于是,在约瑟夫的协调下,1800年9月,双方终于就大部分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可以签署新条约了。
1800年10月1日,约瑟夫和美国使团签订了《莫尔特方丹协定》,美法两国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两国间的武器走私必须禁绝,两国建立自由的贸易关系。
约瑟夫在高兴之余,决定开一个Party,以示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