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袁崇焕篇之三)
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袁崇焕在偏远的广西发愤苦读,他祖籍广东东莞,出生在广西梧州,也有人说他出生在广东东莞。在遥远的古代,两广都是南蛮子居住的荒芜之地,也是中国最落后贫穷的地区。袁崇焕的祖先和他在这个地区生活,可见他们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说不定和聊斋上描写的那些穷困书生一样,袁崇焕租不起房屋,交不起电费,买不起盒饭,寄宿古庙吃白食,过着三无人员的凄苦生活。
35岁的那一年,袁崇焕终于以全国第四十名的成绩考上了进士。35岁能够考上进士,已经算很不错了,古代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是说50岁考上进士,还算年龄小的;蒲松龄老先生考到了70岁,还是个秀才。在过去那种科举体制里,盛产海量的老秀才,无数读书人和蒲松龄一样,皓首穷经,穷困潦倒,抱憾终生。而且,明清时期,全国的进士主要产自江浙,南蛮子的广西能够出一名进士,实属不易。
考上进士不久,袁崇焕到福建邵武任知县。邵武地处闽北武夷山区,经济很不发达。而袁崇焕却励精图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在奔小康的路上,袁崇焕还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史书记载,袁崇焕在知县任上,“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每遇从北边来的官吏和退伍老兵,都要询问边塞战事。
用文丨革丨中的流行语来说,袁崇焕就是立足山村,胸怀全球,放眼世界。
此时的世界,是另一番样子。
这是十七世纪的前期,这个世界的强国,集中在两个地区,一个是西欧,一个是东亚。
在袁崇焕任知县的这段时间里,处于海洋文明时代的英国和法国,次第登上了美洲大陆,开始殖民美洲大陆,掠夺美洲财富。今天非常发达的美国,那时候只有拿着弓箭打猎的印第安人生活。荷兰人来到了亚洲,设立东印度公司,占领了庞大的印度和东印度群岛,东印度群岛,就是今天的印尼。
西方的强国开始了侵略扩张,为国家积累了巨额财富,而且在四百年后的今天,这些国家依然繁荣昌盛,他们的发达居然绵延了这么多年,据说是由制度支撑的。
再看看东亚的这个强国,因为制度落后,因为不断改朝换代,把这个国家折腾得奄奄一息。
明朝初年,中国拥有一支3500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他们曾经两次击败了日本海盗,将日本人一直赶到了琉球国。琉球国那时候是由一个中国福建人建立的,依附于中国。后来,日本进攻琉球国,琉球国国王向当时的清政府求救,可是清政府不作为,琉球国成为了日本的琉球群岛。
明朝初年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郑和六次海上远征,曾经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直至西南非洲;还曾经驶过所罗门群岛,直至澳大利亚东海岸。然而,中国人和欧洲人不一样,欧洲人每到一地,就进行侵略掠夺,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运回国内,然而建立殖民地,给自己的国家创造财富;而中国人每到一地,是进行王化宣传,看看我们的国家有多厉害,这么远的距离我们说来就来,然后把船上的珍贵物品送给当地人,再心满意足地划船回来。
因为观念和制度的差异,让当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西欧各国,越来越富;而东亚的这个国家,当家人一个比一个烂,却又占着茅坑不拉屎,让这个国家成为了东亚病夫。
【281】(袁崇焕篇之四)
因为信息不够畅通,袁崇焕不知道当时的世界形势,但是,他能够从那些来自北地的人们口中,了解到北方塞外的情况。
那时候的明朝,已经危如累卵,内忧外患,不但有后金骑兵一次次举兵南下,塞外风声鹤唳,连战连败,而且有宦官魏忠贤把持朝纲,残害忠良,满朝文武噤不敢言。而这个时候的皇帝呢?依然躲在后宫,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天作孽,犹可脱;自作孽,不可活。
公元1616年,女真部落酋长努尔哈赤在今天的辽宁安东称可汗,国号金。为了与岳飞时代的那个金国区分,史书将努尔哈赤建立的这个金国,称为后金。
两年后,后金可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出兵攻明,毁抚顺城而退。明广宁总兵张承荫追之,后金军回击,明军覆没,张承荫战死。七大恨,是努尔哈赤的讨明檄文。
一年后,明辽东经略杨镐集兵攻沈阳,兵分四路,但因军机泄露,四路军皆溃。两路总兵被杀,文武将官及百姓死三万余人,士卒死四万五千人,后金军占开原、铁岭。今天的开原也属于铁岭。
又一年后,后金攻明花岭、王大人屯,明军失亡700余。朝中有人弹劾明辽东经略使熊廷弼,熊廷弼被免职,袁应泰继任。这一年,仅死700人,与熊廷弼的守战方略有极大关系。
又一年后,后金攻陷沈阳、再陷辽阳,明辽东经略使袁应泰自缢身亡。熊廷弼复职,同时任命王化贞为辽东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