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岳飞篇之十三)
那些一个半世纪前打造的弓弩,现在竟然完好如新,拉开试试,韧性十足,让所有人都赞叹不已。
这些弓箭被运到宋军中,作为射杀金军的利器。
宋军除了弓箭外,还在军队中装备了两种杀伤力极大的弩,一种叫床子弩,一种叫神臂弩。床子弩的射程可达五百米;神臂弩的射程可达三百米,而一般的弓箭射程在一百五十米左右。
每逢与金军作战时,缺乏骑兵的宋军,先用拒马将阵营围起来,拒马,我在《陈庆之篇》中曾经写到过,是一种用来防御的木制设备。拒马后是步兵,唐朝的李靖时代,步兵的拿手武器是陌刀,这种刀专门砍马腿,每逢交战,空中就会踢里啪啦落下一阵马腿雨;而此时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武器是长矛。到了岳飞时代,步兵的拿手武器换成了长枪,因为游牧民族的武器换成了弯刀。
拿着长枪的步兵后面,是弓手,弓手之后,是弩手。当金军骑兵距离宋军有五百米时,床子弩先发射;当金军骑兵距离宋军三百米时,神臂弩发射;当距离宋军一百米时,弓手发射。每隔二百米,就换一种远射武器。二百米的距离,高速奔跑的马匹只需十几秒就可以跑过,所以,弓弩手,往往发过两三支箭后,金军步兵就冲到了跟前。
然而,前面有拒马在拦截,拒马锋利的尖刺,让骑兵不得不停下来,他们会用套马索连接着的挠钩,勾住拒马,然后拉开,骑兵蜂拥而入。但是,因为速度已经减慢,再要提速,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接下来,就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混战。
岳飞的背嵬军,就常常埋伏在军营中,每逢金军拉开拒马想要进入,而速度还没有提起的时候,背嵬军突然一齐出动,用强有力的速度和摧毁力,击垮金军。
岳家军是宋军中的精锐,而背嵬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和吴起的魏武卒一样,每个想要进入背嵬军的士兵,都要进行一番艰苦的测试和艰辛的训练,主帅岳飞和主将岳云、张宪都臂力惊人,他们也要臂力傲人;主帅岳飞和主将岳云、张宪都武功卓绝,他们也要武功高强;主帅岳飞和主将岳云、张宪都胆大如斗,他们也要胆气过人;主帅岳飞和主将岳云、张宪都抱着必死之心,他们也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八千名不要命的武林高手聚集在一起,战斗力可想而知。
背嵬军的装备为,每人长刀一把,短刀一把,弓箭一把,箭镞三十支。武术谚语中讲:刀是百兵之帅。枪扎一条线,刀砍一大片。在混战野战中,刀的作用远远大于枪。而在贴身肉搏中,短刀的作用,无与伦比。
更多的时候,背嵬军是作为独立的作战单位,并分为若干战斗小组,执行扭转战局的任务。在郾城之战中,八百背嵬军击败金兀术最精锐的15000名精兵;而在朱仙镇之战中,八百背嵬军更是大放异彩,击败金兀术十万骑兵,也有的史书认为,此战的背嵬军仅有五百人。《云麓漫钞》记载:“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背嵬军与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魏武卒、白袍军并列,毫不损色。即使名噪一时的北府兵,也无法与他们抗衡。
【270】(岳飞篇之十四)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最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而岳飞就是这样一个古今完人。
如果你要把不会揣摩别人心思也当成缺点的话,那么,岳飞除过这个所谓的缺点,你在他的身上再也找不到任何缺点。
岳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少年英雄,他十二岁就跟着父亲征战,每战必奋勇争先,屡立奇功,可是,每次向皇上申报军功的时候,都没有岳云的名字。别人都提升了,而功劳最大的岳云却一直没有提升,众将就很不满意,集体向岳飞“发难”,这样岳云才有了提升的机会。后来,岳云和张宪统领背嵬军,每逢战况相持不下,岳飞就叫来岳云,让他冲击,而且每次都说:“若不胜,先斩汝头。”古人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而岳飞却举贤要避亲,而且把自己的儿子放在最危险的地方,这种境界,古今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在古代,士大夫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然而,岳飞终身不纳妾,只有结发妻子一人。岳飞出身农家,家境贫寒,从军的时候已经十九岁,而古代男子结婚都较早,这时候的岳飞不但结婚,而且儿子岳云都三岁了。此后,尽管他位居高官,仍然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这样的好男子,古今又有几人?
在岳飞的这个时代,南宋有两位最著名的抗金将领,一个是岳飞,一个是吴玠。岳飞在中原战场,吴玠在陕西战场,都给了金军极大的杀伤。吴玠也战功卓绝,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好色。吴玠曾经把三名绝色美女送给岳飞,岳飞对着这三个美女说,军队生活极为艰苦,睡卧马鞍鞒,渴饮刀头血。岳飞的话还没有说完,三个美女就被吓跑了。好色是男人与生俱来的缺点,更有男人将好色当成炫耀的资本,但是岳飞却能够克服这个缺点,这该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大丈夫古今又有几人?
岳飞忠诚、威猛、机智、高尚,如果你认为他只是一个赳赳武夫,那就错了,他的诗词都写得极为漂亮。从古到今,有多少墨人骚客,写成的作品汗牛充栋,但是,岳飞的两首词却流传至今,这两首词就是《满江红》和《小重山》,在后世所有的宋词选本中,都会选上这两首词。仅仅凭借这两首词,岳飞在宋代文学史上都会占据一席之地。他的诗词比那些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的老学究写出的酸溜溜的狗屁诗歌来,要好很多倍。这样的文武全才,古今又有几人?
正因为岳飞是这样一个古今完人,所以他的被害才让人痛惜至今。
【271】(岳飞篇之十五)
任何人都有特点,古今完人岳飞当然也有特点。岳飞口口声声要北进中原,直捣黄龙,收复失地,迎回二帝,这是百分之百的忠臣,然而,在赵构看来,这却是他致命的缺点。赵构最见不得的,就是他这个缺点。
赵构可以不要北方失地,不要做皇帝的尊严,不要宋朝的财富,不要宋朝的百姓,但是赵构不能不要他的皇位。
公元1137年,岳飞因功入朝,加太尉,屡次提议恢复中原之略,赵构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又招岳飞进寝阁曰:“中兴之事,悉以委卿。”
赵构是一个很会做人的黄帝,他知道宋朝离不开岳飞,所以不愿意让岳飞失望,岳飞说什么,他都极力赞赏,然而转过身,就把岳飞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岳飞要人没人,要武器没武器,只好一再放弃反攻计划。这就像你给公司提出一套方案,希望增加公司效益,老板对你交口称赞,说你是优秀员工,应该得到大力表彰,而转过身后,老板却骂你是傻逼。
公元1138年,秦桧回到宋朝,在朝中为官,渐渐身居要职。和一门心思要反攻中原的岳飞相比,秦桧简直就是一个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官油子。
此时,宋朝的左仆射同平章事赵鼎非常厌恶秦桧,鄙视秦桧的为人,“而秦桧屈己事之,惟命是从,赵鼎遂引为腹心,言其可大用。”秦桧是一个天才的当官的料,极善于伪装自己,骗取了赵鼎和赵构的信任。这一年,秦桧担任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左仆射和右仆射,均为宰相,位极人臣。
当了宰相的秦桧,力主和金国议和。而当时,金国故意扬言说,要立前任皇帝宋钦宗。赵构非常害怕,所以也力主议和,讨金国欢心。
两个都力主议和的君臣,沆瀣一气,赵构把朝中大权都交给了秦桧。而秦桧重权在握,立即把推荐他高升的赵鼎贬为绍兴知府。赵鼎后来很想不通,懊悔不迭,绝食身亡。
如果用今天的观点来说,赵鼎有荐人不当的失职行为,把一个千古奸贼推上了历史大舞台,给中华民族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应该追究赵鼎的责任。
这一年,宋朝与金国议和,史称“天誊议和”,两国以黄河为界,以北为金国,以南为南宋,南宋向金国称臣,并且每年向金国纳贡。
岳飞听闻议和后,异常悲愤,当天夜半,他独自一人走出房间,在漆黑的夜晚独自徘徊踟蹰。一弯残月照着他凄清的身影,他的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惆怅。黎明时分,他回到房间,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代人感慨不已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思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五年前,岳飞写了《满江红》,充满了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豪情;五年后,岳飞写了《小重山》,充满了无力回天的难言哀伤。五年的岁月,把一个盖世英雄折磨成了李清照那样多愁善感的诗人,让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