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12月15日法令,就这样出台了。法令的实施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大地,也震撼了和法国一衣带水的英伦三岛,因此,欧洲各国缔结同盟共同对付革命的法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第一次反法同盟,是在风云变幻中逐渐形成的,它并没有以一个正式的条约形式固定下来,也谈不上建立统一的指挥和共同使用各国的资源。
1792年11月30日,迪穆里埃和他的军需供应商大吵了一通,责备采购署置比利时驻军于缺衣少食的境地。国民公会派几名代表去了比利时,发现情况属实,迪穆里埃获得了便宜行事的权力。他这个野心家自有他的如意算盘,他想讨好比利时人,以便将来有建立独立政府的可能时,自荐成为政府首脑。仗打了还不到一年,他就在开始玩拿破仑的那套把戏了。
144、第一次反法同盟(2)
可惜,康邦的12月15日法令最终在国民公会获得了通过。法国将军们开始在占领地区着手建立革命专政,在法国刺刀的保护下,硬要人家花钱去买“幸福”。迪穆里埃眼见自己的计划搁浅,再也坐不住,于1793年1月1日赶回巴黎,四处奔走,却最终一无所获。
就在同一天,国民公会决定成立总防卫委员会。
1792年底到1793年初这段时间是多事之秋,十六被处决,法国开始在占领地建立专政,迪穆里埃图谋叛变,而国内的局势也使执政的吉伦特派焦头烂额。指券贬值,粮食匮乏,城乡骚乱,在这样的情形下,在法国政坛上又崛起了一个新的派别。这个派别比山岳派更左,左到了几近“变态”的地步,它代表的是无套裤汉的切身利益。
这个派别就是忿激派,听听这名儿,就感觉到不太一般。
忿激派要求限价和打击囤积居奇者,反对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实行某些产品的统购统销。它的领导人是雅克.卢和瓦尔莱。看它的政治纲领,就可以得出他们只能是山岳派的盟友而是吉伦特派的敌人这一事实。
雅克.卢当过物理学和哲学老师,还担任过天主教的教士。大革命爆发后,他主张实行土地公有制。后来他参加了比较激进的科德利埃俱乐部,是贫苦工人的代言人。1792年5月17日,他发表了《关于拯救法国和自由的方法》的讲话,主张对囤积粮食的人处以死刑。12月1日,他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国民公会中的吉伦特派,称国民公会是实行一种多头统治的专政机构,并号召人民自己拯救自己。
1772年出生的瓦尔莱生于有产者家庭,当过邮政职工。不过他和恩格斯一样,似乎天生是无产阶级的代言人,极力主张制定法律制裁囤积居奇者,并在1792年8月10日后在已经不是王宫的杜伊勒里宫花园内设置讲台,称自己是“自由的使徒”和“平等的使徒”,抨击执政的吉伦特派。
吉伦特派显然是不能理解他们的政治主张,他们在当时来说也确实太激进了,就像一群疯子似的,所以,吉伦特便称他们为“疯人派”。
1792年12月,雅克.卢在巴黎组织83省结盟军成立“八十三省保卫者协会”,展开广泛的群众性活动,该协会促成了1793年二月份的群众请愿活动,雅克.卢为代表团起草了请愿书。
此背景下,2月7日,国民公会提出了改组军队的报告。经过两个星期的讨论,公会于22日通过了军队组织法,决定对法国的军事力量进行重组。该法规定把法国志愿军和正规军团混合编制,重新优化组合成一支崭新的共和国的军队。
同正规军相比,志愿军热情有余,耐力不足,尤其纪律太差劲,这是由于训练时间太少或是根本就没怎么训练过的缘故。而且,当时军官的数量也太多,对于指挥作战非常不利。还有就是志愿军只是以为自己是来打败入侵者来临时当兵的,打完仗后就要走,根本就不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军人看待,这在他们刚上战场的时候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会很严重。正规军也有问题,因为在尚未实施清洗以前,谁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军官都是忠诚于共和国的。
正规军着白色军服,这是波旁王室的象征。而志愿军则着蓝色军服。但是,由于蓝色军服严重不足,所以白色的军服还会沿用很长时间。
此后,法国军装一直是蓝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军显眼的蓝色军服成了德国射手的活靶子,所以后来也就改革成了迷彩的。
到了1794年春,雅各宾派执政后军队混编工作才得以进行,前后花了很长时间。两营志愿军和一营正规军合编成一个团,接着是改编连队。从那以后,名义上就只有蓝军的存在了。
2月2日和14日,国民公会先后通过决议,改组陆军部和海军部,任命迪穆里埃的朋友伯农维尔为陆军部长。
2月3日,驻守在比利时的迪穆里埃向总防务委员会和行政会议提出了进攻荷兰的计划。荷兰非常有钱,也反对法国大革命,虽然不能派出陆军参战,却可以资助别国军队。迪穆里埃对公会说他要先下手为强。国民公会稍加讨论,由于并没有发现迪穆里埃活动的蛛丝马迹,就同意了。
迪穆里埃在布置好比利时的防务后,于2月16日率领2万北路军自安特卫普向荷兰的盖尔德尔省进发。
早在2月1日,法国就已经向英国宣战了。英法矛盾、俄法矛盾和法奥矛盾可以说是大革命中法国国际关系的最主要的三个矛盾,而无疑,英法矛盾是其中最重要的矛盾。英法本是世仇,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已经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连法国也比不了。它的利益要求欧洲大陆保持均势,也就是说谁也不能太强,谁要是太强了威胁到英国的利益,那就只有把这个国家揍趴下。在维持欧洲均势的同时,英国则大力拓展海外殖民地,经营自己的“日不落帝国”。而法国,则一直以来是它最强大也最欠打的对手。
从经济实力来说,法国是欧洲仅次于英国的大国。它的外贸占欧洲第二位,奢侈品的销售占第一位(不愧是浪漫的法国人啊),法国历来插手欧洲事务,想要破坏欧洲均势。英国则历来和大陆上的某一强国结成同盟,借以限制法国。
如果法国革命就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内搞的话,英国估计是不会掺和的。因为革命一般是破坏性的,英国巴不得法国通过革命变弱呢。可是,当法国出于保护自己国境线的安全和革命成果而大肆扩张时,英国就不能不管了,否则,真要让法国建立起了姐妹共和国圈,英国人都没地方哭去。
与此同时,意识形态的不同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革命的最初几年,英国媒体尤其是辉格党的政治家们还认为法国革命是件好事。可是辉格党政治家柏克却于1790年底开始攻击法国大革命。他说法国的旧制度已在改变,正在逐步消除原有的种种弊病,自由也在扩大和巩固。任何社会都少不了居统治地位的贵族和基础深厚的教会,而法国大革命则想扫除一切牛鬼蛇神,这样只能带来灾难。
于是,潘恩看不过去便写了《人权论》一书,这个前文已经提到过了。
1792年的8月起义、九月屠杀和处死国王,导致法国有三千多人逃往英国避难,引起英国的不满。与此同时,英国的“无套裤汉”也在法国革命的鼓励下跃跃欲试了。
145、第一次反法同盟(3)
英国从1791年冬季起,由于平民生活成本上升和宗教矛盾,民主运动此起彼伏。贵族担心这将是17世纪平等派的复活,要求议会着手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