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164】(卫青篇之六)

要在草原上打游击战,奔袭几千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这是在敌人的后方打游击,交通、语言、后勤保障、行军线路、保密程度等等,都是大问题,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满盘皆输。其次,一定要避免与敌人的主力接触,避免得不偿失。

这些问题可能会难倒别人,但是难不倒卫青。

匈奴是以游牧为生,而卫青有着游牧的丰富经验。卫青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都是在放羊放牛中度过的,他熟悉匈奴的生活方式,就像熟悉自己的童年少年岁月一样。

要在茫茫草原上找到匈奴人留下的生活痕迹,对于卫青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羊群牛群行走过后,会留下蹄印和粪便。羊蹄印如破碎的花瓣飘落满地,牛蹄印如一对局促的小括号,羊粪如珍珠乌黑铮亮,牛粪如虫蛀的薄饼金黄酥松。哪里有稠密的羊粪牛粪,哪里有密布的羊蹄牛蹄,哪里就是匈奴的根据地。所以,卫青要在草原上找到匈奴人生活的痕迹,并不难。

卫青的军中有会说匈奴语言的人,他们来到塞外草原后,会很顺利地抓到舌头,会很容易地审问俘虏。塞外荒漠环境恶劣,气候严寒,狼群出没,所以匈奴都是过着群居的生活,只要抓住一个舌头,顺藤摸瓜,就不愁找不到匈奴的部落。

只要找到了舌头,在草原上的一切生活困难都迎刃而解,因为舌头既然能够存活,他肯定就知道哪里有水草,哪里有河流,哪里有羊群,大军所有的供给也都水到渠成。卫青的军队一边吃着手抓羊肉,一边盘点着俘虏的数目。

还有一个问题,几万大军北征,又如何能够保证隐秘?难道就不会走漏一点风声?卫青也有办法,他把一路上见到的所有匈奴都会带走,一个不留。而战马的粪便,也全部带走,不留痕迹。有时,甚至还会使用疑兵之计,将匈奴的主力引到相反的方向。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卫青每次都能打胜仗,因为卫青带着的,是一支善于穿插伏击的特种部队。这支特种部队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铁扇公主纵有通天的本领,也要躺在地上哭爹喊娘。

卫青是一个苦孩子出身,小时候的他家穷得叮当响,买不起牛也买不起羊,所以,苦孩子卫青这一路上,见到什么拿什么,什么都舍不得丢掉,每次打仗回来,都赶着满山的牛羊,甚至还把匈奴的穹庐帐篷和勒勒车都带回来了。

而霍去病又和卫青不一样,霍去病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蜜罐中长大。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的时候,见什么烧什么,他看不上匈奴那些破烂东西。

【165】(卫青篇之七)

卫青在第三次大捷中,带走了匈奴百万只牛羊,仅有马匹的匈奴无法生存,只能离开河套地区,去往有羊有牛的地方,汉朝趁机向北拓展,在那块河套地区建立了朔方郡。

为了防备匈奴再次南迁,汉朝移民了十万人在朔方郡,构筑城池,开荒垦田,把农耕文明的种子撒在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美,“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就指的是河套地区。河套地区适合游牧民族生活,更适合农耕文明生活,因为这里的农作物产量很高。

而且,河套地区成为了攻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在卫青不断的打击下,悲催的匈奴只能不断北迁。

元朔四年,即公元前126年,匈奴多次入侵。此年夏天,匈奴杀代郡太守恭友,抢掠数千人;秋天,又进入雁门,杀掠数千人。

第二年,匈奴九万骑再度南下,分别攻入山西、河北和刚刚建立的河套地区,杀掳数千人后,北窜。

抢掠是匈奴的天性,他们从来就不会在一个地方定居,他们随牧草而不断地迁徙,哪里牧草肥美,他们就奔往哪里。

汉武帝决定再次出兵,一定要把匈奴打疼,让匈奴收敛自己的不法行为。

公元前124年,汉军兵分两路,再次进入北方草原。一路是车骑将军卫青率领的三万人马,从河套地区出发;一路是李息率领的七万人马,从辽宁凌源出发。

这次,卫青将自己深入敌后长途奔袭的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卫青带着自己的三万特种部队,在辽阔的草原中一路潜行,像一条蛇游走在寂静的黑夜里,他们没有找到匈奴单于的老巢,但是找到了匈奴右贤王所在的部落。右贤王,是匈奴最高的官职,大约相当于丞相。

当天夜晚,右贤王喝醉了酒,他尽管得到情报,知道汉军向北进攻,但是他想着汉军还在遥远的几百里之外,要赶到他的帐外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战争要在好几天后才会打响,所以他纵情酒色,搂着美妾早早就睡觉了。

黎明时分,连续急行军六百里的卫青率军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地,点燃火把,扔进帐篷里,匈奴营地大乱,卫青率铁骑冲进营帐,见人就杀。曙光与火光,照亮了匈奴一张张长满胡子的惊惶万状的脸。

右贤王被喊杀声惊醒,急忙带着美妾与亲兵向北奔逃。卫青派轻骑校尉郭成带人追击几百里,斩杀甚众,而右贤王终于逃脱。

此战,卫青俘虏匈奴男女五千余人,其中有将领十余人,牲畜几百万只。

卫青会精打细算,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每回打了胜仗,都不忘把牛羊赶回来。

卫青一回到京城,汉武帝马上把大将军印交给卫青。

卫青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做了最高军事统帅的卫青,却仍然有着一颗战士的心。他经常和最普通的士兵生活在一起,吃一样的饭菜,睡一样的帐篷,和士兵们一起欢笑,一起畅想。他厉兵秣马,决心对遥远的匈奴再次发动攻击,用血光洗刷这半个世纪来匈奴强加给汉室的耻辱。

卫青是一位不世出的将军。他既有韩信的机智,又有吴起的勇猛,既有乐毅的坦荡之心,又有李牧的斗争经验。

卫青把征服匈奴当成了自己毕生的事业。

在此前此后的很多岁月里,卫青纵马驰骋于草原之上,弯弓射雕于蓝天之下,马蹄声碎,弓弦声急,惊醒了沉睡千年的荒原。在塞北战场上,追杀可绵延数千里,跨山越水,横渡沙漠戈壁,从沾满冰霜的针叶林,到露水浸泡的阔叶林,杂乱的马蹄声和愤怒的呼喝声永远遗留在大地坦荡的腹部。连续不断的厮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晓露晨霜,暮去朝来,让这些战争变得异常惨烈悲壮。一场战争从时间和空间上大大扩宽了它的外延,使得现代的枪战炮战相形见绌。

【166】(卫青篇之八)

卫青一次次深入草原腹地,让匈奴一次次北迁。卫青的黑虎掏心战术,让匈奴疲于奔命。

草原上有一首古老的歌谣,叫做《四季歌》,他们这样唱道:

“春天到了,草儿青青发了芽,本想留在春营地,故乡辽阔,路途遥远,我们还是走吧……

“冬天到了,草木纷纷凋零了,本想留在冬营地,故乡荒芜,路途遥远,我们还是走吧……”

现在,我们无法考察出这首古老的歌谣发源于哪朝哪代,但是其中流露的淡淡忧伤,和另一首著名的草原歌谣很相似: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后一首歌谣确实是反映当年汉武帝时代,将匈奴赶出祁连山和焉支山时,匈奴发出的悲叹。祁连山和焉支山,都在今天的西北地区。

这两首歌谣都让人心中涌起淡淡的悲凉,都反映了匈奴被迫迁徙的悲惨命运。然而,如果没有匈奴的一再入侵,又怎么会有卫青和霍去病的一再报复。

那些年,卫青和霍去病的一次次摧枯拉朽的战争,彻底动摇了匈奴的生存根基,让匈奴这个北方最大的族群,逐渐走向了没落。

匈奴之前有东胡,东胡曾经很强大,生存了大概有1200年,“控弦之士二十万”,而在秦朝时代,逐渐壮大的匈奴击败了东胡,成为了草原霸主。

卫青生活的这个时代,匈奴正空前繁荣,实力空前强盛,它发源于内蒙古阴山河套地区,因为这里的草木最为繁盛,水分最为充沛。它幅员辽阔,东到辽东,西至帕米尔高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横贯南北大漠,现在,我们无法知道匈奴全盛期的土地面积到底有多大,但是应该和汉朝疆域不相上下。

然而,匈奴很不幸,它遇到了卫青,而且是在它的全盛期遇到了卫青。

卫青将它祭天拜地的宗教圣地端掉了,还把他的发祥地河套平原端掉了,而且,他们走到哪里,卫青就打到哪里,专门攻击他们的后方基地,让他们防不胜防。

卫青是匈奴的噩梦。

现在,卫青要进攻匈奴的漠南了。

即使匈奴不找上门来,卫青也要找到匈奴家门口。谁让你当初要娶吕雉那个老太太,谁让你当初羞辱整个汉室人。

匈奴以南北方向来分,分为漠南和漠北。漠,是沙漠,可能是今天的巴丹吉林沙漠,漠南指沙漠以南,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漠北是沙漠以北,为今天的外蒙古。

这场战役被后人称为漠南之战。

漠南之战中,被后世称为帝国双雄的卫青和霍去病都上场了。这一年,霍去病只有十七岁,他是霍去病的外甥,本来,他是跟着舅舅来到北国旅游的,没想到他顺路打了一个大胜仗,震动朝野。

霍去病后来成长为卫青之后最著名的将领。

卫青七战七捷,杀敌五万人;霍去病六战六捷,杀敌十一万。是他们两个把北方匈奴这个强大的民族送上了黄泉之路。

霍去病杀敌更对,是不是霍去病比卫青更骁勇善战?如果仅仅从歼敌人数上来评判,那就错了。他们两个各有千秋,卫青是以实现战略意图为目的,霍去病是以歼灭有生力量为目的。

卫青的战绩不在于杀敌数量,而在于达到战略目的。

比如这次。

上次,卫青把右贤王的军队彻底打残了;这次,他要找的是匈奴单于的军队。

历史可以很精彩》小说在线阅读_第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孤灯书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可以很精彩第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