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布尔部署自己兵力的同时,卡诺和新上任的儒尔当将翁德斯考特战役后因为粮食短缺而在敦刻尔克等地吃饭的部队集中起来进行整顿和配备,给足了粮草,和奥军决战的时候已经到来了。救国委员会给儒尔当下了死命令:必须在冬季到来之前将奥地利军队逐出法国境内,不能让他们在法国境内过冬。
要实现这个目标,儒尔当必须迫使科布尔撤离莫伯日。因此,儒尔当不得不抓紧时间进攻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方军团司令换了又换,而且儒尔当的前任都几乎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说他没有压力那也是不可能的。所幸的是他得到了卡诺的全力支持,他在卡诺的支持下全力展开了进攻,他可不想重蹈几位前任的覆辙。
为了爱将能顺利完成任务,卡诺亲自到了儒尔当军中,调兵调粮。他从远在180公里之外的色当调来了4000人,又从同样远的阿拉斯调来8000人,到10月11日的时候,儒尔当可指挥的兵力就达到4.5万人了。
儒尔当把他的军队部署在格拉维雷尔等营地,并派大军去阿登驻扎,约定分进合击。从10月15日起,法军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攻击。
一个师的兵力攻击奥军阿维纳营地的左侧,数个师攻击阿维纳的右侧,奥军中军则先用大炮轰他娘的。
167、军事转机(3)
本书中第一次出现“师”这个军事编制战术单位,其实,在大革命以前就出现过“师”这一级的战斗单位了。不过,在拿破仑入侵各国以前,军队的人数都不是很多,一般一个兵团最多不会超过10万人。到了大革命,由于法国兵员众多,所以将很多个团组成师以便统一指挥,就成了必然的,后来,各国为了和拿破仑打仗,拼了老底,组建了以前连想也不敢想的数十万大军,也照着法国人的样子成立了师级作战单位。后来,拿破仑还创造性地设置了“军”这一级的作战单位,其他国家跟风而进,也照着军的样子设置了纵队这一级别的作战单位。再往后,由几个军变成一个军团,就更加便于拿破仑指挥了。
这里说回莫伯日战场。科布尔指挥奥军正面抵挡法军潮水般的进攻,并派一个将军率领1万人前去堵截阿登森林法军出动。荷兰军和汉诺威军也加入了战团,双方打了个不亦乐乎。
汉诺威虽位于德意志境内,可那时候却是英王乔治三世的私人领地,所以,英军一出动,自然会带着汉诺威的军队。约克公爵看奥军吃紧,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第一次反法同盟可就是以英奥两国为核心的,所以他也带着英荷联军火速增援来了。
奥军的右翼是其主力所在,因为科布尔的司令部所在瓦迪尼就在奥军右翼的后方。此刻,指挥这支奥军的贝尔加尔德将军正在和主攻这里的几个师苦苦硬拼着。
当时,儒尔当规定,一个师下辖两个旅、两个骑兵团、一支马拉炮队,总计约八千至九千人。主攻奥军右翼的法军数量,应该不低于2万人。
10月15日的战斗,双方打了个难解难分,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到了晚上,双方士兵都累了,便退回自己的阵地休息,等待第二天的浴血黎明。
儒尔当做了很明智的决策,从本来进攻奥军左翼的军队中又抽调了7000人,以加强对奥军主力所在的右翼的攻击力。只要攻破了奥军司令部的所在地,这场战争就赢了。
第二天黎明,当东方飘起鱼肚白的时候,炮火就又重新响起。法军再一次地猛攻奥军右翼。可是,人数并不占劣势的奥军那也是很猛的,而且,是他们在守,法军再攻,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地形易守难攻。
瓦迪尼是一个小村庄,周围环绕着一条小河和两道小溪,处在一条狭长而深邃的山峡里。法军如果想占领这里,必须越过一处陡峭而又坚硬的斜坡。
看双方相持不下,卡诺和儒尔当都有点儿急了。两个人一商量,决定不再等待下去了,把有生力量全部用上,这一役不成功就成仁。
卡诺面色丝毫没有惊慌之色,还带着点笑对儒尔当说:“决定了吗?”
儒尔当深吸了一口气,铿锵有力地说:“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我早就下定了决心了。”
于是,两个人就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带领着后备队与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一起进发了。总司令的加入令法军士气高昂,打得更猛了。就这样,生猛的法军终于推进到了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斜坡前,这时已经是晚上了。
那时候的军队长官,在必要的时候还是要上阵肉搏的。特别是骑兵的长官,像后来的内伊、缪拉以及拉纳,都是肉搏厮杀的好手。指挥官不用亲自上场杀敌,是在很久以后才能出现的。
不过,军队的绝对统帅那时也是不用上阵杀敌的,因为他太重要了。像当了皇帝的拿破仑甚至是后来的威灵顿公爵,就不用也不能亲自上阵杀敌。
当时,在黑暗中借着炮火一闪一闪的光,冲在队伍前方的卡诺和儒尔当发现斜坡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奥军。他们就像是蚂蚁一样,让人头皮有点儿发麻。
可是已经快到凌晨了,此时,不一鼓作气拿下这里更待何时?况且,自己的士兵也刚刚打完鸡血(没少做战前讲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到了这个份上,没有退却的道理。
凌晨一点,突然起了大雾。看老天爷也来帮忙了,法军士气更胜。法军前锋几个旅的士兵高呼“共和国万岁”,快步地跑到了奥军阵地上,和他们白刃相接。
“噼啪……啊……轰……啊……”
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甚至连正在和敌人拼刺刀的法军士兵也有点儿不敢相信。他们眼看着军官带头突击,自己的战友全都变得不怕死了,自己也就受到他们情绪的感染,大吼一声,大开杀戒。
自从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法军还从来没打得这么激烈过。领导榜样的带动果然有效。当一个司令不怕死地冲锋时,如果有军长怕死想逃跑的话,只能说明这小子要么是混蛋,要么没卵子,不是男人。
所以,法军理所当然地占领了斜坡。这样,在他们前面就是瓦迪尼村了。法军凭借着刚才的余勇,一鼓作气端了前面这个村子,从而将其占据。
这占据却是不稳的。差点失败的奥军不甘失败,又在科布尔的指挥下杀了回来,重新占领了这个村子。卡诺也指挥法军再次展开攻势,将奥军逐出瓦迪尼。结果,双方展开了反复的争夺战,直到三次交锋后,法军才稳稳地控制了这个村子。
此时已快到第二天傍晚了。奥军的左翼也被同样生猛的法军冲垮,法军中路也在和奥军中军狠狠地拼着刺刀。到这时候,科布尔已经阵亡了6000多人,再打下去他回去不好向皇帝陛下交差了。
那就撤吧,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下次再战。
科布尔领着残存的奥军狼狈跑路了。当天再晚一些的时候,法军终于进入了莫伯日。瓦迪尼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法军击毙奥军6000人,而自己则被击毙3000人,算是个大胜仗。
北方军团胜利了,可莱茵军团和摩泽尔军团的问题还没解决。1793年4月美因兹失陷后,两个军团共约6万人仍在和不伦瑞克公爵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和乌尔姆赛尔将军率领的奥地利军苦苦作战。莱茵军团司令朗德雷蒙于9月间向国民公会诉苦,说自己没能力再带着兄弟们打下去了;而摩泽尔军团司令沙维姆堡也在皮尔马森斯被不伦瑞克公爵击败,损失了珍贵的20门大炮。两个人的职务因此就都被救国委员会拿掉了。
168、凋谢的法兰西玫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