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水军这回运气倒是不错,一路风平浪静直抵朝鲜半岛西海岸。高句丽国王高元闻讯倾巢而出,亲率十数万精兵迎战,史载“列阵数十里,(隋军)诸将皆惧”。来护儿却兴奋地笑道:“我本以为敌军会坚城清野、固守待援,如今却自己跑来送死!咱们灭了他再吃早饭!”

真是好大的口气!

好大的口气源自好大的志气。来护儿的祖上来歙是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功臣,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其家族在南北朝时期避难到南方。作为名将之后,来护儿从小就有慷慨大志,据说上小学时就长叹道:“大丈夫在世,当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颇有班超投笔从戎之豪气。十几岁的时候,他为报舅父被杀之仇,孤身闯入仇家的婚宴,当着数百人的面砍下了仇人首级,从此名震南国。陈国灭亡后,来护儿投顺隋朝,一直企盼着有大展拳脚的舞台。所以他见敌军蜂拥而来,不忧反喜,期盼着毕其功于一役。

高句丽军以众敌寡、主场作战,更是不会怯场。高元的王弟高建自以为骁勇绝伦,竟然只率数百精骑冲阵挑战。来护儿一看机会来了,即派武贲郎将费青奴率敢死队迎击。这个费青奴后来在隋末乱世中做了王世充的心腹干将,曾让瓦岗寨的好汉们吃了很多苦头。他不愧为一员猛将,纵马驰奔将高建斩杀,随即冲进敌军大阵奋勇击荡,让高句丽人大惊失色。来护儿趁机率领全军冲锋,一直追赶到平壤城下。

迁都两百年来,高句丽把都城平壤建成了一座大都市,光城墙就有三重,外墙更是绵延二十多公里。这么一座大城,只带了四万人马的来护儿怎么攻得下?副将周法尚谨慎持重,劝来护儿回海岸扎营,等待陆军大部队会合。此时高句丽守军突然出城迎战,激得来护儿杀性大起,一顿拼杀之后竟然围追着逃敌冲进了平壤城门!

哇噻,得来全不费功夫,就这么破城了?!来护儿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占领外城后纵兵大掠,队伍开始散乱。惊魂稍定的高元躲在内城城墙上看到这般光景,赶紧下令全军出动反击。王太弟高建武更是亲率禁卫军冲锋肉搏,高句丽军士气大盛。经过激烈的巷战,立足未稳、以寡敌众的隋军终于支持不住,一路退往海岸泊船处,幸亏留守的周法尚已作好应敌准备,高句丽军也不敢再冒险,退回城中拒守。

水军的突袭功亏一篑,姗姗来迟的陆军也只剩半条命了。根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从辽东城到平壤有八百里路,高句丽人又坚壁清野,为了保障粮草,隋炀帝命士兵们自带百日之粮,加上武器和帐篷等物,每人的后勤物资接近四百斤。长途跋涉后,运输的骡马不堪负重,纷纷倒毙,隋军又令士兵们自己背负,并规定“士卒有遗弃米粟者斩”!将帅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累死战死也比饿死强嘛,但士兵们可想不到那么远,大伙儿就趁宿营时挖坑埋粮。结果一路上破关斩将,好不容易在七月初到鸭绿江畔,大军就快断粮了,迎面却又碰到高句丽宰相乙支文德的大军阻击。

在隋军诸将中,以宇文述和于仲文地位最高,偏偏两人就意见不合。宇文述曾为隋炀帝夺位立下首功,又从不劝谏炀帝的荒唐之举,所以在史书中视为奸臣。但坏人常常也是能人,他人品不佳,眼光还是老辣的,认为军粮将尽,即使越过鸭绿江、进抵平壤城,也无法持久作战,不如回师算了。而于仲文的祖父是北周八柱国、有军神之誉的于谨,正所谓名门世家,对宇文述这样的暴发户一直看不顺眼。他嘲笑道:“数十万之众,不能破小贼,何颜以见帝!我早就知道此行不能成功!”宇文述也厉声回应:“何以知无功?”于仲文接着说:“古之良将能成功者,军甲之事,决在一人,今人各有心,何以胜敌!”

好嘛,你是良将,就让你做主得了!

宇文述只得让步。但于仲文确实也有将才,把仅剩的粮草辎重置于队尾诱敌,然后突然回军围击偷袭的敌军,把乙支文德打得大败而逃。隋军渡过鸭绿江,随后又是七战七捷,终于逼至平壤城下。和辽东城的情况一样,高句丽人如法炮制使出诈降计。因为隋炀帝下了“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的诏令,乙支文德甚至大摇大摆地亲自到隋军大营谈判。这回宇文述和于仲文倒统一了意见,要借机拿下乙支文德,偏偏负责监军的尚书右丞刘士龙又跳出来,说什么皇帝诏令不可违、***诚信不可失,硬是放跑了他。

乙支文德这一趟有惊无险而且大有收获,摸清了隋军粮草断绝、指挥不一的底子。他劝国王高元写下投降书,声称只要隋军撤退,高元便会朝见隋炀帝以示臣服,并给于仲文送去一首马屁诗“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阿谀肉麻之至;但暗地里,他却派人在关隘之处布置伏兵,还在北撤的必经之路清川江修筑了水坝,要重演关云长水淹七军的故事!

数日攻城不下后,隋军确实断炊了,甚至开始斩杀战马充饥。饿肚子的于仲文也没了脾气,只好忍受着宇文述的白眼,同意了乙支文德的停战请求。七月二十三日,隋军退至平壤城以北一百五十里外的萨水(今朝鲜清川江)。想当年,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最东端就在萨水入海处,但如今长城不见踪影,只有高句丽人的伏兵隐伏于山林草莽之中。隋军以为和谈成功,对即将到来的噩梦浑然不觉。他们犯愁的是由于盛夏雨多、江水暴涨,萨水的水面已宽达四百多米。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士兵们连砍木头造渡船的力气也没了,只能四散寻觅浅水处徒步泅渡。好不容易寻得一处,大军便争先恐后抢渡入水,搞得将军找不到士兵、士兵顾不上武器,情况一片混乱。等到河心半渡处,高句丽伏兵突然打开水闸泄洪,隋军顿时大乱。宇文述、于仲文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会不知这种“半渡而击之”的小伎俩?只是他们见乙支文德亲自来军营请和,便以为高句丽人会真心诚意停战,所以一时大意。

棋差一着,满盘皆输。隋军统帅的轻信和麻痹换来了恶果。乙支文德趁机率五万骑兵追杀而至,与早先布置的伏兵前后夹击。尚未渡河的隋军后卫大将辛世雄首当其冲,苦斗良久战死沙场。其余人马由于是在渡河中突然遇袭,指挥体系完全混乱,只能各自奔命去了。这场伏击战很快变作一边倒的屠杀,昔日的雄师劲旅化为满山遍野的尸体和俘虏。史书记载,直到三十年后的唐朝贞观年间,唐朝使者见到的萨水战场依然是“骸骨相望,遍于原野”。九军之中,只有刑部尚书、右御卫大将军卫玄应变及时,率领三万部属结成方阵击退追兵,得以全军而还。其余八路人马死伤殆尽,回到辽东点名时只剩下两千七百余人。

闻知噩耗,隋炀帝不禁眼冒金星、昏天暗地。他愤怒地下令处斩监军刘世龙,撤销了宇文述的职务,于仲文也被关押后病死狱中。但追究责任已无济于事,隋炀帝只得怏怏而归。其实,大军劳师远征苦寒之地,在古今中外都是超级难题。拿破仑、希特勒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后就败在远征俄国,终致身死国灭。东北和俄国都是冰雪酷寒之地,而三十万隋军从中原到辽东再到平壤,其后勤之艰难、路程之遥远更是远胜过拿破仑、希特勒进犯莫斯科。以此观之,隋军之败乃大势使然也。但是,除了天时地利的制肘和高句丽军的顽强,隋炀帝的轻敌荒唐、隋军前线指挥权的分散、来护儿和于仲文的急躁求战,也是东征失败的重要因素。

惨败的噩耗很快传遍帝国,不堪重负的民间开始流传一首著名的革命歌曲《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头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

横侵矟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食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剑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