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218】(陈庆之篇之十八)

当天晚上,陈庆之要求军需官把所有腌肉和酒食全都拿出来,让大家饱餐一顿。在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前方将士只能吃到腌制的蔬菜和肉食。

士兵们欢声雷动,因为粮草将罄,士兵们多少天都没有吃一顿饱饭了。今儿个这是怎么了?碰到什么喜事了?不管那么多,先把肚子吃圆再说。军营里觥筹交错,欢声阵阵,比过新年还热闹。

酒酣耳热之际,陈庆之端起一碗酒站起来,对着士兵们喊:“大家想不想回家?”

士兵们脱口而出:“想。”出征一年了,天天都在想家,久违了,家中的饭菜飘香;久违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久违了,家乡熟悉的气息;久违了家乡的葱茏草木。

陈庆之说:“想回家,就得把前面这伙敌人赶跑,把他们赶跑了,我们就能回家。今晚,我要去赶走他们,谁愿意跟着我去,就喝了这碗酒。”

陈庆之将手中的一碗酒一饮而尽,然后把碗摔在地上,破碎的声音在空中飘荡,也在士兵们惊愕的视线里飘荡,陈庆之拔剑出鞘,转身离去,走得异常沉稳而坚定,如同风头刀割,如同渊渟岳峙。没有回头。

士兵们在酒精的冲击下,也纷纷绰刀在手,齐声呐喊着,跟了上去。

当主帅的都不怕死,士兵们还怕什么?

陈庆之不但是一个极有智谋的将军,还是一个勇猛无畏的犀利哥。

军需官惊愕地望着他们离去了,才终于想明白,怪不得今晚把所有家底都拿出来,又吃又喝的,原来这酒不是白喝了。

酒壮英雄胆。喝了酒的武松都敢打老虎,还有什么不敢打的?

北魏军队和南朝军队对峙了将近一年,早就懈怠了,在对峙的这一年里,南朝军队中规中矩地和他们交战,从来不会偷袭,更不会夜袭,所以,他们夜晚也没有做出任何防范措施。因为做也是白做。

陈庆之带着这群喝得微醺的南朝士卒冲进营寨的时候,北魏士兵才发现战争突然在这个平静的月明风清的夜晚打响了,他们光着身体,仓促抵抗,可是还没有找到兵器,就被砍为两段。

南朝士卒一路杀过来,满身酒气,一言不发,遇神杀神,遇佛杀佛,遇老鼠杀老鼠,谁挡住他们的去路,他们就杀谁。凡是出现在他们视线里的活物,全部被砍为两段。

喝过酒的人都知道,人在微醺的情况下,最大胆最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因为这时候大脑是一片空白。秦始皇时代,秦军每逢作战,先喝得微醺,然后冲上去,无所畏惧,战斗力倍增。

这一夜,陈庆之带着微醺的南朝士兵猛冲猛打。天亮后,他们来到了一座山岗上,酒醒了,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千鸟雀齐声鸣唱,他们回头望去,居然发现在这个杀气腾腾的夜晚,他们冲垮了敌人四座营寨。

陈庆之笑着对士兵们说:“看见了没有,北魏士兵没有什么牛逼的。前面还有九座营寨,今天一起冲上去,把它们捣毁了,然后我们就回家。”

士兵们一齐高声响应。

【219】(陈庆之篇之十九)

这天的战役,是中国古代最凶悍的战役之一。

陈庆之一夜之间,连攻四寨,北魏惊恐。小时候看评书,看到北宋名将狄青日夺三寨,名垂青史。可是,南朝将领陈庆之夜夺四寨,却不为人知。狄青日夺三寨几无可考,而陈庆之夜夺四寨,却是真实发生过的。

历史有时候也不公平。

一夜之间丢失了四寨,北魏加强了防御,剩下的九寨严阵以待,他们知道陈庆之迟早会来攻打的。如果因为强大而畏惧,如果因为没有胜算而半途而废,这不符合陈庆之的做事风格。

陈庆之当然会攻打,但是陈庆之没有选择智取,而是选择强攻,这也不符合陈庆之的做事风格。

为什么要强攻?也许陈庆之这一年来看到南朝军队萎靡不振,他需要重振士气;也许北魏的营寨驻扎在旷野上,除了强攻,别无他法。

陈庆之的强攻惊心动魄。他让士卒们把北魏俘虏全部杀掉,砍下头颅,排列阵前,使北魏守军胆寒。然后,鼓声大作,南朝士卒齐声呐喊着,潮水一般冲向北魏营寨,势同天塌地陷。

北魏尽管人数众多,尽管处于守势,然而他们在南朝这种不要命的打法面前,惊慌失措,无法抵挡,九座大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次第倒下。陈庆之带着南朝士卒穷追猛打,狂砍乱杀,一个不留。

陈庆之把一年来的憋屈都发泄在这场战役中。

史书记载:“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而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降城中男女三万余口。”

北魏十五万人几乎被杀绝,尸体倒在涡河里,让河水为之断流。城中的三万百姓,开门纳降。涡河,是淮河的支流。

后来,南朝把这片被陈庆之攻占的土地设置为西徐州。

涡阳大捷的消息传到南朝,老大一把年纪的梁武帝高兴得活蹦乱跳,他马上亲自起草诏书,赏赐陈庆之。诏书中这样写道:“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硃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梁武帝的文采很不错。

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萧统的文采更不错。他带人编写的《文选》,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集。熟悉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古文观止》,而《文选》比《古文观止》早了一千多年,而且编选的作品更全面,体裁更丰富。

有陈庆之镇守边关,南朝平安无事,梁武帝萧衍又去当和尚了。

在梁武帝时代,因为他事佛如痴,所以国中男女都以当僧尼为荣。皇帝爱不爱当和尚是他的事,但是因为他而全国佛事肆虐就是他的责任了。那时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僧尼高达十余万,都要赶上军队的数量了。梁武帝舍不得把更多的军队交给陈庆之去北伐,因为这些军队要吃要穿要花钱,却舍得拿出大把大把的钱交给寺庙,养活十余万无所事事的僧尼。而这些钱哪里来的?从老百姓那里来的。老百姓不但要养活官员养活军队,还要养活庞大的僧尼,负担加重,怨声载道。所以,梁武帝是一个昏庸误国的烂人。

【220】(陈庆之篇之二十)

梁武帝当了和尚,大臣们着了忙,国中不可一日无君啊,这么大的国家,每天有多少事情等着他处理;太监们也着了忙,这么多的宫女,没有自家男人管着肯定要出乱子。尽管这时候梁武帝已经过了五十岁,而他过了五十岁就再没有过夫妻生活,一心向佛,但是宫女们还都仰仗着他,因为他是他们的老公。

大臣和太监找到同泰寺,请梁武帝回去,可是和尚们不答应了:这里是寺庙,不是朝堂;我们这里只有佛门弟子,没有俗世皇帝;想请皇帝回去,拿钱来。大臣和太监们没有办法,只好给了寺庙一亿钱。

在施耐庵的笔下,那些出家人,除过花和尚鲁智深,再没有一个好玩意。出家人的称谓,一个字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是急色鬼,四个字是色中饿鬼。苏轼更是详尽描述为什么和尚都不是好玩意:平常人家为柴米油盐而奔波,但是和尚衣食无忧,无所事事,肯定就心生邪念,奸人妻女。

这是梁武帝第二次出家。第一次出家,他只呆了四天,第二次出家只有十几天,但被寺庙讹去一亿钱。后来,他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时候,还出家了一次,也是只有十几天,同样被同泰寺讹去一亿钱。

公元528年,北魏大乱,淫乱的胡太后杀死北魏皇帝,另立新君。依靠镇压起义军而壮大的契胡族人尔朱荣,攻入洛阳,杀胡太后、新君和两千多名北魏皇室成员,曾经繁华的东都洛阳,成为人间地狱。

北魏北海王元颢也是皇室成员,他担心被尔朱荣屠杀,就跑到南朝寻求保护,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护送他回国称帝。

梁武帝很高兴,元颢要是当了皇帝,那不就是儿皇帝吗?北魏能不听南朝的吗?

梁武帝派军护送元颢回国称帝,可是,梁武帝只派了七千人出师北伐,七千人的首领是陈庆之。

七千人就想北上攻占北魏的都城洛阳,而北魏尔朱荣刚刚剿灭了百万起义军,手下兵力也有百万。七千人对阵百万人,这个玩笑开得实在太大了。

南朝人人都替陈庆之捏着一把汗,人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陈庆之坦然接受,没有丝毫犹豫。

陈庆之和七千士卒全部换上白马白袍,面朝北方,誓师出征,河水汤汤,大风猎猎,马鸣萧萧,长路漫漫。他们最后望了一眼家乡的方向,然后就踏上了出征的路途。送行的人们看着他们,看到他们衣冠胜雪,看到他们背影如铁,看到他们融入了一片辉煌的夕阳中。

天高路远莫畏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就这样走着,走得毅然决然,走进了一座座墓碑里,走进了一页页历史中,走进了后世一代代人的传说中。

他们没有再回来。

七千白袍军,成为永远的传奇。

白袍,是战袍,也是丧服。莫非他们出征的那一刻,就预言了以后的悲壮结局。鼓声为谁敲响,丧钟为谁而鸣?

历史可以很精彩》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孤灯书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可以很精彩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