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2年,唐太宗李隆基卒;不久,他儿子唐肃宗李亨也跟着他爸卒了。太子李俶即位,不过这时候他的名字改成了李豫,是为唐代宗。
也是在这一年,郭子仪被重新起用,唐代宗让他担任修建宫殿的监理,把他当成了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不知道郭子仪心里怎么想,反正他是喜滋滋地上任了。
估计郭子仪是真的高兴,被闲置了好几年,终于有事干了。
也是在这一年,那个疯疯癫癫到处游山玩水,外加骗吃骗喝的诗人李白也去世了。比他年小11岁的杜甫给他写了一首诗歌:“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认为李白的疯疯癫癫都是装的。
公元763年,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平。
【256】(郭子仪篇之二十)
安史之乱后,郭子仪依然做他的工程监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对砖头块。工程监理这个职业也不错,能够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
郭子仪的心态很平和,但是他手下有一员名叫仆固怀恩的大将,就没有他这种心态。仆固怀恩也是对唐王朝有大功的人,他不满对他的待遇安排,就投了回纥,然后纠集回纥、吐蕃等部落的十万军队,发兵攻打唐朝。唐军抵挡不住,让仆固怀恩一直打到了陕西泾阳。泾阳距离长安只有二百里路,骑着快马小半天就到了,开着汽车一个小时就到了。
唐代宗吓坏了,赶紧从建筑工地请出郭子仪,让他挂帅出征。
郭子仪一言不发,走出工地,拍拍身上的土灰,放下卷到膝盖的裤管,就跨马出征了。这老汉真是百炼金刚,无论什么时候都喜怒不形于色,他得志时不得意,失意时不失望,你想要让他生气,简直比在大街上逮个贼还难。
郭子仪带着一万人前去迎战,一万人对十万人,实在没有什么胜算,但是郭子仪还是去了,你要不去,就给害你的人提供了把柄。郭子仪很明白这一点。
来到泾阳,郭子仪每天骑着马带着随从在阵地前转悠,就像老农在自己快要成熟的庄稼地里转悠一样,脸上带着自给自足的微笑。
回纥兵看到有个老头天天在阵营外瞎转悠,就感到很奇怪,他们问:“这个老汉是谁?”随从回答:“是郭令公。”回纥兵惊讶万分:“郭令公还活着啊,那咱们是一家人啊。”
回纥人只认当年和他们并肩作战的郭子仪,而不认高高在上的唐皇帝。
郭子仪看到回纥兵认出了他,就派使者去回纥兵营谈判。回纥人说:“如果郭令公真的活着,我们还打什么劲啊。能不能请郭令公来我们这里走一趟。”
郭子仪听说回纥兵想见他,就牵过战马,想孤身前去。部将们不答应,认为太危险,让他多带兵将。郭子仪说:“我一个人去就足够了。”
郭子仪一个人骑着马驰向回纥兵营,回纥人远远看到,就舞枪弄棒,严阵以待。郭子仪索性跳下马背,脱下铠甲,迈着一个七十岁老人的蹒跚脚步,走向回纥兵营。回纥人看到渐来渐近的这个老人真的是郭子仪,一齐放下兵器,向他行礼。
一场干戈,化为玉帛。
吐蕃人听说唐军和回纥和好了,吓得连夜逃遁。郭子仪对回纥客气,可是对吐蕃毫不客气,带兵追杀,大获全胜。
郭子仪回到京城后,就一再请辞官职,但是唐代宗看到郭子仪虽然老了,但是作用还是蛮大的,就坚决不同意,让他继续留在军中。
公元767年,吐蕃进攻河套平原,郭子仪带兵迎击,取胜。
郭子仪在外征战,而一直对郭子仪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太监鱼朝恩,再次向郭子仪下毒手。由于他连连使出阴招,而郭子仪根本就不接招,无论他怎么挑衅郭子仪,郭子仪都包容了他,他便把魔爪伸向了郭子仪的祖坟,把郭子仪家的祖坟刨了。
打瞎子,骂哑巴,踢寡妇门,刨人家坟,这是中国古代最为人不齿,最不能容忍的四件事情,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郭子仪心中不能不愤恨。郭子仪班师回朝后,所有人都认为郭子仪一定会吵闹的,但是,郭子仪依然不动声色。等到他见到唐代宗的时候,唐代宗说起了他家祖坟被刨的事,郭子仪这才大哭道:“我长期带兵,不能制止士兵的暴行,军士刨人家的坟墓,现在我家祖坟也被刨了,这是老天惩罚我啊,和别人没得关系。”
郭子仪的肚量实在太大了,他不结宿怨,不与争论,泰然处之,以德报怨,他能够包容一切,甚至包容敌人。这样的人物,古今少有。
寒山和拾得都是唐代著名高僧,两人同在一座寺庙修行。有一天,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只是不见秦始皇。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何必与人争轻重,论短长。争来争去,某一天眼一闭,腿一蹬,一切都没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快快乐乐,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不与人攀比,不给自己装气,活在当下,珍惜现在,你就会不枉活一生。
公元781年6月,郭子仪去世,活了罕见的85岁。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战功卓著,也罕见地得以善终。史书这样评价他:“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至大官者甚众。“
这样的人,也是古今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