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74】(卫青篇之十六)

单于等待这一天,已经等待了很久,所以,汉军一出现在匈奴的视线中,匈奴立即从山峰后,从森林里,从地平线的那一边,从所有汉军看不到的地方,奔突而出,将汉军包围了。

这是单于和赵信制定的计策,赵信在汉军中担任过多年的将军,他知道汉军的作战方略,他知道汉军远离后方基地,已经奔波了几千里,从温暖的亚热带来到了冰封的北寒带,他们不但粮食不济,而且衣物也不济。

在遥远的接近北极圈的漠北作战,匈奴牢牢地掌握着主动权。

单于和赵信都自负地认为,这个陌生的冰川地带,就是卫青的葬身之地。

然而,单于和赵信都低估了卫青。卫青早就想到了在陌生的漠北地域作战,会被人数占据优势的匈奴包围,会受到匈奴铁骑强有力的冲击,所以,卫青让汉军将自己新创的武刚车阵练得纯熟。这种阵型,就是专门对付骑兵的。

史书记载:“于是大将军领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

《吴起兵法》对武钢车的解释为:“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巾者,缠裹也;盖者,遮掩也。也就是说,这种车外面绑着东西,上面有遮盖。绑着什么呢?肯定是长矛;用什么遮盖呢?肯定是大盾。

武刚车的外部绑着锋利的长矛,上面覆盖着巨大的盾牌,这不是车辆,而是坦克。这种既能攻击能有防守的古代坦克,是吴起发明的。

吴起是个超级牛人。

汉军被包围后,卫青将这些武刚车首尾相接,连成一个巨大的圆圈,圆圈的外面,是锋利的密密麻麻的长矛,这就是武刚车阵,它像一个蜷缩成一团的刺猬一样,再凶猛的动物,面对尖刺蓬起的刺猬,都束手无策。

刺猬只能被动防守,不能主动攻击,而卫青的武刚车阵还可以攻击。

卫青的武刚车阵,比武器的武刚车,更进一步。

【175】(卫青篇之十七)

武刚车后,是汉军的弓箭手。

武刚车围成一个圆圈,汉军躲在圆圈里,圆圈的中心位置是主帅,主帅的旁边,则是各色令旗。武刚车后,则是摆成了一个圆圈的弓箭手。

前面已经说过,卫青的弓箭手,每人携带箭镞三十支。

匈奴看到汉军进入了包围圈,一齐呼啸着攻过来。天空下,尘土飞扬;尘土中,是匈奴闪闪的刀光;刀光下,是匈奴一张张狰狞而得意的面容。

然而,等到他们冲到近前,却一齐傻眼了,他们看到的是长长的恐怖的长矛丛林,每杆长矛都长约丈许,长矛锋利的矛尖,跳跃着斑斑阳光,如同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冲在前面的匈奴看到长矛丛林,醒悟过来,刚刚刹住闸,可是后面的匈奴看不到长矛丛林,他们继续前冲,巨大的惯性冲击着前面的匈奴,让他们无可奈何地极不情愿地撞上了长矛。

匈奴没有开设物理课程,不知道高速奔跑是有惯性的。

匈奴正乱成一团时,武刚车阵里的箭镞突然带着尖利的啸音,像毛毛雨一样密集地落在了他们的背上。他们来不及举起盾牌抵挡。前面的匈奴倒下了一大片,后面的匈奴马蹄踩踏在前面匈奴的身上,茫茫草原热闹非凡,人喊马嘶,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

然后,武刚车阵打开了一道缺口,汉军五千精骑冲了出来,盔甲鲜艳,刀光铮亮,他们在哭爹喊娘的匈奴阵营中大开杀戒,他们的马蹄践踏着匈奴,匈奴在铁蹄下鬼哭狼嚎。单于看到汉军终于杀了出来,急忙派出最精锐的万人亲兵队前去兜击,可是,武刚车阵打开了一道缺口,汉军的五千精骑回到了武刚车阵中。匈奴万人亲兵队冲到跟前,被乱箭射回。

单于喘过气来后,纠集败兵,组织反攻。匈奴的弓箭手一齐射向武刚车阵中,弓响如闷雷,箭去如飞蝗,然而,箭镞全被武刚车上的大盾阻挡。

匈奴单于面对汉军的武刚车阵,一筹莫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阵中人,荒原小径独徘徊。他像林黛玉一样愁肠百结,像杜十娘一样进退两难,像潘金莲一样羞愧难当。

匈奴无法出击,而汉军又出击了。这次,汉军还是五千精骑,还是破阵而出,还是像风一样席卷而来,在尽情地杀戮一番以后,又飞快地回到了武刚车阵中。

不同的是,这五千人不是那五千人,那五千人此刻正在武刚车阵中枕着马鞍睡大觉。

卫青把武刚车阵外的匈奴当成了练兵场。

单于很伤心,面对卫青的武刚车阵,攻又攻不进,撤又不心甘。他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突然,狂风四起,飞沙走石。

【176】(卫青篇之十八)

史书记载:“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沙砾是小石块,既然有小石块,那么就说明当年激战地是在戈壁,或者戈壁边缘。因为北方戈壁滩上都是大若拳头,小如蚕豆的石块。

突然而起的大风,让单于只想到了躲避,而卫青则想到了反击。这就是主将之间的差距。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机遇赠与给每个人,会把握又准备的人取得成功,而不会把握没有准备的人只能面对失败的结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而当时,卫青和单于都没有想到会突然有大风平地而起。

卫青开始变阵了,他将全军分成两部分,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本来是匈奴包围汉军,而现在是汉军反包围匈奴。

包围圈形成后,卫青派出又一支五千名精兵的队伍,突入匈奴阵中,逢人就杀。当时天空昏暗,四野茫茫,能见度极低,而人数居于少数的汉军,居然大占便宜。他们像一条游动在草丛中的蛇一样游刃有余,迅疾如箭,难以捕捉。蛇,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草上飞”。

匈奴死伤惨重,无以应战。

单于没想到汉军居然这样强悍,而且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想到无法战胜,只好寻思跑路。匈奴没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但是匈奴也知道走为上计。别说是匈奴,就连狗都知道遇到危险要逃命。

单于很自私,他逃跑的时候,没有通知手下的将领,只带着手下几百名卫士偷偷地向西北方向逃窜。

史书记载,单于当日骑的是骡子。

北方草原良马众多,其中不乏像项羽吕布所骑的千里马,可是这个单于不骑马,居然骑着骡子,难怪他打仗要输。

在我们北方老家,骡子是不能骑的,骑了骡子就会招来霉运。

骡子没有生育能力,力大无穷,但却是个怪物。它基本上都是公驴和母马杂交的产物,一辈子只知道下死力干活,却不能传宗接代。骡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意思就是比马还累。

也有公马和母驴杂交的骡子,但是极少。

骡子这种牲畜,处境很尴尬,它比驴更能负重,比马更有耐力,它的父亲是驴,母亲是马,但是马群不要它,驴群也不要它,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玩意。它是动物界的私生子,和人类的私生子一样,永远被人看不起。他比人类的私生子还可怜,他连个孩子都没有。

我小时候生活的农村,经常能够看到骡子,而现在骡子几乎快要绝迹了。

单于逃走后,包围圈中的匈奴不知道,他们还在自相残杀,杀伤大半。五千汉军像一根棍子,包围圈中的匈奴像池塘,这根棍子把池塘的水全部搅浑,然后坐在岸边静静地观看。

直到许久以后,天色放晴,包围圈中的汉军和匈奴才都罢手了。汉军校尉抓到一名匈奴的卫兵,他供述,单于趁着天色昏暗,已经逃走了。

时暮色苍茫,万籁俱寂,卫青带着轻骑,立即追赶,他们一口气追出了二百多里,黎明时分,来到了一座土城,这是匈奴单于给赵信修筑的一座城池,汉军冲进城中,将整座城池和粮食全部烧毁。

此役,卫青率军斩杀匈奴首级19000颗。

卫青带着汉军斩将搴旗,毁敌城郭,取得七战七捷中战果最辉煌的一场胜利。那么,李广在哪里?

李广带着右路军摸索前行,由于没有向导,他们迷路了。卫青打了打胜仗,班师回朝的时候,居然在漠南遇到了他们。他们不但迷失了道路,而且连方向也迷失了。匈奴在北面,而他们像蒙着眼睛的驴子一样,一路向南撞去。

李广运气太差了,他又一次空手而归。

回到长安,李广和赵食其两位将军都将面临军事法庭的审判,而再一次封侯的愿望又破灭了。李广无法忍受此屈辱,愤而自尽。

李广自尽后,全军皆哭;百姓听闻李广自尽,也人人垂泪。

李广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为了全国人们的解放事业,冲锋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人民的好儿女,人民永远想念他。

其实,李广可以不死。赵食其回到长安后,只是贬为庶人。

李广性格倔强,性格决定命运。倔强的李广一生命运坎坷,而最后,又因为倔强走上了不归路。

李广这老汉,和廉颇一样,遇到事情想不开看不开,过分沉溺于功名利禄,这样就会活得很累。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苦乐全由心造”。中国古代高僧慧能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遇到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人心思重重,有人毫不在乎,关键就在于两人看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不同。当你真把它当一件事情的时候,它还真的就是一件事情;当你把它不当一回事情的时候,它还真的不算什么事情。

做人,要活得洒脱。怎样才能洒脱,就是心胸开阔。

李广之死告诉我们,不和任何人攀比,不给自己装气,人生短短几十年,走自己的路,让被人打的去吧。

好好活。

历史可以很精彩》小说在线阅读_第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孤灯书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可以很精彩第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