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陈庆之篇之十一)
一座城池,最薄弱的地方在哪里?
在城门。
城门是最容易被攻破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总是能够看到如蚂蚁一样的士兵排队攻打城门。
因为古代的冶铁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城门都是木制的,木制的东西就不够牢固,也有缺陷。攻城者可以选择两种方法攻打城门,一是用攻城锤,一个是火烧。
攻城锤在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次,就是用巨大的圆木连续不断地撞击城门,致使门闩门轴都被撞得断裂,城门倒塌。然后攻城士兵蜂拥而入。
火攻,就是攻城者接近城墙根,然后潜至城门处,用火点燃木制城门,将城门烧毁。
针对攻城者的攻城方法,守城着又该如何防守?
战国时代,山东滕州出了两个很伟大的人物,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建筑学家,还是能工巧匠。这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鲁班,一个叫墨子。
鲁班善攻,他最有名的发明是制造了云梯。《淮南子》记载:“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云梯改变了攻守双方的形势,大大提高了攻城者的战斗力,它既可以用来侦察守城者的部署,又可以用来以一种平缓的坡度来攀援城墙。
墨子善守,他最有名的故事是“止楚攻宋”,这个故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题目叫《公输》。在这篇真实的文章中,鲁班进行了九次进攻,而九次进攻都被墨子击退了。
墨子是一个仁者,他一生制止了很多即将发生的不义战争:止齐攻卫、止齐攻鲁等等,他的著作《墨子》中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守城的战术、战备和面临危急的各种处理措施。
在墨子的著作中,城墙上有垛口,既可以防备敌军的箭镞,又可以藏身在垛口后向敌军瞭望和射箭;城门后有瓮城,即城中之城,即使攻城者攻破了城门,但是还要有瓮城需要攻打,而狭窄的翁城里突然聚集那么密集的攻城者,正好为守城者以聚歼的机会。
城门上,更是机关重重。城门外有悬门,吊在空中,一旦发现敌军攻至城门口,立即放下悬门,保护城门。城门上有“属城”,即城门上再建高楼,由力大善射的精兵把守,只要发现有敌人靠近城门,立即射杀。
即使悬门上,也有机关。悬门边有空隙,可以瞭望悬门下的情况,一旦有敌人靠近,可以将滚油倒下,烧杀敌人。
如果你去西安城、平遥城、襄阳城、南京城,都能看到这些城墙和城墙上的机关。我有一年去了北方一个叫防虏寨的土寨子,居然看到悬门上有一道宽约几公分的缝隙,当地人说,如果遇到攻城者用火烧城门,守城者可以从这个缝隙倒水下去,浇灭大火。
在古代,无论是攻城者,还是守城者,都费尽心机。
那一年,没有战事,陈庆之潜心研究城池攻守之术,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攻城者总是在进攻,而守城者总是在防守,这不符合围棋的对弈规律。在围棋中,攻守双方从来都是互相不断转换的。
【215】(陈庆之篇之十五)
梁武帝萧衍的无为而治,远远胜过北魏的残暴统治。
公元534年,北魏武川、抚冥、怀朔、怀荒、柔玄、御夷等六镇先后叛,东西敕勒部落也先后叛。豳、秦、凉、营诸州民变蜂起,烽火相望。
公元525年,北魏胡太后复临朝,杀江阳王元义。胡太后与谏议大夫孙俨、中书舍人徐纥通奸,二人恃内宠,表里相结,权倾朝野,国事益不可为。
公元526年,北魏五原人鲜于修礼叛,旬为部将所杀,其将葛荣代领其众。州郡叛乱相继,互相攻杀,境内几无净土。
公元527年,北魏西讨大都督萧宝寅据长安叛,称帝,国号齐。
以上众多人物中,我们熟悉的只有一个,就是葛荣。因为他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葛荣被载入了中学历史课本,大肆歌颂。而实际上,葛荣在起义的那几年里,见了汉人齐杀,最后被出身契胡族的尔朱荣杀死。
这个时期,北魏内乱剧烈,正是北伐建功的好时节。
梁武帝也看出了形势对南朝极为有利,所以就派兵北伐,北伐的将领除了陈庆之,还有曹仲宗、韦放。曹仲宗是皇宫中禁军的领军。他的职位尽管比陈庆之低,但是他却是代皇帝出征。至于兵士有多少?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是估计也不会太多,因为梁武帝每次派兵北伐,都是蜻蜓点水一般,他没有统一全国的霸业和霸气。
南朝军队北上,北魏十五万军队在常山王元昭的率领下,南下迎击。
北魏的前锋与南朝军队在今天的安徽蒙城县马集镇驼涧村相遇,此地距离蒙城还有四十里。蒙城,当时的名字叫涡阳,因为有涡河从南面流过,而有了这个名字。
北魏的前锋有五万人。
然而,五万人已经把曹仲宗吓住了,他不敢接战。从曹仲宗的反应来看,当时的南朝军队肯定没有五万人。
陈庆之要求出战,曹仲宗说:“据我所知,一支军队的前锋肯定都是精锐,如果我们和这支前锋交战,打赢了也没有啥意思,因为只是前锋部队,北魏的中军还没有来;如果打输了,我们就士气挫伤,以后的仗还怎么打?所以,我觉得不能交战,我们以逸待劳,等他的中军过来。”
众将也随声附和。
陈庆之说:“北魏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距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不会想到我们出击,现在趁着他们还没有安营扎寨,出其不意攻击他们,一定能胜利。而且,北魏扎营,喜欢在草木茂盛的地方,便于他们放牧,有草木遮挡,我们正好奇袭。”
但是,曹仲宗不答应。众将也说这样做太危险。
陈庆之说:“如果没有人和我一起去,我就只带着我的亲兵队去。今晚就去。”
陈庆之的亲兵队有多少人?只有二百人。
当天夜晚,陈庆之带着亲兵队的二百人,趁着夜色,摸到了北魏前锋的营寨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杀声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现在,二百人要向五万人发动攻击了。
【216】(陈庆之之十六))
陈庆之的夜袭,让我想起了三国时期吴国的两则轶事。
这两则轶事说的都是孤胆英雄,主人公分别是甘宁和丁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记载有这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分别是“甘宁百骑劫魏营”和“丁奉雪夜奋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