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李靖篇之九)
远在长安的唐太宗李世民听到李靖取胜的消息,大为惊喜。太上皇李渊更是欣喜若狂,他说:“李靖是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萧铣、辅公拓和突厥,怎么会是他的对手?”
有李靖这样的人,为什么不用?为什么还把他放在唐帝国后方的江南水乡?有了李靖,还担心什么突厥?于是,李世民一纸调令,李靖就去灵州上班了,担任灵州总管。
灵州,是今天的宁夏吴忠市,唐时代的边关。
现在,李靖终于拥有了一方可以让自己纵情挥洒的天地,拥有了一方可以让自己长袖善舞的舞台。他的人生大幕至此才彻底拉开。
后人提起李靖,都会提起李靖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战绩,一次是击灭东突厥,一次是击灭吐谷浑。而此前的所有战役,只是序幕,只是热身。
李世民父子,对北面的突厥,有切齿之恨,有切肤之痛。不仅仅因为突厥屡次南下侵扰,还因为李家父子皇帝,都深受突厥之侮辱。
当年,李渊从山西太原起兵,攻伐隋朝,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就与突厥订立盟约,盟约中说:“李渊征伐所得,子女玉帛,全归可汗所有。”李渊太不道德了,居然订立了这样的条款,因为这个条款深深地伤害了中原人们的感情,也伤害了李渊的感情。李渊打仗,原来是给突厥打的,战利品全部交给突厥。你把金银玉帛交给突厥,爱给不给,可是你把中原的孩子交给突厥,让他们去往天寒地冻的蒙古草原当奴隶,李渊实在太不地道了。
然而,李渊为了稳定北方,也只能这样做。李渊需要的,不是这些战利品,他需要的是万里江山,有了万里江山,就要什么有什么,何愁没有子女玉帛?
李渊和突厥订立的这个条约,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受害的是广大的中原人们。李渊用无数无辜的中原孩子的性命,换来一己私欲之满足;突厥不需劳师远征,就有李渊乖乖地把战利品送上来。
这件丑事,李家父子也知道不光彩,所以没有记入正史中,只有《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才有记载。
李渊,可以称为卖国贼的老祖宗。
李渊夺得江山,又把江山交给李世民,对于北面的突厥,年年纳贡,岁岁请安。李世民刚上任的第二年,想试试突厥的软硬,没有纳贡,结果,突厥举兵南下,一直打到了渭河边,距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李世民没办法,带着六个人与突厥首领在渭河的便桥上谈判,答应以后按时纳贡。
李世民自认一代枭雄,但是对于北面的突厥毫无办法。突厥太强大了,他的土地面积大于初唐,他的兵力多于初唐。李世民尽管极不愿意向突厥称臣纳贡,但又不能不这样做。
李靖的出现,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要雪李家两代人的耻辱,就靠这个人了。
【227】(李靖篇之十)
灵州是当年的是非之地,也是初唐与突厥接壤的危险地带,还是气候环境非常恶劣的荒蛮之地,至今,这里还被联合国认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
灵州,至今这里也人口稀少。东面,是草木不生的毛乌素沙漠;西面,是巍峨高耸的贺兰山脉;南面,是不长草木的固原沙地;北面,黄河从遥远的巴彦淖尔流过,滋润着河套平原,但是,却无法滋润灵州。
灵州的更南面,是连绵不绝的祁连山脉;更北面,是更连绵不绝的阿尔泰山脉。灵州地处三个国家的三角地带,南面是初唐,东北是东突厥,西北是西突厥。
东突厥和西突厥其实是一个国家,后来因为内讧而分家,就像中国的三国时代一样。当年的突厥非常强盛,它东至辽河和额尔古纳河,西至里海,南到灵州北面的阴山,北到贝加尔湖。也就是说,突厥的势力范围,不但包括今天中国的东北西部、内蒙古、新疆,还包括蒙古、俄罗斯南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跨过里海,就直达欧洲。
这样的疆域,比初唐要大得多。
从战国时代的东胡,到唐代的突厥,战争在这片土地上,就像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一样周而复始。无数年的战争,无数代的战争,让无数人的尸体倒在这里,化为肥沃的泥土,离离草上草,一岁一荣枯。战争也像荒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来。
没有人统计过有多少精壮士兵倒在了这里,但每一个精壮士兵的后面,都有一个倚门翘望的家庭,都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个昼思夜想的妻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每一场战争过后,都有无数的士兵倒下去;每一个倒下的士兵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场刻骨铭心的痛苦。
1300年后的印度,有一个名叫泰戈尔的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停的是使天空愁倦的淋漓的雨,
可怜的是无告的人!可怜的是无家的游子!
狂啸的风在呜咽与叹息中死去。
它在无路的田野中追逐着什么飞影呢?
黑夜像盲人眼睛一般地绝望,
可怜的是无告的人,可怜的是无家的游子!
那时候,北方草原上无限延伸的战争,让无数人成为“可怜的是无告的人!可怜的是无家的游子!”而李靖来到灵州,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耶稣的归耶稣,让撒旦的归撒旦,让人们安居乐业,让孩子重归家园。
然而,突厥太强大了,它不但有辽阔的土地,还有众多的人口,更有战法剽悍的数量庞大的骑兵部队。
李靖正在琢磨怎么攻打突厥的时候,突厥自己先打了起来。
天赐良机,李靖要坐收渔翁之利。
【228】(李靖篇之十一)
突厥,这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民族,每一个突厥人在童年时代,都会接受狼性教育,“我们阿史那人是狼所生。”突厥的功德碑《阙特勤碑》上这样记载:“我父可汗的军队像狼一样,而其敌人像绵羊一样。”
前几年,有一本畅销书叫《狼图腾》,写的是草原民族与狼搏斗厮杀,与狼相依相存的故事。而狼图腾,最早是从突厥开始的。突厥的战旗上绣着狼头,突厥的侍卫叫做“附离”,翻译成汉语就是狼。狼是突厥人真正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