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岳飞篇之七)
不过,这时候的岳飞,还没有成立背嵬(音卫)军,他还只是一名团级干部,手下兵将也只有千人左右。这时候职务比他高得多的另一名宋朝大将韩世忠,手下也才八千人。
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金兵分陷宋长安、北京、济南,陕西和黄河以北地区,全部被金兵占领。
这一年,岳飞的老上级宗泽病逝,临死前吟诵杜甫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泪流满面,然后大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愤然而卒,死不瞑目。
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金兵至扬州,宋高宗赵构从扬州逃往杭州,金兵追至瓜州,“宋未及渡江着十余万人,皆相抱沉于江底,余均为金所掳,焚扬州而去。”瓜州为今天的镇江。
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金兵陷南京、杭州、明州,赵构奔往温州。明州为今天的宁波。“完颜宗弼以孤军深入,再无后继,乃焚临安北返。至平江,纵兵焚掠,杀五十万人。”临安为今天的杭州,平江为今天的江苏吴县。“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此时苏杭成为人间地狱。
此时,宋朝最有才能的将领岳飞,因为不能得到重用,只带着一千人在河南境内与金兵作战。他连战连胜,每战必亲自冲锋,斩杀金军大将,然后在金军后面追击,一路杀到江南。
在宜兴,有一伙盗贼,占山为王,为非作歹,岳飞派人劝降,贼酋张威武不肯投降,岳飞单枪匹马来到土匪营寨,斩杀张威武,余众尽皆投降。
在镇江以东的牛头山,岳飞派手下一百名勇敢士兵,穿着金兵衣服,夜晚混进金兵营帐,放火袭扰,金兵自相残杀,伤亡惨重。
在建康,岳飞率领三百骑兵,和手下拼凑而来的两千步兵,与金兵交战,岳飞一马当先,挡者披靡,金兵无法抵挡,横尸十五里,建康得以克复。金康,就是今天的南京。
岳飞带着2300名乌合之众,居然能够收复南京偌大一座城市,如果给他十万军马,战绩肯定更为辉煌。
也就是在完颜宗弼焚烧杭州,准备撤往北方的时候,岳飞终于有了机会第一次与完颜宗弼面对面交战。完颜宗弼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金兀术。在评书中,金兀术的武器是一把开山大斧,岳飞是沥泉枪。史书中,没有看到金兀术的武器,但是岳飞的兵器是一杆长矛,长矛和沥泉枪相去不远,都属于拼刺类的兵器。
【264】(岳飞篇之八)
以前,金兀术每次南下侵袭,都能够全身而退,这次,他却倒霉了。
倒霉的原因是,他孤军进入宋朝的腹地太深,而向北撤退时,遇到了当时宋朝最著名的两名将领,一个是浙西制置使韩世忠,一个是武德大夫岳飞。岳飞的这个官职在宋朝五十三级官职中,属于第二十八级,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副旅长。而韩世忠的官职是统管一州的军事,可能相当于军长。
1130年三月,把锦绣江南烧为一片废墟的金兀术,带着十万金兵,准备在江苏镇江渡过长江,然后北归。而韩世忠带着本部八千人,隔江拦住了金兀术。
大战之前,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就说:“兀术孤军深入,即破临安,已强弩之末,必掳掠而北归,不如半途击之,可操必胜。”
梁红玉以前是歌姬,被韩世忠赎身为妾,韩世忠正妻死后,梁红玉为正室。
梁红玉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奇女子。
八千宋军对十万金军的精彩水战,就这样打响了。
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南方人打水战得心应手,北方人打野战游刃有余。而现在,从东北一路跑到江南的金军,要和南方人打水战,那他就倒霉了。
金兀术急于渡江回去,就四处搜罗木船,然后把这些搜索到的乱七八糟的木船抬到长江南岸,放进水中,一齐划向北岸。韩世忠看到金军开始渡江,就号令艨艟战舰一齐迎击。
金兀术找到的木船,很多都是渔船,没有防护设备,也缺乏攻击力;而韩世忠的战舰,高大坚固,四周钉有牛皮,可挡箭镞,士兵们站在战舰上,居高临下放箭,战斗力自然大增。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韩世忠把战舰进行了改装,船头船尾都装有一种新式武器,韩世忠称它幽冥鬼爪。这种武器相当于大铁锚,用一根长长的铁链与战舰相连。当两军交战时,战舰就抛出幽冥鬼爪,勾住敌军船只,使其无法逃脱,然后战舰上的箭镞火把一起发射,将对方击沉。
除了舰船的差别外,士兵的个体素质也差别很大。韩世忠手下都是江浙一带的青年,自小熟习水性;而金兀术手下都是自小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吃水都困难,更别说游泳了。
尽管如此,但是要用八千人迎击十万人,仍然没有胜算。因为,双方的实力太悬殊了。
金兵划着木船向北争渡,宋军开动大船向南迎击,双方在长江江心相遇。宋军战船像一头威猛的老虎,金军木船像一群嗜血的饿狼,箭镞破空声,士卒呐喊声,刀枪相击声,弥漫江面。宋军战舰虽然战斗力强,但是金军人数占据优势,箭去如蝗,宋军难以应对。
关键时刻,韩世忠妻子梁红玉亲自擂鼓,激励将士。
史书记载:“两军初合,金军矢密如雨,世忠军稍却。梁氏去铁铠,掷兜鍪,锋矢不避,亲执桴鼓,于是士气大振,金兵终不得渡。”
【265】(岳飞篇之九)
金兀术不能渡江,就沿着长江南岸向西行进,想要摆脱韩世忠;而韩世忠的战舰也逆流而上,步兵沿着长江北岸向西急进,堵截金兵。金兀术无可奈何,始终无法北进。双方相持了四十八天。
双方相持的这个地方,叫做黄天荡,位于南京东北方向,此处芦苇连绵,河汊纵横,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善于骑射的金兀术和金兵,来到这里,就等于进入了死地。
韩世忠拒敌四十八天,形势对宋军极为有利,为什么宋军没有前来增援韩世忠,为什么没有对金兵包围聚歼?这种情形与赵构有很大的关系。赵构此时逃到温州,惊魂未定,肝胆欲裂,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把黄天荡的金兵一举歼灭。而整个江南江北的宋军,都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
金兀术困守黄天荡的第四十八天黄昏,有一个人来到金军大营,向金兀术献计说:“此处有一条老鹳河古道,凿开后,就可以直接通到韩世忠水军的上游,进而到达南京。”
金兀术得知可以起死回生,欣喜若狂,他命令十万大军挖掘古道,一夜时间就挖出了五十里,然后沿着老鹳河古道,逃出了黄天荡,得以脱身。
向金兀术献计的这个人是谁?有的书籍说是士人,有的书籍说是土人。士人指读书人,土人指土著人。古代的书籍都是靠抄写,抄来抄去,士土混淆,让后世的我们再也搞不懂到底是士人还是土人。
金兀术逃到南京城外,落到了岳飞的视线里,这么好的机会,岳飞岂能放过。可是,岳飞的兵力太少了,他既要与金兀术作战,又要守卫南京,最后,他只带了一百勇士,趁着夜晚偷袭金兀术的大营。这种孤勇,和前面所写陈庆之带着两百人攻打北魏五万人如出一辙,都是发动突然袭击,然后制造混乱,让敌方自相残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此战,岳飞大获全胜,仅仅斩杀的千户长一级的军官,就有176人。从夜半杀到天亮,金军退后十里,十里长的路面上,到处是金军的尸体。
岳飞大战金兀术的这个地方,叫做牛头山,在今天南京之南。评书《岳飞传》中,也写到了这个地方。
金兀术无法前行,只好再次退回江中。史书记载:“完颜宗弼不得进,乃再引还,与宋军相持黄天荡。”
不久,金军中来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此人为闽人,他向金兀术献计说,给木船上装载泥土,上铺木板,木船就会平稳,“鑿(音凿)舷为洞置桨”。金兀术照做。然后,进军划着小船出长江,韩世忠想要追击,可是没有一丝风,大船无法扬帆。
在无风的情况下,小船可以划动,而大船则无法前行。形势突然对宋军极为不利。史书记载:“世忠舟皆张五网,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网,五网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可惜可悲,在占据极为有利的情势下,韩世忠全军覆没。
金兀术渡江北还,一路向西,来到陕西,与陕西的宋军将领张浚交战。张浚将金军包围,史书记载:“与张浚战于富平。宗弼陷重围中,韩常流矢中目,怒拔去其矢,血淋漓,以土塞创,跃马奋呼搏战,遂解围,与宗弼俱出。”韩常是宋人,后投降金国,骁勇善战。史书记载,韩常射箭非常厉害,能够射穿铁板。
金兀术和韩常从陕西富平杀出后,继续向西,来到了陕西宝鸡南部的大散关。大散关是著名雄关,当年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从汉中来到了这里,这里是秦岭古道中最西面的一条古道的北面终点。在这里,宋将吴玠又埋伏了一支重兵,“及攻吴玠于和尚原,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
几十年后,一个名叫陆游的大诗人写过一首诗歌《书愤》,写到了这次战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次南征,金兀术在北退的路上,连连遭伏,损兵过半。
金兀术回到金国后,曾经在靖康之耻中和徽钦二帝一起被掠到北国的秦桧夫妇,从北国返回杭州,官至赵构的宰相。评书中,认为秦桧是金兀术派到宋朝的奸细,秦桧在金国的时候,已经叛变。而史书的记载只有一句:“四年冬十月辛未,秦桧自楚州金将挞懒军中归于涟水军丁禩水砦。”
秦桧来到宋朝,岳飞的噩梦就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