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李靖篇之一)
和韩信一样,他差点成为刀下之鬼,距离鬼门关仅有一步之遥。
和卫青一样,他对外作战,开疆拓土,成为蛮夷的噩梦。
和孙膑一样,他有兵书流传后世,让后世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荣光。
他的名字叫李靖。
他是一个官方、民间和神界都非常尊崇的人物,这种殊荣,也许只有关羽才能够和他相比。在官方,他是皇帝御封的卫国公,位列地位最高的三公九卿;在民间,他是“风尘三侠”之一,和虬髯客、红拂女一起被人们代代传诵;在神界,他的称号为托塔李天王,就是那个踩着风火轮手拿火尖枪的野小子的父亲。
他是隋朝名门望族,却是唐朝名将忠臣,隋唐两个朝代的人都对他赞叹有加。他的舅舅是隋朝开国大将韩擒虎,在他的少年时代,舅舅曾经抚着他的背脊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也。”隋朝最有名的权臣杨素非常器重他,曾对他说:“卿终当坐此。”在他弥留之际,唐太宗李世民亲往探问,痛哭流涕,说道:“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然而,他当初对隋朝忠心耿耿,后来对唐朝也忠贞不渝。他忠诚的,是自己心中的信念,而不是看谁当权。他不是墙头草,随风倒;他是山间青松,傲骨嶙峋。
他的舅舅是开国大将,父亲是郡守,当朝最有权贵的三公之一杨素对他恩爱有加,他们都在朝廷有着稠密而广阔的关系网。然而,他却不愿意依靠他们,他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建功立业,他离开繁华的京城长安,独自在遥远的山西朔州当文书。朔州,就是当时隋朝的边境,再往北面,就是游牧民族突厥的地盘。
和李靖一同在边境效力的,还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李渊,任太原留守。
李靖当时觉察到李渊这个人有野心,想称帝,就南下告发。没想到道路塌陷,无法通行,半道上被李渊父子带兵追上了。李渊举刀准备杀他,他大呼:“你不想得天下吗?为何要斩壮士?”
李渊感觉这个人很有豪气,一愣神,李世民赶紧从旁求情,李渊就放下快刀。
李靖逃过一劫,李世民觉得这是一个人才,就让他在自己帐中做幕僚。
李渊父子都没有想到,从他们刀下逃走的,是一个绝世将才。没有这个人,就没有唐朝的万里江山。
【229】(李靖篇之二)
李世民刀下留人,救出了李靖。然而,李渊却并没有把李靖当成自己人,因为李靖出身于地富反坏右家庭,他不是根正苗红的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他的血管里流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黑色血液,所以,李渊处处防备着李靖。
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隋朝左仆射王世充废黜皇帝杨侗,在这个世界上只生存了三十九年的隋朝走到了尽头,可惜了隋文帝一代豪杰,他一生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开科取士,可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生了一个虚伪荒淫的儿子,让这个儿子葬送了大好江山。
王世充称帝,国号郑。
而在王世充之前一年,李渊已经称帝,国号唐。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王世充称帝让李渊很生气,我忙活了好多年,就是为了推翻隋朝称帝,而你居然捷足先登,占据宫室,号令天下,自立为帝。那么,我这么多年不是白忙活了?
李渊派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李靖作为李世民的幕僚,出谋划策,屡立战功,升为开府将军。
李渊尽管升李靖为将军,但仍然对李靖怀有防范心理。
当时,有实力有兵马的人,都自立为国,号称国君。有一个人叫萧铣,本来是个小小的县长,一看天下大乱,他也浑水摸鱼,建立梁国,都城在湖南岳阳,疆域包括现在的湖南、鄂西、广西等地。
李渊派李靖带兵去攻打萧铣。
萧铣当时有兵四十万,李靖有兵多少,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当时李渊的总兵力,也不过四十万。作为刚刚提升为将军的李靖,他手下能有多少兵力呢?
像李靖这样职位的将军,当年在李渊手下一抓一大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记载:“魏晋以后,将军和校尉名目繁多,其中有不少是虚职,如云麾将军、振威校尉等。”而李靖这样的破烂开府将军,也属于虚职一类。
李靖来到湖北宜昌,因为萧铣占据要塞,李靖无法前进,两军陷入僵持。李渊看到李靖迟迟没有战果,怀疑他心存二心,就暗暗派宜昌刺史许邵杀了他。许邵来到前线,了解到客观情况,又爱惜李靖的才华,就上书请命,李渊赦免了李靖。
当时的李靖,忍辱负重,活得实在不容易。不让马吃草料,还责怪马跑不快,用皮鞭抽打。作为马,能有什么办法?它只能拼命跑,才能逃脱皮鞭的惩罚,也才能得到草料。
不久,李靖终于用战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这是李靖亲自指挥的第一战,他用精湛的兵法证明了,地富反坏右家庭出身的人,也会打仗。
重庆开县的蛮族首领冉肇则起兵反叛,李渊派堂侄李孝恭征讨,屡战失利。而李靖只率领手下八百人,夜袭敌营,大获全胜,后来又占据险要,大破叛军,斩杀冉肇则,俘虏五千余人。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李静写信说:“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情我早就忘了。”
李渊真够虚伪的。既然早就忘了,为何又说既往不咎?既然说了既往不咎,那就说明没有忘。
不虚伪,又怎么能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