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大国博弈:唐与阿拉伯在中亚的竞争

(本节介于突厥和安史之乱章节之间)

1、来自西方的难民

自从公元657年,苏定方将军彻底征服西突厥汗国后,帝国疆域向西大幅伸展,史载“是时中国富强,从长安安远门至唐境西陲远达一万三千里”。辽阔的西域大地统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处处传唱着帝国的荣耀: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如草收奇功。

这是李白送族弟李绾从军时的送别诗。李绾从军的目的地是大唐安西都护府,辖下的碎叶城正是李白出生的地方。生性慷慨洒脱的诗仙李白,也一直向往立功边塞,所以才把浪漫的骑士之梦寄托在族弟身上吧。其实,在那个壮丽激昂的时代,安西,这个帝国最遥远的边疆,成为诗人们最向往的梦想。鼎鼎大名的边塞派诗人岺参、高适等都曾去那里挥洒青春。

突然之间,比安西更西方的地区进入了大动乱的时代。许多年来西方之地最强大的波斯帝国,突然遭遇了从沙漠崛起的阿拉伯人。

公元637年5月底的卡文迪西战役,十万波斯大军被阿拉伯人全歼,波斯宰相和许多名将也战死沙场。正是在这场战役中,波斯帝国军魂的象征,据说传承了数百年的卡莱战旗被阿拉伯人缴获。从此,波斯军队就像失去了灵魂的空壳一样,再也未能作出像样的抵抗。6月中旬,阿拉伯军队乘胜进军位于伊拉克的波斯首都泰西封,皇帝叶兹德三世手无寸兵,只得弃城而逃。四年后,在波斯人的老家伊朗高原,叶兹德三世做了最后的努力,召集帝国仅余的勤王军发动尼哈旺德战役,不幸又被打得全军覆没。

此时的唐太宗已经征服东突厥汗国,天可汗的威名传入西域。于是,公元647年,走投无路的叶兹德三世向遥远的大唐遣使求援。唐太宗仔细考虑了一番,回书婉拒道:“国君相救,确在情理之中。但据我所知,阿拉伯族人民忠信,首领得力,焉有不胜之理?你只能想法获取他们的欢心了。”

对于勃然兴起的阿拉伯民族,唐太宗的夸奖并不过份。但他真正的顾虑倒不是这些,而是因为波斯与大唐之间还隔着一个敌对的西突厥汗国呢,总不能让兵马坐飞机空降过去吧?再说了,为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波斯,犯得上两肋插刀么?

公元651年,倒霉的叶兹德三世在逃亡路上被劫匪杀死,波斯帝国宣告覆灭。太子卑路斯逃到东部边境的吐火罗地区避难,好不容易熬到阿拉伯人内讧了:话说当年穆罕默德升天之时,走得太突然,竟然没有指定继承人。一开始还好说,都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嘛,四个大弟子轮流坐庄,史称四大哈里发时代。可是后来就出问题了,一派坚持血统论,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血脉后裔才能当哈里发,发展成今天的什叶派。另一派是大贵族倭马亚家族,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谁拳头硬谁当家。公元661年,什叶派领袖阿里(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养子)遇刺身亡,阿拉伯帝国爆发大规模内战。趁着敌人内讧,卑路斯王子鼓起余勇,出兵收复了波斯东北部的呼罗珊地区,并向大唐遣使求援。

说起来,卑路斯的运气真是比老爹好多了,这时苏定方已经彻底消灭了西突厥汗国,大唐帝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延伸到波斯边境,成了阿波战争的利益相关者。于是,唐高宗本着捡便宜、收小弟的心态,册封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但唐高宗其实是敷衍了事,派去的册封使者王名远竟然只是个县令,而且一直口惠而实不至。不过也不怪他,唐军正忙着东征高句丽,西打吐蕃国呢,也只能给予精神支援了。

公元667年,心狠手黑的倭马亚家族连打带骗地搞翻了圣人后裔,建立了倭马亚王朝的牢固统治,紧接着发兵东征呼罗珊,又派大将阿西比进军吐火罗,一路追击波斯复国势力。卑路斯王子苦撑数年,最后只能带着几百名波斯贵族万里长征,逃到长安当起了政治难民。王子以右武卫将军的虚衔客居长安,其人身形俊美,举止优雅,神情却很憔悴落寞,让唐朝的友人们也为之潸然。

卑鲁斯王子死后,他的长子泥涅师被封为羽林军左威卫将军。公元679年,唐高宗又作了一次努力,派名臣裴行俭为波斯道行军总管。

所谓波斯道行军,顾名思义就是以波斯国土为目标的作战行动。但泥涅师想不到的是,压根没打算为他复国,而是假途伐琥,打着送他回国的旗号袭击西突厥人。当时朝廷争议的时务就是:如何应对波斯乞援复国的请求?主流的意见是,西方之大敌,不在遥远的大食,而在复兴的突厥和旺盛的吐蕃。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心里话吧。放着眼前的敌人不顾,徒然耗损大量的国力,去收复和维系一片属于别人的遥远国土,很难说得上明智吧?

所以,老成谋国的裴行俭率领数万唐军大张旗鼓远行万里,在经过西突厥人的首都碎叶城时突然进攻,把还在喝酒作乐的谋反贵族们一网打尽。随后,裴行俭只派了几千骑兵作保镖,护送泥涅师穿越了河中、吐火罗等地,进入波斯西南部的俾路支地区。这片土地是干旱的不毛之地,比阿拉伯人的老家好不到哪去,所以他们暂时没心情料理这鬼地方。就在这片安全却贫瘠的土地上,泥涅师王子孤寂地立起了萨珊波斯的旗帜。

在唐高宗的支持下,泥涅师一开始还能勉力支撑。但到了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武则天君临天下,帝国陷入改朝换代的内忧,再也无人关注唐高宗的许诺。又过了三年,吐蕃大军攻陷安西四镇,占据了南疆塔里木盆地,随即,后突厥汗国又西征北疆草原,一直打到了锡尔河流域。大唐与吐蕃、后突厥陷入三国混战,再也无法向中亚投送力量,所以波斯复国的梦想也就彻底湮灭了。到了公元707年,泥涅师实在寂寞难耐,只得万里迢迢地回长安养老去了。

至此,倭马亚王朝终于彻底吃掉了波斯,随即变本加厉。马立克哈里发在向西征服西班牙、向北进攻拜占庭之外,派遣大军东征波斯以外的诸国,并对东征将领许诺道:你们谁先征服了中国,谁就是中国的总督!

真是好大的口气!你这是羊肉串吃多了上火吧!

但他们自己还真当真了,一只部队向东南出击,征服了印度北部;另一只军队从呼罗珊出征东北方的河中地区。

2、大河浊浪:河中沦亡史

历史上的呼罗珊是一片广袤富饶的平原,包括了今天伊朗的呼罗珊省,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马累,阿富汗西北部诸地,传统上一直是波斯帝国的东北边疆重镇,类似于幽燕之地对于中国的意义。从地理来看,它是波斯高原与中亚草原绿洲的分水岭,从文化来讲,它是高度发达的波斯文明与中亚游牧文明的融合地。几千年以来,两者相互冲撞,也相互交融,有时是波斯帝国的骑士和农夫从呼罗珊出发,征服和开垦中亚的沙漠绿洲与雪山盆地,有时是北方的游牧人呼啸着席卷过中亚的城邦,然后闯入呼罗珊大肆劫掠,甚至征服波斯帝国本身。

从呼罗珊的东北边境前行,就是荒凉干旱的卡拉库姆沙漠。幸而老天慈悲,在这片沙漠里留下来一个规模可观的绿洲,也就是今天土库曼斯坦的最大城市马雷。马雷是呼罗珊地区最遥远的边陲重镇了,在它的补给支撑下,继续跋涉两百公里穿越沙漠,直到金黄的沙丘逐渐变为草木稀疏的土坡,然后眼前就会出现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阿姆河。

阿姆河不可思议地把沙漠隔离在南方,所以阿姆河的波斯语意为疯狂的大河。而在它北边数百里外,还有一条差不多平行的锡尔河,再往北就是游牧民族的干旱草地了。这两条大河是亲密的兄弟,都是源于帕米尔高原的高山冰川,又都从东向西横贯千里,一起奔赴遥远的咸海,仿佛上天伸出的两条仁慈的臂膀,把人们从沙漠和干旱中保护起来。因在两河之中,这片幸运的土地被叫做河中地区。在这里,波斯移民终于找到了天堂,于是在河流的帮助下,发展出中亚最丰满的粮仓,最富庶的商铺,也是最发达的文化体系。波斯国教拜火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就诞生于此。

然而,在锡尔河以北的中亚草原上,各种肤色和面孔的游牧人投来了贪婪的目光,塞种人,月氏人,匈奴人,铁勒人,然后是突厥人,一波波的入侵者征服过河中,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们融合为一个独特的民族,史称粟特人。他们既是像波斯人一样耕田种地的农夫,也是像游牧人一样热衷远行游荡的自由人。当然,他们的远行不是为了征服,而是做生意,西到波斯,东到中国,几乎垄断了丝绸之路的转口贸易。

到了隋唐时期,河中分为许多城邦小国,史称昭武九姓。西突厥汗国长期充当它们的宗主国和保护人,直到大唐龙腾,一举吞灭西突厥汗国后,河中诸国又俯首于大唐的宗主权威之下,成了华夏册封体系下的都督府和州县。当然了,富庶文明的大唐是一个更好的主人,既不横征暴敛,也不过分干涉内政,只是通过安西都护府进行羁縻统治。

但老天不长眼,河中人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一群比西突厥汗国更加横暴的征服者又从西方而来:那就是倭马亚王朝的东征大军。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