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04】(陈庆之篇之四)

少年陈庆之生活的这个时代,南朝的皇帝叫萧宝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混账的一个皇帝,他小时候不思进取,以捕捉老鼠为乐。后来当了皇帝,不务正业,夜夜玩乐到天亮,一觉睡到下午,如果哪个大臣规劝他一句,他立即诛灭九族。

皇帝萧宝卷最喜欢逛大街,为了能够随时随地逛大街,他把皇宫变成了市场,宫女太监当小贩,皇后做城管,而他自己也做起了店员。大臣们每天上班,不是在朝堂上,而是在自由市场里,他逼迫大臣们买他的东西,不买就不让走。这小子欺行霸市,强买强卖。

萧宝卷执政的这两年,人人自危,民不聊生。

后来,雍州刺史萧衍,就是陈庆之那个喜欢下棋的老板,起而反抗昏君,一直打到了南京城下。

京城旦夕可下,有大臣请求萧宝卷赏赐将士,激励斗志,而萧宝卷居然说:“我凭什么给他们钱财?贼寇来了又不是杀我一个人。”说完后,又去他开的店铺里做生意。

他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小本生意人,他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不久,萧衍攻破城门,萧宝卷被宫中侍卫和太监杀死,他们提着萧宝卷的人头迎接萧衍进入皇宫。

萧宝卷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料,可惜不是做皇帝的材料,是世袭制害了他。

攻占南京后,萧衍称帝,改国号为梁。萧衍就是梁武帝。

梁武帝把当初那个精神抖数观棋不语的小棋童陈庆之,也带到了南京。

这时候,南方是梁朝,北方是北魏。

南方出了萧宝卷这样的脑残皇帝,北方也出了一个名叫胡充华这样的荒淫太后。

南北朝,就是一个生怪胎的朝代。

胡充华以前是尼姑,来皇宫里宣经布道,就被皇帝看上了,留在了皇宫里,生下了太子。后来,年幼的太子继位,胡充华就代子处理朝政。

这个皇帝也太混账了,连尼姑都不放过。

胡充华一生有两大特点,一是像唐僧一样弘扬佛法,大肆修建寺庙;一是像武瞾一样性欲高涨,凡是她看上的男子都难以逃脱她的魔爪。

这个老尼姑更混账,一边大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边睁着一双色迷迷的眼睛,瞄向视线里的每一个男子。

皇帝年幼,太子荒淫,北魏也像当年南朝的萧宝卷时代一样,乌烟瘴气,怨声载道。

公元525年冬,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起来反叛,北魏派兵围剿。

元法僧的名字看起来像是和尚,其实不是和尚,他是北魏皇帝拓跋氏的后裔,属于皇亲国戚。元法僧有造反的胆量,但没有造反的能力。他比起当年在南朝造反的萧衍差远了。北魏一攻打他,他就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向梁武帝萧衍投降,说他愿做南朝的附庸。

天上掉下一块大馅饼,徐州不需吹灰之力就收入囊中,梁武帝萧衍自然很高兴。

梁武帝大笔一挥,把在身边服侍自己二十五年的陈庆之任命为将军,带着两千兵马,护送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豫章王萧综去接管徐州。

萧综名义上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儿子,实际上应该是那个昏君萧宝卷的儿子。

萧宝卷死后,萧衍进入皇宫,把萧宝卷那些做生意的皇后宫女一股脑儿接收了。其中就包括萧综的妈,当时,萧综的妈已经怀孕三个月。

萧综的妈和梁武帝在一起生活了七个月后,就生下了萧综。萧综是昏君萧宝卷的种,而不是当今皇帝萧衍的种。这件事情全京城的人都知道。

萧综长大后,他妈就流着眼泪告诉了他身世的真相,但是萧综将信将疑。

有一次,萧综听说如果是亲生骨肉,生者的血可以渗入死者的骨头里,他决定一试。

某一天深夜,萧综偷偷来到昏君萧宝卷的坟墓旁,将萧宝卷的骨骸挖出来,割开自己手臂,把血液滴上去,血液立即渗进去。

尽管如此,他还是将信将疑。后来又一次,他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然后再把自己的血液滴在儿子的骨头上,血液也立即渗进去。

至此,他相信了,他是萧宝卷的亲生儿子,而不是当今皇帝的儿子,当今皇帝害死了他的亲生父亲。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萧综决心复仇,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他就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机会来临。

终于,机会来临了,梁武帝萧衍派他接收北魏的徐州,他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萧综当年用血液和骨头所做的这种实验,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血液遇到骨头,肯定都会渗入。如果当年萧综杀一条狗,把自己的血液滴在狗骨头上,血液也会渗进去。那是不是就说明,萧综是个狗杂种?

有一个古典戏剧叫《三滴血》,糊涂县官依靠滴血来认亲,生生拆散一对亲人。那个县官的糊涂程度,和萧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懂科学很可怕。

萧综是不是梁武帝萧衍的种?那时候没有亲子鉴定,谁也说不准。也许是的,也许不是。首先,怀孕三个月的女人,脱光衣服肯定能够看出来,萧衍难道会容忍一个怀孕的女人和自己一起生活,然后把这个野种封为王子?还有,怀孕七个月就可以生下来,并不是说一定要十月怀胎,也许萧综是早产儿。

这是一桩未解之谜。

看了南方的萧宝卷和萧综,再看了北方的胡充华,就可以知道南北朝会有多么混乱。

这是一个混账年代。

当时,梁武帝听闻徐州要归附自己,一定是兴奋过头,只给了两千兵马,就敢进入北魏腹地;而且这两千兵马的头领,居然是毫无作战经验的陈庆之。

北魏几十万大军本来已经做好了与南朝开战的准备,现在看到南朝居然只派来了两千兵马,他们全都笑了。

陈庆之这一年42岁,他迎来了自己战争生涯的第一战。而这一战,实在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内有决意叛乱的萧综,外有北魏几十万人马。

陈庆之带着二千人马,一步步走入了狼窝。

【205】(陈庆之篇之五)

北魏看到南朝竟然只派遣了区区两千人进入自己的领地,而且大摇大摆地接收地盘,接纳叛将,这实在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北魏皇帝决心好好教训一下这支胆大妄为,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南朝军队。

南人善舟,北人善骑,自古皆然。而现在两千个南人居然跑到北人的地盘上,和北人打起了陆战。这实在太托大了。这批南蛮子真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北魏皇帝觉得他能够轻易就击败这支南朝军队,所以,他只派遣了一支两万人的精锐骑兵,让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带领着,开往徐州。

这两个姓元的王,也是北魏拓跋的皇亲国戚。北魏第七个皇帝拓跋宏为了让这些野蛮的游牧民族融入先进的汉文化,就把拓跋姓氏改为了元。所以,元延明,应该叫拓跋延明;元彧,应该叫拓跋彧。彧的读音是yu,意思是有才华、茂盛。曹操有一个谋士叫荀彧。

两千步兵对阵两万骑兵,任何人看到这种形势,都会认为步兵必败无疑。有人计算过,在冷兵器时代,一个骑兵的战斗力相当于二十个步兵,那么,两万骑兵就相当于四十万步兵。陈庆之的两千人马,相当于要一个人对付对方二百个人。这仗怎么打?

而且,北魏的两个统帅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而南朝统帅陈庆之是一个初次上战场的新兵。

陈庆之也知道用步兵打骑兵,会处于绝对劣势,所以,他将自己的两千名步兵带往山中高地,准备俯击北魏骑兵。

元延明看到陈庆之据险坚守,依山扎寨,而骑兵在山中无法发挥优势,便派手下大将丘大千和陈庆之对垒,寻隙进攻。

丘大千带着士卒忙碌了一天,营垒刚刚建好,夜晚就来临了。当天夜晚,北魏的士卒腰酸腿乏,早早就歇息了;而当天夜晚,南朝的士兵睁大了眼睛,盯着北魏的营寨,他们像猛兽一样,愈夜愈疯狂。

陈庆之要求营寨里多点灯火,多扎稻草人,以为疑兵。

当天夜半,狂风大作,漆黑如墨,陈庆之带着两千死士偷偷地摸到了丘大千的营寨里,又砍又杀。北魏的哨兵实在想不明白,明明看到南朝的军营里灯火通明,士兵林立,他们怎么就突然冲到了跟前。

夜晚近战,骑兵的优势完全不能发挥,倒是步兵的贴身肉搏大见成效。

丘大千带着士卒忙碌了一天,辛辛苦苦搭成的营寨,就这样被陈庆之轻松夺取,而且马匹也被陈庆之抢走了。现在,他们变成了步兵。狡诈的陈庆之对这些沦落为步兵的北魏士兵,展开了疯狂杀戮。

北魏大半士兵躺在这个残酷的夜晚里,再也没有能站起来。少数士兵向西逃走。

他们汗流浃背搭起的营寨,现在成了陈庆之阻击他们的屏障。陈庆之鸠占鹊巢,他连窠臼都不用建造。事实上他就不可能建造,因为他没有建造的材料。而现在,北魏替他们建好了。

天亮后,北魏的骑兵将营寨团团包围,发动了波浪般的进攻,陈庆之要求士卒们深沟高垒,拒不出战,只把箭镞射向这些蛮勇的骑兵们。弓箭近距离的杀伤力可是相当大。

北魏没办法,只好退后十里扎营。

棋童陈庆之出手不凡,一登场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实在太彪悍了。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历史可以很精彩》小说在线阅读_第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孤灯书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可以很精彩第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