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家里来客人了,夸克当了回大厨,明天凌晨五点钟左右夸克更是要到外地公干,所以,今天明天晚上不会再更新了,请童鞋们谅解。
311、马伦哥会战(8)
前沿阵地上的奥军立刻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个个抱头鼠窜。
而德塞和他率领的骑兵部队,早已经等不及了,眼见逮到了难得的机会,德塞拔出马刀,将马刀高高举起,回头看看自己的勇士们,鼓舞他们的士气道:“第一执政万岁!兄弟们跟我冲!”
此时,拿破仑的威望在军队中已经是如日中天了,在法国,除了拿破仑之外,谁也不能牵住军队这只巨马的僵绳,谁也不能被称之为万岁,谁也不能控制法兰西的局势。正因为如此,拿破仑最后称帝成功而阻力甚小。
这里说回德塞,德塞带着骑兵冲向了乱成一团的奥军前部,他所带领的骑兵就像是一道冲击波一样,迅速将奥军向己方阵地后面压制下去。这时,奥军彻底慌神了,在溃逃之前,他们习惯性地向冲过来的骑兵放上个几枪,以捍卫自己所剩无几的尊严。
这种情况下打出来的子丨弹丨,命中率低的可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打不中人。
这就是误伤。
这就看每个人的人品。被流弹击中的概率,很低很低,像商场抽奖一样,而被流弹打中要害,则更低了,就像被雷劈中一样。
而身先士卒的德塞将军,人品就够了,他冲在最前面,冲到了一处葡萄园中。这时,一颗流弹在他的心脏上方位置射进了他的身体,子丨弹丨继续穿骨破肉,从他的右肩位置穿出,这只是一秒钟不到的事情。德塞大叫一声,摔倒在一株葡萄架下。
然而,将这个场景看在眼里的法军士兵并不多,他们急忙赶去施救。而更多的法军骑兵,则是呼啸着流星赶月一般地向奥军杀去。
德塞带兵冲击的是奥军的左翼,在他冲出去后不久,克勒曼担任总指挥的重骑兵部队也开始冲击起了奥军的右翼。
法军的精气神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上,他们个个嗷嗷怪叫,像打了鸡血一样。对于冲锋突击来说,骑兵是绝对的主角,所以,眼见大部分骑兵都冲上去了,一些高级指挥官也按耐不住了。
缪拉一看这还了得,他本是骑兵将领中之佼佼者,岂能落于人后?于是,他摔着预备军团剩下的骑兵部队紧随德塞之后,也冲入了战场。
近卫队总指挥贝西埃尔看了看第一执政,见第一执政对他点点头,便一抽鞭子,带着近卫队中的所有骑兵部队,向奥军也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这时,拿破仑身边的高级将领已经不多了。只见一员二十岁左右的小将,小脸憋得通红,终于憋不住对第一执政道:“父亲,我也上吧!”
这人正是拿破仑的养子欧仁.德.博阿尔内,虽说直到1806年拿破仑正式承认其为自己的养子,可是,现在他的身份也是拿破仑的继子,这“父亲”可是叫的着的。
拿破仑过了十几秒才说:“啊,你去,不用跟我说,你去就是,真是不懂事……”
欧仁听他说的语无伦次,不仅担忧起来,他发现他的继父竟然有些紧张,他知道,这一仗对于继父拿破仑的重大意义,所以,掉头,果断地出击了。
拉纳军、维克多军,全都转入了反攻。奥军不抵招,很快就又被逐出了马伦哥。然后就是兵败如山倒,全线大溃败。
在这种战线很长的战役中,一旦被打得后退太远,那就等于输了。奥军被杀红了眼的法军给吓呆了,眼见自己同伴一个个被骑兵飞扬的马刀给斩下头颅,一个个被成排的子丨弹丨击中身体,献血横流。而更多的同伴则是拼命的逃跑,有些人甚至被自己人和自己马给踏成了一堆肉泥。在这种情况下,奥军的信心士气彻底被打散,他们有逃跑不及的,一堆堆地跪在地上,缴械投降。
奥军抱头鼠窜,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落网之鱼,都撒开脚丫子朝博尔米达河岸上逃去,然后拼命挤上浮桥,又被挤掉不少,喂了河中的鱼鳖,最后经过考验的大兵则顺利逃回亚历山德里亚,去和老梅拉斯汇合。
就这样,德赛的出现扭转了局势,救了拿破仑和他的统治集团,也可以说拯救了法兰西,德塞,这个关键的砝码,终于使拿破仑转败为胜。
此战法军伤亡7000余人,而奥军则伤亡14000人左右,战地总指挥查赫参谋长做了法军的俘虏。法军转败为胜,杀敌一万自损五千,取得了一场惨胜。
这时,德塞阵亡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拿破仑的耳中。拿破仑顾不上暗自庆幸夺取战争的胜利,急忙赶去那处葡萄园。
德塞终于伤重不治,流血过多而阖然而逝。拿破仑赶到他身边时,他的军服已经不见了,他身上穿着一件大红的衬衣,哦,这本来是白衬衣,大红的是他的鲜血,已经流干的鲜血。
拿破仑抱住这位自己的下属兼好友,禁不住两行热泪。
他哭了,这个连上帝也对他无能为力的男人,哭了。在战场上,他只哭过两回,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在1809年的埃斯佩恩战役,那一次,是拉纳元帅。现在,他还是将军。
拿破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悲伤,他还要去处理大量善后事宜。而他这次的对手梅拉斯那里,也同样是夜明如昼。
伤亡14000人,大量战略辎重被毁,虽然奥军并未到了山穷水尽不能再战的境地,可是梅拉斯也清楚,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则伤亡的人数可能要直线上升,24000人,甚至是34000人。所以,在痛定思痛之后,梅拉斯果断派出使者向拿破仑求和。
在欧洲,打了败仗并不意味着掉脑袋,甚至不会受到惩处,只要戴罪立功,还是好爷们。所以,七十一岁的梅拉斯很淡定,不会认为维也纳会拿自己怎么样,一心一意地开始了和拿破仑的谈判。
拿破仑的军队,也是疲惫极了,不适宜连续作战,所以,在拿破仑的授意下,两军开始谈判。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在意大利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从6月26日起,奥军全部撤到波河以北,双方设一个非军事区,避免发生冲突。
在接受拿破仑命令在莱茵河地区作战的莫罗将军取得战果很小,裹足不前,和约翰大公基本眉来眼去,没有干柴烈火。他们在那里磨刀,拿破仑早就在意大利结束了战斗。
大战结束后,双方开始交换俘虏,苏尔特将军终于回到了法兰西的怀抱。
拿破仑认为,目前最好的策略是要暂时终止战争——没错,是暂时,作为一个天生的战争犯,他是不可能永远停战的,暂时停战,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开战。
在离开意大利返回巴黎前,拿破仑给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兄弟,别打了,和法国谈判和我谈判吧,我们以前已经签订了《坎波福米奥和约》,为啥就不能有《亚历山德里亚和约》?
然而,这次确是拿破仑一厢情愿了。这一次,马伦哥会战,虽然保住了拿破仑的地位,使执政府在法国站稳了脚跟,却根本没有将奥地利打疼打怕,而要想签订这样占便宜的条约,不取得更大的胜利是不行的。
俄罗斯,早已退出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是,让法国不能直接海扁的英国,却一直鼓动奥地利让其坚持,而英国则会支付大笔的军费。奥地利还没被打趴下,它还能一战!
于是,也就只能这样了。拿破仑必须回到巴黎,因为他的统治还不是很稳固,雅各宾派和保王党老是给他添堵。
马伦哥会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巴黎,人们立即沸腾了。他们载歌载舞,大肆庆祝。拿破仑更加得人心了,这也就压制了保王党的气焰。因为,人们支持哪怕拿破仑,就会憎恨波旁王室。
而在维也纳,则上演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梅拉斯退场时,曾经派出过一个使者去报捷,可是,真正的战果出来后,他又派出了一个使者去报送惨败的消息。结果,维也纳那边先是兴高采烈,但是马上就又愁眉苦脸了。弗朗茨二世的小脸涨得发紫,恨不得瞬间移动到意大利去,把那个七十多岁的糊涂老头儿给掐死。
就在马伦哥会战取得胜利的同一天,6月14日,埃及开罗,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拿破仑返回法国后,留在埃及的1万多人的指挥权归于克莱贝尔。这个被拿破仑抛弃的将军,带着被拿破仑抛弃的军队,苦苦坚持着,和英军、土著军作战数次,没有吃亏。
1800年6月14日,当克莱贝尔在街头巡视时,被一名名叫苏莱曼.哈拉比的叙利亚学生持刀刺杀。哈拉比的刀直插克莱贝尔的心脏,克莱贝尔当场就死翘翘了。
这个学生不久后即被逮捕。他持刀行凶的右手被烈焰焚化,而他整个人被钉在开罗广场上示众,直到断气,以作为对异教徒的惩戒。
这是法国政府、拿破仑的命令,就算是代替克莱贝尔任总指挥的梅努将军也不能反对,梅努将军信仰了伊斯兰教。
后来,法军状况每况愈下,最后在梅努将军的率领下,于1800年底向英军投降,拿破仑的埃及之征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
拿破仑回到巴黎后,找到吕西安,让他找6个出色的艺术家,为自己的一系列出色战役作画以流传下去。
而吕西安,正在这时,做着一件件让拿破仑想不到的事情。他,居然发布和传播反他哥哥拿破仑的消息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