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岳飞篇之五)
在靖康之耻以前,岳飞还没有进入宋军的权力机构,但是,作为下级军官的他,当时已经以极为勇敢善战而名噪一时。
岳飞的武功是非常出色的,使一杆长矛,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岳飞的射箭技术也相当出众,能够左右开弓。在24岁之前,因为出身于底层,岳飞只能一步一个台阶地依靠军功向上爬,爬得异常艰难;如果岳飞能够出身于官宦人家,早早进入宋朝权力机构,也许就不会有靖康之耻,徽钦二帝也不会被掠到极寒的北地。
24岁的岳飞,已经拥有了指挥千军万马的才能。他的勇敢、沉着、机智、武功,在当时无人匹敌。
岳飞20岁的时候,担任宋军中的承信郎,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排长。而霍去病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指挥千军万马,直捣黄龙,封狼居胥,一直把匈奴赶到了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尽管岳飞的才能丝毫不损色于霍去病,但是霍去病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孩子,而岳飞是坐在水缸里逃难的孩子,出身决定了他们行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有一天,岳飞带着手下仅有的几十名骑兵,在河南南阳一处结冰的河面上训练战术,突然大队金兵出现在河岸。手下士卒面面相觑,惊惶万状,岳飞说:“金兵立足未稳,不知我们的虚实,大家跟着我冲过去,斩杀金兵。”
岳飞说完后,就挺直长矛,一马当先,呼啸着冲向岸边的金兵。金兵中走出一员大将,挥舞大刀迎上来,岳飞一矛将金将刺于马下,然后冲进金兵中,左冲右突,勇不可挡。手下几十名骑兵也鼓噪赶来,大队金兵仓皇逃遁。
此战后,岳飞升任秉义郎,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连长。
宋朝武官设立五十三阶,第五十二阶是承信郎,第四十六阶是秉义郎,第四十阶是武经郎。武经郎相当于今天的营长,而岳飞再从连长升为营长的时候,受到了一番波折。
再看看岳飞的老对手,金国的完颜宗弼,他的武功、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等等综合指数,都在岳飞之下,但是因为他是金国的四太子,所以一出战,就能够指挥几万军马;而综合指数在他之上的岳飞,此时还在从排长一级级向上艰难地爬。
完颜宗弼就是金兀术,金兀术是他的别名,这个别名广为人知,为了叙述方便,以后就称他金兀术。
岳飞当了连长后,靖康之耻就发生了,赵构即位。满怀一腔报国热情的岳飞,向赵构写了洋洋数千言的书信,大谈如何直捣黄龙,迎接二帝,振兴中华,“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赵构看到这封书信非常生气,左右大臣们也很生气,你一个小小的连长,居然敢参与军国大事,成何体统。
岳飞被赶出军队,成了平民。
【262】(岳飞篇之六)
成了平民的岳飞,不甘心了此一生,就投奔了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是一个力主抗金的文士,曾在朝中做过监察御史,金军入侵后,他在黄河以北组织义军抵抗,最多时手下有十七万人。
张所手下的这支军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军队,而岳飞此前所在的宗泽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军队。张所的这支军队,其实就是地方团练,也就是现在的民兵。
此时,岳飞的勇敢已经在行内出名了,张所专门接见了他,和他交谈。张所盛赞岳飞的勇敢,而岳飞却认为勇敢只是将领最基本的素质之一,然后,岳飞谈起了为将之道,谈起了如何抗击金兵,谈起了天下形势,由点及面,深入浅出,让张所振奋不已。张所就任命他为武经郎。也就是今天的营长。
当班长的岳飞,依靠剿灭土匪,升为排长;当排长的岳飞,依靠击败金兵,升为连长;而当连长的岳飞,依靠一席话,升为了营长,尽管这只是一个民兵营长,但民兵营长也是营长。
可见,一个人的口才有多么重要。
口才确实很重要。三国时期魏国的邓艾,本来有出将入相的才能,但是,因为口吃,在他年轻的时候,一直不被人重用,长期做一个看守稻草的小官,从事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工作。每天抱着个酒葫芦,借酒浇愁,还常常没有钱买酒。他的上级总是认为,一个口吃的人,是不能担任重要职务的。等到邓艾飞黄腾达的时候,已经过了六十岁。他带着一支军队,翻越秦岭,兵出剑阁,突然进击成都,蜀国不战而降。
如果邓艾没有口吃,早就坐上了司马懿那样对于魏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了。
岳飞在这支民兵队伍中的第一战,是河南新乡之战。
在新乡,河北民兵部队与金军猝然相遇,民兵非常害怕,纷纷退却,唯独岳飞带着自己的一营人马,旋风般冲入金军中,与敌交战。他杀死一名掌大旗的金军将领,抢夺旗帜,然后骑着马挥舞着这面旗帜在金军中大声呼喊,已经退却的民兵看到这种景象,精神大震,纷纷回身杀敌,金兵败退。
第二天,岳飞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又与大股金兵相遇,岳飞大呼迎战,身披十余创,仍死战不退,部下看到营长这样神勇,莫不争先,又一次击败了金兵。
两天两连胜,轰动河北。河北招讨使张所有一个儿子叫张宪,他听到岳飞如此英武,非常神往。
岳飞的神勇还在继续。
有一次,岳飞带着本部人马在太行山巡逻,又一次遭遇大队金兵。太行山山高沟深,道路崎岖,如果猝然相遇,就是短兵相接,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岳飞大声呼喊着,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刺死了金兵主将黑风大王。金兵一看主将刚一交手,就被刺落马下,丧失了斗志,纷纷溃散。
岳飞在河北招讨使张所门下,其实只是打短工的麦客,他一心想着统领十万铁骑,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而民兵队伍因为先天的营养不良,只起着保境安民的作用,无法给岳飞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最终,岳飞选择了离开,他再一次投奔了宋朝大将宗泽。
岳飞离开后,张宪也离开了父亲,投奔在岳飞门下。
张宪,就是评书《岳飞传》中和岳飞之子岳云齐名的那员猛将,他后来和岳云一起统领岳飞麾下最傲人的背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