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郭子仪篇之十八)
郭子仪再造了大唐,这种功勋是空前的,然而,卓越的功勋也将郭子仪推到了风口浪尖。
郭子仪面临的形势,和四百年后的岳飞面临的是同样的形势。同样都是先帝离开,同样都是面对新帝。岳飞口口声声说要迎接被掠到北国的二帝回朝,让新帝非常不满意。先帝回朝了,新帝将置于何处?岳飞的执拗和迂腐,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但是,郭子仪不是这样做的,郭子仪绝口不提躲避在四川的唐玄宗,只是一再宣誓效忠新帝唐肃宗,让唐肃宗想除掉他,也找不到借口。
郭子仪精通官场学。
功劳越大,越需要低调,越需要让皇帝觉得自己愚蠢,觉得自己微不足道,这样才能明哲保身。
二京光复后,郭子仪继续向黄河以北进兵。与叛军交战于卫州。卫州,是今天的河南北部的新乡、鹤壁一带。
这次,在山西运城侥幸逃走的崔干佑出现了,他是安庆绪的前锋。安庆绪居然用这样一个没脑子的人做前锋,可见,安庆绪也是一个没脑子的人。鱼配鱼,虾配虾,西葫芦配南瓜,萝卜爱的是大头菜,乌龟爱的是王八盖。
郭子仪知道崔干佑有勇无谋,所以事先就把三千名弓箭手埋伏在营寨里,告诉他们说:“等到我退回营寨,你们就一起射杀追击的叛军。”
两军交战,崔干佑一看到郭子仪,就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骑着快马直扑郭子仪,后面的叛军也蜂拥而来。郭子仪走入阵中,唐军回身撤退。对付崔干佑这样的人,连伪装的环节都省略了。
崔干佑在后呼啸追赶,边催促叛军边喊:“我今个要不把你个老汉碎尸万段,我就不姓崔。”
叛军追到了营寨外,唐军走入了营寨中,叛军追到了营门前。突然,一声唿哨响过,寨墙上闪出了三千攻弓弩手,对着叛军一齐发射,“矢去如雨,贼徒震骇。子仪整众追之,贼众大败。”
崔干佑有败了,他边逃跑边在心中恶狠狠地骂郭子仪:不要脸的老汉,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补充说明:
下午写到了洛阳城被攻破,回纥没有抢掠,我采用的是大陆的资料。
大陆资料见中华书局《资治通鉴》1956年6月第一版,第7041页。
而台湾资料这样写:回纥人入洛阳,大肆淫掠,民死伤狼藉,财物一空。
台湾资料为星光出版社印行《中国历史年表》中华民国六十六年初版,柏杨著,第774页。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两种资料的说法有矛盾?
【255】(郭子仪篇之十九)
崔干佑的失败引发了连锁反应,叛军一败涂地,安庆绪逃到了邺城。邺城是今天的河北临漳,也是当年西门豹治邺的那个地方。
公元758年9月,唐肃宗调动全国九路节度使,准备一劳永逸地解决安庆绪。可是,多疑的唐肃宗不愿意把举国兵权交给郭子仪,也不愿意交给李光弼,所以不设主帅,而命令宦官鱼朝恩总揽全局,行使主帅的职权。一个宦官,自己都雄风不再,他统辖的军队又怎么能拥有雄风。唐肃宗简直视战争为儿戏。
郭子仪很好说话,像他这样年龄的人,已经看穿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你让我当主帅也行,不让我当主帅也行,我尽职尽责干好自己该干的那份工作就行。
郭子仪领军围攻邺城,引漳河水灌城,邺城叛军苦不堪言,一个个被大水泡成了落汤鸡。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没有食物。因为大水灌城,老鼠成群结队窜上屋顶屋梁,士卒捉老鼠充饥。后来,老鼠越来越少,一只老鼠卖到了四千钱。
本来此时正是破城良机,无奈唐军因为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无法对邺城形成攻击里,让安庆绪苟延残踹。
接着,史思明引兵来援,截断了唐军粮道。郭子仪准备与史思明激战时,突然,“大风猝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暝,跬步不辨物色。”跬步指的是一两步。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事情。因为无法作战,唐军向南撤退,叛军向北撤退。一场即将到手的胜利,被一阵大风吹走了。
但是,鱼朝恩却不这样想,鱼朝恩认为安庆绪逃走是郭子仪作战不力,他向唐肃宗打小报告,唐肃宗免去了郭子仪的职务。
事实上,鱼朝恩一直对郭子仪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因为郭子仪战功卓绝,位极人臣。鱼朝恩这个太监,是一个心理变态的家伙。人家郭子仪战功卓绝,管你一个太监什么事。隔壁家二妮妈生了双胞胎,管你公鸡什么事?公鸡凭什么对对人家二妮她妈羡慕嫉妒恨。
从国防部长,突然降为庶民,而且还不能离开长安,限制了人身自由。但是,郭子仪毫无怨言,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从未向任何一个人提起自己的委屈。你说我能打仗,我就能打仗;你说我不能打仗,我就不能打仗。我走出房门,对你点头哈腰;我关上房门,你就是一个屁。
郭子仪这老汉真活成了人精。怪不得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古代,他能活到85岁的高龄。
公元759年,史思明以问责安庆绪杀害其父安禄山的名义,斩杀安庆绪,自立皇帝。
公元760年,叛军与唐军交战,各有胜负。
公元761年,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自己即位。看看这伙叛军都是些什么玩意,安庆绪杀父亲安禄山即位,史朝义杀父亲史思明即位,这些孽畜简直都是些没有任何道德的烂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