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至于吗?至少隋炀帝觉得至于。因为他的想法压根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摆谱。

有鉴于战争的巨大伤亡和不可控性,现代国家有矛盾了,通常用军事演习互相示威,大有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风范。隋炀帝显然具有前卫意识,也喜欢搞军事大游行,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北巡突厥、西巡张掖、南巡江南,每次都动员数十万甲兵陪驾,自己特有面子特过瘾,别人也诚惶诚恐赶紧臣服,真是名利双收!然而俗话说“事不过三”,当他东巡高句丽时,这一招不灵了。

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以高元不肯朝见为由,下诏东征。出兵前夕出了一件不祥之事,太原的官家养马场突发疫情,厩马大多暴毙。隋炀帝心下忐忑,派巫者去驱邪。巫者不敢动摇炀帝出兵的决心,就编了一通鬼话:“先帝命令扬素、史万岁取走了这些战马,好率领鬼兵祝您讨伐辽东!”隋炀帝哈哈大笑,率领百万大军上路了。谁能料想这百万儿郎,自己却成了鬼兵!

抵达涿郡后,隋炀帝召集了天下佛道高僧大作法事,为东征将士祈福。他还把各国朝贡使者接到涿郡,甚至包括西突厥处罗可汗、高昌王麴伯雅、吐谷浑王太子顺、伊吾吐屯设等番邦君长,史载“备设天下珍羞,盛陈女掷,罗绮丝竹,眩耀耳目”,仗还没打就搞起了庆功宴,实际上就是杀鸡儆猴,要让大伙儿看看不听话的下场。然而诡异的是,真正能为东征出力的两个藩属,东突厥汗国和百济国,虽然嘴上大拍隋炀帝的马屁,却自始至终没有出一兵一卒。作为高句丽的邻居,他们比隋炀帝清醒得多,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立国数百年的高句丽可不是那么容易打的。当时高句丽的人口已近四百万人,在全民皆兵的体制下可动员数十万大军,加上主场作战的优势,纵然隋军百万也不一定吃得下。果不其然,万国使团没看到不听话的下场,反而看到了超级大笑话。

4、隋炀帝的东征闹剧

隋炀帝一上来就闹了三个军事学上的大笑话:第一,为了向高句丽炫耀实力,他竟然公开宣布了隋军的进军路线和兵力规模,让敌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军事机密;第二,为了展示排场和气势,他把隋军分为二十四路进军,依次开拔上阵,光是大军出发仪式就花了整整四十天,再加上辽东地形崎岖,结果人海战术变成了车轮战,兵力优势大为削弱;第三,也是最搞笑的一点,隋炀帝为了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提倡什么“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王者之师,义存止杀”,禁止隋军将领自行展开军事行动,一切听他指挥去接受高句丽的投降,结果把战争搞成了旷日持久的示威游行。

如此自缚手脚,焉有胜理?受命为前敌总指挥的兵部尚书段文振上表劝谏道:“夷狄多诈,深须防备,口陈降款,心怀背叛……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若倾其本根,余城自克。如不时定,脱遇秋霖,深为艰阻,兵粮又竭,强敌在前,靺鞨出后,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段文振之言句句在理。可惜他开战不久就病逝军中,隋炀帝干脆兼任了前敌总指挥,自编自导他的荒唐大戏了。

虽然炀帝离谱,但隋军毕竟精锐,东征一开始还算顺利。在辽河遇到阻击时,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与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三位勇士泅水步战、勇闯敌阵,以壮烈的死战震慑了敌胆,大军随即搭桥过河,一战就击斩了上万敌军首级,随即乘胜围困辽东城。

所谓辽东城就是西汉设置的襄平城,自从战国后期燕国驱逐东胡、进取辽东以来,一直是辽东郡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帝国统治中心。在南北朝时代沦陷于高句丽后,该城成为高句丽王国的顶级重镇,也是整个辽东要塞防御体系的核心。隋炀帝带着各国番邦使节亲临城下,大感光复故土、天下一统在即,不禁豪情大发,赋诗曰: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丸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但隋炀帝高兴得早了点。高句丽人完全没有迎风归顺的意思,反而做足了战争准备,依托以辽东城为核心的城市防御体系拼死拒守。先不说品性操守如何,单以学习成绩而言,高句丽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无论是文字、礼法、官制,还是政略、兵学、武备,高句丽都汲取了中原传来的华夏文明精髓。除了保留游牧民族的骑兵传统外,他们还学习中原王朝,把城市防御体系做到了极致。

高句丽占据辽东地区长达264年,至于更边远的汉四郡之地(玄菟、乐浪、带方、真番),更是沦于其手数百年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高句丽不遗余力地大搞国防工程建设,把辽东(指辽河与鸭绿江之间的地域)建成了广阔的纵深防御阵地。这一带多为丘陵,地形崎岖,主要依靠河流开辟的河谷形成交通孔道,丘陵之中又往往有大山突兀而起,足以控扼交通。更关键的是,这些大山的山腰甚至巅峰多呈台地地形,也就是相对平坦,可以建筑规模不小的城堡。有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高句丽人就在水路交通枢纽大造城堡,把山城修得遍地开花,光是最南端的辽东半岛,考古发掘的高句丽山城遗址就有近六十座。这些山城不仅是牢固的防线,还可以成为高句丽进窥中原的桥头堡:从最南端的辽东半岛扬帆出发,一百二十公里外就是中原重地山东半岛,中间还有庙岛群岛作为中转基地,实可谓一衣带水!

在如此严密的城市防御体系面前,惯于攻坚的隋军也颇感棘手。数月之间,各路隋军被遍布交通路线的山城阻扰,陷入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的拔点作战。尤其是辽东城号称是固若金汤的不破之城,根据考古发掘的古墓壁画的描绘,辽东城拥有内外双重城墙,均用砖石砌成,城外还有宽广的护城河,城外山丘险要之处又加筑了许多城堡,共成犄角策应之势。由于隋炀帝愚蠢的预告行为,高句丽人早就在城里囤积了可用两年的粮草军械,制定了打持久战、消耗战的策略。他们还利用了隋炀帝“劝降优先”的诏令,每当城防告急的时候,就诈称请降。隋军将领迫于诏令不敢再攻,只能上奏请旨。结果等炀帝批阅签字回来,高句丽人已经补好城墙、重新备战了,史载“如此再三,帝终不悟”。

这场莫名其妙的攻城战一直拖到五月份,天气骤然转暖,沼泽冻冰消融,隋炀帝眼瞅着只能重蹈老爹的覆辙无功而返。他彻夜惆怅、辗转反侧,打死也不甘心。忽然之间,段文振生前的谏言闪现脑中:“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若倾其本根,余城自克!”

呀,我当初怎么就没采纳这个法子呢?

隋炀帝顿觉灵感汹涌,拍案而起,下令宇文述、于仲文、薛世雄、崔弘升等大将绕过辽东城,率领三十万精锐直扑高句丽国都平壤,又驰令水军总管来护儿、周法尚率领四万江淮水军从山东出海,驶往平壤会合。

段文振的点子是不错,可惜此一时、彼一时也。深入敌后的斩首行动既是奇招也是险招,如果开战之初就能急袭平壤,或许能收出其不意之奇功,但经过漫长的辽东作战,高句丽人岂无戒备?稍有不慎,就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不准魏延出子午谷奇袭长安。更何况,正所谓“兵贵神速”,哪有三十万大军搞奇袭的!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