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陈庆之篇之十三)
陈庆之不会强攻,强攻是庸将才会干的事情。
孙子说: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强攻只会给士卒带来巨大的灾难。不爱士兵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忽悠人民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围棋术语中有腾挪战术。就是另外开辟战场。二战时期艾森豪威尔的诺曼底登陆,就是采取围棋中的腾挪战术。去年,陈庆之想把这个战术用在元延明和丘大千身上,可是顶头上司萧综投降了,让陈庆之的腾挪战术没有来得及使用。腾挪战术在陈庆之心中都放置一年了,让他技痒难耐,现在,陈庆之准备用在李宪父子身上。
陈庆之让士卒们发力攻打李长钧刚刚构筑而成的新城,攻打了一天后,毫无进展。第二天,士卒们继续鼓噪而上,又攻打了半天,一个个看起来异常疲惫灰心。
然后,士卒们就撤退了,他们一路丢盔撂甲,遗鞋掉帽子,看起来狼狈不堪。新城上的北魏军队看到攻城者逃走了,一齐开怀大笑。
李长钧下令打开城门,追击溃军。
北魏士兵欢天喜地地冲出来,争抢着南朝士兵丢在地上的铠甲头盔和生活用品。那时候的人都不富裕,一副铠甲在那个时候的价钱,相当于今天一套范思哲西装的价格。
北魏士兵正在兴高采烈捡拾战利品的时候,南朝士兵突然翻身杀回,他们抵挡不住,急忙向新城逃去,可是,新城在他们倾城出动争抢范思哲的时候,已经换了主人。
两座新城就这样轻易被占领了。
一年前,陈庆之给北魏将领元延明和丘大千准备的套子,现在终于套在了李宪父子的头上;一年前,陈庆之给元延明和丘大千准备的拐杖,现在终于卖给了李宪父子。赵本山说:“做这副拐又搭工又搭料,一天一宿没睡觉,不卖不赔了吗?”
赵本山不做赔本生意,陈庆之也不做赔本生意。
新城丢失,寿春显得很孤立。
面对非常高达坚厚的寿春城池,陈庆之还是不会攻打。
三十六计中有一个招数叫暗度陈仓,围棋中有一种战术叫先捞后洗。两者说的都是偷袭。
陈庆之决定偷袭。
寿春很大,越大越容易找到空档;寿春很高,越高越容易找到弱点。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陈庆之学过辩证法。
寿春城外有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但也只是城门口才有,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寿春城里有悬门,有望楼,有雉堞,但也只是城门处才有,不是任何地方都有。
在别人的眼中,薄弱的城门是最容易攻陷的地方,所以,所有的机关都安装在城门上;但是,在陈庆之的眼中,坚固的城墙才是最薄弱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砖块和石头,没有机关。
陈庆之决定偷袭。
【214】(陈庆之篇之十四)
夜晚,陈庆之派出大队人马挑灯夜战,在城门方向攻打,敲锣打鼓,齐声喊叫,故意吸引北魏军队的注意力;而陈庆之另外派出一队精兵,从最隐秘的一处城墙下,爬上城墙。
古代城墙都用青砖砌成,青砖和青砖之间有缝隙,而且,因为压强的原因,城墙上头小,下面大,其剖面呈梯形。要攀援这些城墙,比现在攀岩的难度并不会大多少。
这群精兵翻墙溜进寿春城中后,四处放火,大喊大叫:“城破了,城破了。”城中混乱不堪,火借风势,风助火势,所有人跑上大街,争相逃命。然后,这群精兵趁乱来到城门方向,打开城门,陈庆之顺利进入寿春。
寿春确实很坚固,然而,攻打寿春的陈庆之有计谋。再坚固的城墙,也无法与计谋抗衡。城墙是死的,计谋是活的;城墙是不变的,计谋是诡变的;城墙如铁,为刚,计谋如水,为柔,而柔能克刚。
史书记载:“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宪,就是北魏的豫州刺史李宪。
寿春被攻陷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刚刚当了和尚的梁武帝萧衍兴奋不已。他一把扯下身上的袈裟,这和尚不当了,我回去摆庆功宴去,为陈庆之接风。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兴之所至,随心所欲。邀请全国名流来雍州府上下棋,自己棋艺没长进,却把陈庆之培养成了绝世将才;把萧宝卷的儿子当自己的儿子养,萧宝卷的儿子投了北魏;只给了陈庆之两千人,就让他深入北魏腹地,陈庆之刺出了惊艳一枪;觉得陈庆之能打仗,就给了他“总知军事”的职务,结果陈庆之连战连捷;当皇帝当得不开心了,就削发为僧;可是和尚打禅的凳子还没有暖热,又不当和尚回来当皇帝了。
这样有个性的皇帝,世上少有。
南北朝净出这样特色显著的人物。
此战过后,陈庆之被封为关中侯。关中侯只是一个名字,和陕西关中没有任何关系。此时的陕西关中属于北魏的地盘。
接下来的两年里,南朝一片平静,梵歌声声,香火缭绕,风景秀丽的江南成为一座巨大的道场。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佛事爱好者萧衍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而榜样的力量又是无穷的,所以,南朝人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去上厕所。”每天晚上临睡前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去睡觉。”南无阿弥陀佛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他们早也念,晚也念,吃饭前念,说话前念,据说,南无阿弥陀佛让哑巴说话,让铁树开花,让鱼儿上岸,让猪狗拉车,让亩产达到几十万斤。
全世界的和尚听说南朝是佛教乐土,纷纷派人前来学习。史书记载:“普通八年,天竺国达摩至广州。”普通八年是公元527年,天竺国指印度。当时,连佛教发源地印度都派和尚前来取经,可见南朝的佛教思想影响有多大。
梁武帝萧衍把军事全权交给陈庆之,他球事不管,球事不问,每天就只忙着亲切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并与他们亲切交谈,偶尔再发表一下最高指示。
梁武帝尽管不问朝政,但是他有一个好处,不贪权,不害人。因为有陈庆之等大臣把全国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那些年的南朝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此时的北魏,却是干戈四起,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