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0、一波三折的反攻

从此,明军进入了反攻阶段。

什么,用四万人进攻十四万人?

是的,就是如此不可思议的战争。当然了,此前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不是不可能,曹操破袁绍的官渡之战、东晋破后秦的淝水之战、张士诚退元军的高邮之战都是以一敌十的经典,但那是在防守中取得的胜利;以劣势兵力进攻获胜的先例也有,比如野狐岭之战,成吉思汗用十万骑兵大败金国的四十五万大军,他的小儿子拖雷又在三峰山战役用三万骑兵击破十五万金军,本朝的常遇春、傅友德、蓝玉、李成梁等名将也屡创奇迹,但都是以精锐骑兵野战机动制胜。而在狭窄多山、城池密布的朝鲜半岛上,要用四万人马进攻凭险据守的十四万敌军,难度可比前辈们大多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了稷山的案例,麻贵对如何打日本也算有底了。他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和战场威慑力,分路派出骑兵团突袭日军重镇,摆出逼迫敌军决战的态势:你若出城野战就是自找死路,你若龟缩据守我就围着不走,你若合兵援救,嘿嘿,正好给我打主力会战的机会,简称“逼迫战术”。

这一来,日军就陷入极大的被动。经过多次交手,日军诸将对明军骑兵的战斗力心知肚明,谁也不敢自找晦气。即使是不可一世的丰臣秀吉,也忌惮于强悍的明军,制定作战计划《高丽阵阵立书》严令“勿犯京城”,要求诸军不得冒进恋战。其实,丰臣秀吉最初的打算就是以打促和,趁开战初期明军兵力薄弱时偷袭制胜,迫使明朝让步,再不敢提什么征服大明的梦话了。如今进不能进、守也守得格外煎熬,日本君臣无计可施。

明军参将彭有德率1500名骑兵进逼青山城的毛利秀元部队。参加过稷山之战的毛利秀元已被吓破了胆,坐拥两万人马,竟然不敢和彭有德交战,还招呼了后方蔚山城的浅野幸长等部前来接应,然后灰溜溜地撤退了。又比如李如梅率五千骑兵进攻星州,守城的小早川秀包在碧蹄馆之战曾险些丧命于明军铁骑,所以拥有优势兵力却不敢死战,装模作样守了几日就弃城南逃。以彪悍著称的加藤清正倒是不怕邪,联合了浅野长政等人合军两万,在水原城外与同等兵力的明军干了一仗,谁想一家伙就报销了三千余人,也只能认栽开溜了。

这种不可思的战争持续到十二月,麻贵的“逼迫战术”取得完胜,日军各部纷纷败逃,最后一路逃到大海边。丰臣秀吉没想到一溃千里,暴跳如雷破口骂娘,严令诸将死守最南端的沿海堡垒,以毛利秀元守釜山,加藤清正守蔚山,黑田长政守梁山,小西行长守顺天,岛津义弘守泗川等地。

麻贵的反攻战术如此成功,不仅让丰臣秀吉气急败坏,也出乎明朝和朝鲜当局的预料,于是速胜轻敌的论调开始占据主流。尤其是朝鲜君臣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叫着把倭寇赶下大海,反正打赢了土地归朝鲜,打输了死的是明军嘛。刚大出风头的杨镐也被朝鲜人的马屁拍晕了,极力主张一战解决问题。

但作为百战名将,麻贵当然明白穷寇勿追的道理。今天从顺天到釜山乘车不过两个半小时,从釜山到蔚山不过一小时。古代没有汽车,但这些地方水路贯通,坐船驰往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十几万日军龟缩在毗邻的沿海堡垒区,又有优势水军支援,四万明军怎可能一口来个蛇吞象?

可惜明朝实行文人统军的政策,总督邢玠、经略杨镐是麻贵的顶头上司。在一片喊打喊杀的“正义声”中,身为军人的麻贵只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还是尽量做出了合理的军事部署:明军只能集中攻击一地,以把整体的兵力劣势暂时转化为局部的优势。而日军诸部以蔚山的加藤清正最为强悍,也是朝鲜人最为痛恨的屠夫,无论是“政治正确”的角度还是“擒贼擒王”的军事原则,都是当之无愧的打击目标。

讲完了思路,麻贵接着对邢玠、杨镐摆出困难:围城战的关键是围城打援,当年要不是打退了河套地区的蒙古援兵,李如松和我也困不死宁夏镇的叛军。加藤清正虽然号称“虎加藤”,但一头老虎不可怕,可怕的是群狼:蔚山周边各地的十万倭寇!他们利用太和江和海路往来,很容易就能给明军来个反包围!

邢玠、杨镐一听也头大了,史载“总督极以为忧,屡疏揭到兵部,催促闽浙南直水兵”,但一时半会也到不了啊。朝鲜人正高兴得“额首称庆,认为清正不难成擒矣”,生怕明军统帅部改变主意,朝鲜军总司令官权栗赶紧跑来拍胸脯道:怕啥,没听说过定海神针李舜臣么?有他的无敌水军在,倭寇只有作水底王八的份儿,甭想援救蔚山!

但实际上呢,自从开战初期闲山岛舰队被歼后,朝鲜水师再也未能恢复元气,史料记载“李舜臣兵止二千人……另有朝鲜水兵官李应龙领水兵五百余名,向伏岛中,不敢南视。清正亦轻视之,全不为备,欺其兵力弱也”,李舜臣的水军虽然勇猛善战,但以如此微弱的兵力,做做捣乱的水上游击队还行,想要封锁水路赴援的日军大兵团,无疑是螳臂当车。所以虽然总司令权栗拍胸脯下保证,头脑清醒的李舜臣却重演了“拒绝出海截杀加藤清正”的旧例,在整个蔚山战役期间按兵不动。

信了朝鲜人的忽悠,明军终于发动了蔚山攻击战,共计出动明军36000人,朝鲜军11500人。其中16000人马作为应变策援之军,一部分佯攻顺天、牵制小西行长部队,一部分进驻宜宁,防止日军“围魏救赵”、乘虚北犯。真正攻击蔚山的是杨镐、麻贵、权栗统帅的三万联军。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明军进攻部队实行了严格的战场纪律,到十二月二十日悄然抵达蔚山以北八十里的庆州,日军竟然还一无所知。联军为谨慎起见,再次派人侦察敌情,获得两条重要情报:一是日军在蔚山城外的制高点岛山修筑了巨型堡垒,欲破蔚山必先破岛山;二是加藤清正临时率部去了七十里外的海港西生浦接收补给,蔚山守将是第九军团的浅野幸长。听说加藤清正缺席,立志打虎的联军不免失望。但有利有弊,这也是攻陷敌营的机会。二十三日黎明,三万联军人衔枚、马裹蹄,突然疾进八十里,袭击蔚山!

其实,守将浅野幸长也非等闲之辈。他老爸浅野长政是丰臣秀吉的连襟,贵为中央政府的五奉行之首,且身兼侵朝日军总后勤部长和第九军团长。浅野幸长自己号称智勇兼备的名将,连德川家康也为之忌惮,后来不惜下毒杀之。俗面对联军的突袭,浅野幸长倒是不含糊,亲率数千精锐出城迎战。明军先锋李如梅、解生、杨登山、摆赛等将都和日军打过野战,胸有成竹,于是利用骑兵机动优势且战且退,等日军步兵大队追散了阵形,立即回马冲击掩杀,当场斩获首级四百四十余颗。浅野幸长吓得魂飞魄散,连蔚山城也不要了,率残部龟缩入岛山堡垒。留守蔚山城的几千日军来不及出逃,都被明军主力堵住围攻,在大炮轰炸、火箭焚烧之下全数倒毙。明军破城之后,迅速团团围困岛山。

岛山是一座五十多米高的小山,毗邻蔚山城,俯瞰太和江,日军在山顶修筑了十五米高的日式城堡,内外共有三层石墙(日式称呼是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每道石墙上均密布枪眼,墙内又建起高头楼阁,形成了纵深立体的火力网。堡垒外面又依山形插立了三重木栅,分别布置兵力狙击,真可谓依山靠水、攻守兼备的雄关要塞。如此完美的堡垒,不愧是“筑城名手”加藤清正、浅野幸长联手打造的杰作。他俩在日本国内领地分别修筑的熊本城、和歌山城也都名列“日本三大名城”呢。除了本城,日军还在岛山外围修筑了伴鸥亭、城隍堂、太和江三寨,分别扼守通往外地的水陆要冲。

二十四日一早,明军先对外围三寨发起进攻。参将茅国器一马当先。他手下三千步兵由浙江鸟铳手和福建藤牌兵组成,远射、近战配合默契。早在嘉靖年间,明军就在西草湾海战、双屿之战时缴获了葡萄牙和日本火绳枪,加以仿制形成了鸟铳。仅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一年,明朝的南方步兵就装备了国产鸟铳1万支。到了1571年,根据《练兵实纪》记载,戚继光的步兵营里鸟铳手比例已高达40%。第二次援朝战争爆发后,作为戚家军后裔的浙江鸟铳手大量从军,有效地弥补了明军轻火器的不足。而福建藤牌兵是明朝步兵的另一张王牌,左手持油浸老藤制成的盾牌,可挡火枪弹丸,右手持精钢长刀,翻腾迅捷、势不可挡,正是后来郑成功北伐南京、收复台湾的主力军。这两支劲旅互相配合,浙江鸟铳手火力齐射,掩护福建藤牌兵快速突击,砍倒营寨栅栏后挥刀肉搏,如同吹枯拉朽一般,一日之内就连破日军三寨,当阵斩获的首级就有六百六十一颗。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