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卫青篇之十九)
卫青这一路战绩惊人,而霍去病那一路,战绩更惊人。史书记载,他们斩杀匈奴首级70443个。
霍去病的行军路线,在卫青行军路线的东面。这群汉室的年轻将士们,一路追杀匈奴,穿越了太怀寺旗,翻越了阿尔泰山余脉,涉过了克鲁伦河,等到他们下马休息的时候,突然看到面前的一座山高耸险峻,山顶上冰雪覆盖,显得晶莹剔透,山脚下流水潺潺,古木参天。他们这一路上只顾追杀,竟然追杀长达两千里,来到了狼胥山。狼胥山,是游牧民族的圣山,和中国古代的泰山一样。
在中国古代,每个帝王登基时,所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登上泰山,向老天爷祭告:我是上天之子。而在北方草原,每个单于登基时,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也是登上狼居胥山,对老天爷说:我当单于了。
狼胥山,在游牧民族心中的地位,高于一切。
霍去病总是能够中头彩。他第一次出征的时候,带着八百骑闯进了匈奴单于的老巢中,把单于的祖父杀了,把单于的叔父等一干亲戚俘虏了。而这次,居然打到了匈奴的圣山脚下。
霍去病带着李敢等一批年轻人,登上了狼居胥山,举行祭奠仪式,然后告诉老天爷说:这片天空以后就是我们汉家的,和匈奴无关了。
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封狼居胥”。辛弃疾有词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狼居胥山,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史书中记载分歧很大,但更多人认为,此山为今天的肯特山。肯特山为成吉思汗的发祥地,在今天的蒙古北部,靠近俄罗斯。
然后,霍去病继续向北扫荡,遇到匈奴,立即开战,然后追杀。汉军的铁骑掠过亘古荒凉寂静的漠北草原,密集的马蹄声敲击着大地的胸膛,他们乘着旷野辽阔无垠的粗粝之风,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放飞无数代汉人的梦想。
他们追杀匈奴一直到姑衍山,然后下马。姑衍山是匈奴祭地的地方。霍去病又带着一帮年轻人登上山峰,对着大地说:这片土地以后就是我们汉家的,和匈奴没得关系了。
走下姑衍山后,他们继续向北进发。
道路越来越窄,气候越来越冷,匈奴越来越少,植被越来越低,他们看到一群群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从苔原上跑过,他们看到浓密的云层凝结在头顶,似乎触手可及。
他们继续北进,突然,茫茫的湖水挡住了去路,湖水碧绿见底,就像裁剪了一片蓝天,融入了湖水中。湖水一眼望不到边,连一片帆船也见不到。他们把手放进湖水中,湖水寒冷刺骨。他们走进湖水中,湖水深不可测。
浩渺无际的湖水挡住了他们的脚步。他们不再北行。
站在湖水边,他们望着湖水,豪迈地说:“天空是我们汉家的,大地是我们汉家的,这个大湖也是我们汉家的。”
这个大湖,今天的名字叫贝加尔湖。
【178】(卫青篇之二十)
李敢回到朔方郡后,才知道父亲自杀了。
父亲李广一生渴望拜将封侯,一生的愿望都没有实现;而儿子李敢对匈奴仅有两战,就建功立业,夺取匈奴左贤王旗鼓,斩获甚多,汉武帝封为关内侯。
然而,李敢拜将封侯后,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没有了父亲。
李敢把父亲自杀的原因,看在卫青身上,他认为是卫青逼死了父亲。他并不知道,卫青不让李广击杀单于,是因为汉武帝有言在先,汉武帝担心李广衰老的身体无法承受漠北严酷的气候考验和激烈的格斗对抗,因为李广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李敢迁怒于卫青,他要报复卫青。
李敢真是一个二愣子。
终于有一天,李敢击伤了卫青。如何击伤,用什么击伤,伤势如何,史书语焉不详。
卫青没有告诉任何人,是李敢击伤了他。卫青把天大的委屈埋在肚子里。
卫青不仅仅是乐毅那样的君子,他甚至是以身饲虎的菩萨。
但是,这件事情最后被霍去病知道了。
霍去病怎么会知道?估计是李敢告诉他的。因为知道李敢击伤卫青的,只有两个人,既然卫青没有告诉任何人,那么霍去病的消息来源,一定就是李敢。
李敢确实是一个二愣子,不但击伤了卫青,而且还告诉霍去病,难道他不知道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
舅舅卫青为人豁达,慈悲为怀,可以不计较这件事;但是外甥霍去病性烈如火,少年气盛,他不能不计较这件事情。
他要替舅舅卫青报仇。
有一天,霍去病和李敢在上雍打猎,霍去病趁机射杀了李敢。上雍,是今天陕西兴平南部的秦岭山一带。
一年后,霍去病死,年仅23岁。
汉武帝时代最著名的两位少年将星,就这样悄然陨落。
十年后,卫青去世。
卫青一生七击匈奴,每战必取得决定性胜利,收复河套平原,占领漠南漠北,将危害了中原地区几百年的匈奴赶到了遥远的极北苦寒地带,为汉武帝时代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青一生勤勉节约,谦卑诚恳,每战必身先士卒,赏赐必分与将士,所以深得士卒百姓爱戴。他不但有高超的军事才能,也有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质。所有人在他的面前,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虚怀若谷,豁达大度,与人为善,为人纯朴,是中国古代军事家的最高典范。
自卫青之后,匈奴再也难以恢复此前的辉煌与荣光。后,匈奴分为了南北两部。
公元50年,南匈奴依附汉室,南匈奴部族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山西、河北、陕西一带,学习农耕文明,并最终融入汉族。至今,北方数以亿计的汉族人,都是当年匈奴的后代。
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出兵朔方,深入瀚海漠北三千里,灭亡北匈奴。北匈奴部族四处奔逃,分成了这样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转道新疆伊犁河上游,后又去往中亚地区,成为海外侨胞。
第二部分加入了鲜卑。北匈奴灭亡后,汉军南下,东北的鲜卑部族趁机西进,渐渐强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南下,建立了北魏政权,后鲜卑内迁,与汉族融合。
第三部分残留在漠北最荒凉的西北角,逃避了汉室的打击。公元五世纪,他们被草原上崛起的一个民族柔然吞并。后来柔然分崩离析,有两部分南下,一支并入西魏,一支并入北齐,成为汉人;还有一支一直向西,去了欧洲。
第四部分北匈奴,也许是最大的一支,他们逃脱了汉室的攻打,不断向西迁徙,最后来到了欧洲定居,过上了吃面包喝果汁的生活。据说,现在的匈牙利就是当年匈奴的后裔。
【179】(卫青篇之二十一)
那片长城之外辽阔的草原,那片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土地,那方野性疯狂生长的世界,两千年来,无数代人的血液,浇灌滋养,让这里树木葱茏,花草茂盛。
如果想要计算在这片野性土地上发生的战争,肯定无法计数;如果要计算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群,肯定也无法计数。面对无限蔓延的时间和空间,后代的我们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历史太浩瀚了,浩瀚得就像苍茫大海,谁还能记得谁的脚步,曾在这片土地上走过。我们站在历史的旷野上,天高地迥,四顾茫茫,沧海桑田,岁月流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茫茫的塞外,苍苍的草原,这里曾经繁衍过多少帝国多少民族——
与燕国将领秦开激战过的东胡,他们现在在哪里?
与曹操之子曹彰交战过的乌桓,他们现在在哪里?
与东晋名士谢玄交战过的鲜卑,他们现在在哪里?
与北魏皇帝拓跋交战过的柔然,他们现在在哪里?
与北宋名相寇准交战过的契丹,他们现在在哪里?
与唐朝将领李靖交战过的奚人,他们现在在哪里?
与唐朝郭子仪并肩作战的回鹘,他们现在在哪里?
丁零、室韦、高车、铁勒、肃慎、挹娄、黠嘎斯……他们现在在哪里?
今天,那片雄性的土地,早已经褪尽了颜色。天空不再是当年的天空,大地也不是当年的大地,人群也再没有了当年的勃勃生机。
我想起了这样一首诗歌:
在戈壁之南,
东从大兴安岭,西到阴山和贺兰,
几千年绵延的记忆在此截断
无论是苍狼和苍鹰,都已经
失去了大地也失去了天空。
只剩下,那还在惶急的呼啸的
天上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