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韩信篇之一)
尽管他一生都生活在项羽与刘邦巨大的阴影之下,但是,没有人会怀疑他卓越的能力,没有人会怀疑他熠熠闪光的军事才华。
在楚汉相争的博弈中,他拥有举足轻重的第三方势力。他是一块举足轻重的砝码,他无论倒向哪一方,天平就会失衡。
和项羽显贵的出身不同,他出生于贫贱之家;和刘邦有众人相帮不同,他一直在独自打拼。他以一己之力,铸就了自己的辉煌。
他的故事很传奇。
他的故事很励志。
他出生在江苏淮阴,曾被贬淮阴侯,他的名字叫韩信。
淮阴侯是他最后的爵位,而在此前,他担任过权倾一时的大将军和相国,又被赐封为齐王和楚王,王侯将相集于一身,一个男人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他全都获得了;一个男人渴望建立的功勋,他全都建立了。尽管人们称他国士无双、兵仙战神,但是,他仍然没有摆脱被屠戮的命运。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让人恐惧的历史。即使贵为王侯将相,也不过是一枚过河卒子,更何况贱民百姓。任何人的命运都没有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人的头顶上,都悬挂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国历史,每一页都写着血腥。
让所有人难以想象的是,韩信这样一个建立了绝世功勋的人,却是在屈辱中成长的。他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都烙上了苦大仇深的印记。
少年时代的韩信,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简直就是一个二流子。他不种地不经商,总是到别人家中蹭饭吃,吃完饭连碗也不洗,就出去晃悠。他每天都像一只大公鸡,羽毛凌乱而神气活现地游荡在淮阴的大街小巷,有家也不归。
在淮阴,韩信的名声像街边大粪一样臭不可闻。人人都知道这个喜欢吃白食喜欢说大话的少年。每逢吃饭时间,淮阴城中家家门户紧闭,人人躲在门后吃饭。饥肠辘辘的项羽从街巷走过,贪婪地闻着别人家隔墙飘过的饭菜香味,心中恨恨地骂着:“什么世道!全是吝啬鬼!”
没有饭吃的韩信,只好去城外的淮河钓鱼,希望能够解决吃饭问题。可是,韩信一无所长,不会种田,不会经商,不会为人处事,甚至连钓鱼都不会。常常地,他枯坐河边,饿得头昏眼花,却连一尾鱼也钓不上来。烂棉絮还有塞墙缝的用处,而韩信连烂棉絮都不如。他一无用处。
淮河边有一群洗衣服的妇女,他们每天都看着这个闻名全城的二流子在钓鱼,却总也钓不上鱼;他想吃一顿饭,却总也没有饭吃,就一起讥笑他。韩信听着她们的讥笑声,索性扭过身去,给他们一个坚强的屁股,他在心中说:“好男不与女斗,不和你们一般见识。”
韩信,简直就是战国时代淮阴城里的啊Q。
在洗衣服的妇女中,有一个人看到韩信可怜,饿得面黄肌瘦,就让韩信来她家中吃饭。而脸皮超厚的韩信,竟连吃几十天,而且还大言不惭地说:“我以后一定报答你。”这名妇女气坏了,他把韩信推出去说:“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活不起,还谈什么报答别人。走吧,以后别再来了,我不喜欢听人吹牛。”
韩信又过上了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他每天都像一只丧家之犬,垂头丧气地游荡在淮阴的大街小巷,不知何去何从。
那时候,有学问有地位的人,都喜欢在腰中悬挂一把宝剑,而像韩信这样没有学问没有地位的人,是不配悬挂宝剑的,但是,韩信想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有学问有地位的人,也想在腰间挂把宝剑。可是他没钱,没钱的韩信只能在腰间挂张破铁片。
腰间挂着破铁片的韩信,每天昂头挺胸,叮叮当当地走过所有人的视线,他想在淮阴赢得人们的尊重,然而。他没有想到,他得到的却是奚落和屈辱。
【136】(韩信篇之二)
淮阴城里有一个少年,是当地的地痞,祖辈杀猪为生。他很看不起整天腰悬破铁片的韩信。他觉得自己一个杀猪的,再怎么说也比一个二流子社会地位高,可现在杀猪的都不能配把宝剑,而二流子竟敢把貌似长剑的铁片挂在腰间,他感到心理极不平衡。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拦住韩信说:“你小子长这么高,整天在我眼前踅摸过来踅摸过去,笨狗扎个狼狗势,告诉你,我很看不惯。”
韩信见了地痞就害怕,地痞就像膏药一样,只要被他缠住了,揭都揭不开。韩信还没有想好如何应对,这个地痞看着身边另外的地痞,然后又看着韩信说:“你有胆子,就一剑杀了我;没有胆子,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不敢杀人,他不是吴起,也不是项羽,他没有吴起和项羽的胆量和武功,所以,他只能选择从屠户之子的胯下钻过去。
那一刻,韩信心中充满了难言的屈辱。
此后,满城人都知道韩信懦弱可欺;此后,韩信腰间再也不敢悬挂破铁片。
韩信一直等待着离开淮阴的机会,淮阴是他的伤心之地。他想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韩信早期的经历很诡异,没有任何征兆能够显示他以后会成为非凡人物。他没有习文,没有习武,也没有学习兵法,那么他以后那些超常的军事才能,从哪里来的?谁是他的师父?难道他是天赋异禀?难道他那些花样翻新的绝妙计策,都是妙手偶得的?
韩信很不可思议。
项羽在家乡淮阴无法生存,就去当兵,当时,恰逢项梁带着反秦大军从他的家乡走过,他就把自己的破铁片翻出来,义无反顾地做了普通一兵。
项梁死了,韩信又跟着项羽混日子。这时候,他已经从执戟做到了郎中。郎是侍卫官的通称,郎又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郎中属于最低等的侍卫官。执戟,则是门口执戟站岗的。
这种日子已经很不错,至少能够吃饱。
韩信在项梁时代,是给项梁站岗的小卒;在项羽时代,是安排站岗放哨的小官。不管怎么说,韩信总算从办事员提升为副科级干部。
韩信连地痞都害怕,怎么能够给项梁项羽站岗?估计项梁项羽也就是看着他长得高,可以滥竽充数。
韩信跟着项羽从江苏一直打到了陕西,多次给项羽提出了计谋,但是项羽没有采用。这时候的项羽破釜沉舟,所向无敌,他只崇拜武力,不相信谋略。
所以,韩信很失落,他感觉自己在项羽手下,没有出头之日。
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带着汉军极不情愿地离开关中,翻越秦岭,一路南向,去往汉中盆地。刘邦手下很多将领看到刘邦失势,纷纷逃走,投奔项羽。
韩信此时面临人生的第一次赌博,他看到刘邦能够趁项羽与秦军杀得难解难分,一举攻占了秦咸阳,他相信投机的刘邦以后肯定能够干成一番大事,所以,他去投奔刘邦。
然而,很快地,他就发现这一步走错了。
韩信跟着刘邦的军队来到汉中。
当时刘邦手下兵微将寡,就任命韩信为连敖。这是负责接待的小办事员,如果有人来找刘邦,而刘邦又正忙着,韩信就给客人端茶倒水,整衣拂冠。
现在,韩信又从副科级降为了办事员,他的心中充满了失落。
不久,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韩信要和十三个同事一起问斩。十三个同事都被砍头了,轮到韩信。韩信仰起头来,恰好看到夏侯婴经过了,就大喊一声:“刘邦不想夺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
夏侯婴是刘邦的贴身侍卫,他大为惊异,就放开韩信,交谈几句,感觉这个小伙子很有才能,就赦免了他的罪状。
韩信在生死关头,一声怒吼,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两千多年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有一员猛将镇守北京广渠门,先后斩杀日本公使、德国公使、沙俄将军,军威大振。后,北京城破,他又护送慈禧一路西逃,最后归老田园。这位清末的传奇英雄叫董福祥。
董福祥年轻时,在西北举义,被左宗棠活捉,开刀问斩。刽子手已经举起大刀,他瞠目怒吼,声如裂帛,唱了一段秦腔:“雄信本是奇男儿……”左宗棠深感惊异,喝令松绑,赐酒压惊。后,董福祥成为左宗棠手下一员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