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项羽篇之二十一)
项羽相信了刘邦天下息兵的约定,便释放了刘邦的老爹和老婆,带着疲惫的士兵们转头向东,踏上了回家的路。士兵们欢天喜地,他们马上就要见到分别多年的亲人了。妈妈的鬓角一定增添了几缕白发,年幼的弟弟肯定已经长大。回家回家,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回家的脚步。
项羽带着楚军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背后杀来了汉军。刘邦背信弃义,他趁着项羽转过身去,在背后向项羽痛下杀手。
所谓的停战协议,所谓的条款协约,在卑鄙小人的眼中,就是一张废纸。
项羽只能仓促应战。
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带领如狼似虎的汉军,在阳夏之南追上了项羽。阳夏,是今天的河南周口。
刘邦的如意算盘是,在这个地方,他与韩信、彭越对项羽形成三面夹击之势,然后一举剿灭项羽。
可是,刘邦没有想到的是,韩信和彭越因为没有拿到赏赐,都没有按期到达,前来合围项羽,而刘邦的军队又暴露在了项羽的视线内。项羽命令兵士们回头反击,杀了刘邦,回家过年。楚军喊声如雷,刀枪如林,向汉军发起集团攻势。
刘邦的汉军在凶悍的楚军连环攻击下,大败,急忙逃上了一座堡垒,挖掘深深的壕沟来抵挡项羽。
刘邦完全没有想到,这支急着想回家的楚军,这支看起来已无斗志的楚军,居然像饿狼一样凶猛,像猎豹一样强悍。刘邦完全低估了项羽手下兵将的战斗力。
在那个时代,项羽的军队是最凶悍的最具有战斗力的军队。
刘邦又被围困,而堡垒旦夕可下,刘邦惊恐不安。这么多年来,他与项羽交战,还没有打赢过一次,项羽就是他的噩梦,项羽就是他的地狱。
此时,形势对刘邦非常不利,对项羽也非常不利。项羽随时会攻下堡垒,斩杀刘邦。而项羽的外面,则是韩信和彭越,还有被刘邦收买的诸侯大军。项羽对刘邦形成了包围,而韩信和彭越则对项羽形成了反包围。
在冷兵器时代,依靠大刀长戟要攻破坚固的堡垒,非常困难,刘邦坚守的堡垒急切间取法攻下,而外围的韩信和彭越又在步步紧逼,项羽能够怎么办?
赶紧抽身离开,跳出包围圈。
如果范增还在,他一定会这样建议。
可惜,那个留着一部花白胡须的老谋士已经离开了项羽,他只能在天国看着这些行将面临灭顶之灾的生死弟兄。
最终,项羽没有跳出包围圈,被汉军围困在了一个名叫垓下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幕,即将上演。
【130】(项羽篇之二十二)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被中国两年多年来的戏剧、评书、小说、诗歌等等传播形式,不断重现,不断演绎。
悲情英雄项羽,走到了人生最后的时刻。
垓下的千沟万壑,淮河的波涌浪卷,乌江的渡口码头,见证了悲情英雄项羽的慷慨激昂,见证了项羽的苍凉悲叹,见证了项羽的视死如归,见证了项羽的绝世情感。
项羽,走到了人生最后的时刻,走出了人生最完美的结局,他用他的热血,抒写了人生最华彩的乐章。
因为他,人们记住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和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河流。因为他,人们知道了什么叫命运多桀,什么叫回天无力。因为他,人们知道了什么叫英雄末路,什么叫美人迟暮。因为他,人们知道了谋事在人,也知道了成事在天。
在这个世界上,你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你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但是也不一定成功。但是,只有你付出了努力,即使不成功,你也没有遗憾了。
因为,我们毕竟努力过。
项羽的军队被重重包围,项羽的手中兵力稀少,食物短缺。
夜晚来临了,北方冬季的夜晚异常寒冷,狂风呼啸,滴水成冰,又冷又饿的楚军只能坐在一起,背靠背取暖。没有篝火,篝火会引来汉军如雨的箭镞。
突然,远处传来了家乡的歌声,歌声像漫天飞舞的雨滴一样,飘飘洒洒地落在楚军的阵地上,让每一个坠入痛苦深渊的楚军悚然惊醒,睁大了双眼。那些熟悉的旋律,曾经伴随他们长大,曾经点缀在他们童年和少年的美好生活中,此刻,他们开始怀念家乡开满鲜花的原野,家乡潺潺流过的小溪,家乡倚门等待的母亲,家乡日思夜想的妻儿……
他们要回家,他们不要战争。
四面汹涌而来的楚地歌谣,也惊醒了疲惫的项羽,项羽大惊道:“汉军已经攻占了楚地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楚人?”项羽不知道他们现在置身何处,项羽也不知道这是汉军摧毁他们抵抗意志的计策。
夜如墨,风如剪,星光黯淡,项羽无法入眠,披衣下床,远处,汉军灯光如河,漫漫无边,英雄一世的项羽,愁肠百结,他预感到,这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光。
他走出帐篷,拔剑在手,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罢,迎风伫立,一滴英雄泪,飘落在凉凉的夜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