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自隆庆和议之后,蒙古俺答汗及其后裔向大明称臣,从陕西到河北的华北边防一时缓和。但察哈尔部落(明史称“插汉部”)一向自诩为成吉思汗嫡系后裔,不满俺答汗一系独霸汗庭,于是东迁到呼伦贝尔草原。从呼伦贝尔草原出发,沿着西辽河河谷穿越大兴安岭就是比邻辽东的科尔沁草原,这里的科尔沁部落(明史称“喀喇哈部”)一向不服明朝管束。两部从此联手侵掠辽东各地,几乎年年内犯,少则一两万骑,多则十万余骑,成为明朝后期主要的蒙古边患。特别是李成梁退居二线后,东蒙两部更显猖獗,到了公元1594年四月,科尔沁部首领巴图尔甚至率五万铁骑围困了辽东首府辽阳,兵锋直指山海关附近的锦州,随后又招引察哈尔部八万骑兵助战。万历帝紧急启用宿将董一元,用空营诱敌、伏兵突击之策打败科尔沁军,方才解了大急。但此后一直到后金称霸东北,察哈尔和科尔沁部一直牵制了辽东明军主力。

如果说蒙古是近忧,女真则是大患。自从努尔哈赤被明朝任命为建州卫指挥使后,就心怀异志、扩军谋叛。早在1592年9月,努尔哈赤听说日军侵朝,就遣使朝鲜扬言道:“建州卫有马军三、四万,步军四、五万人,皆精勇惯战……愿意出兵征杀倭奴,报效皇朝”。当然,他为明朝效劳是假,想趁机来朝鲜捞一票是真,自然被拒绝了。但努尔哈赤也没闲着,趁辽东明军主力入朝作战之机,他大肆兼并女真诸部,到1593年九月爆发了著名的“九部联军之役”,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今辽宁新宾县)一举击败其他九个女真部落的联军,走出了统一女真诸部的关键一步。

明朝后院起火,救火队辽东军自然急着回老家救急。不得不暂缓对朝鲜的投入。3月10日,特派负责朝鲜事务的经略大臣宋应星报告兵部:“王京敌众城坚,道路艰难,我军急切不可下。闻倭人欲求和封贡而去,不若派得力使者与之斡旋,因势导以复王京”。3月18日,万历帝召集朝议,拍板道:“若假此退贼,可不复血刃,免我***将士劳苦,倭如恭顺,赦不穷追。”

于是,在兵部尚书石星的委派下,和平使者沈惟敬再次上阵,抵达王京。这次有李如松的大军撑腰,他的腰杆更硬了,直接要求日军退出朝鲜并交回俘虏的两位朝鲜王子。石田三成一听:这一来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几万将士的性命就白扔了,丰臣秀吉的面子往哪放啊!他赶紧表白,说没有丰臣秀吉的命令,日军不敢撤回日本。于是双方讨价还价,商定日军先送还两位王子及所有被俘朝鲜官员,并且撤离王京。同时明朝使者到日本会见丰臣秀吉,以敲定最后的版本。

4月18日,还没等到丰臣秀吉发话,日军就慌里慌张地撤出了王京,因为逃得匆忙,连剩下的八万多石粮草也留给了明军将士。李如松率明朝联军步步紧逼,19日就进城接收,随后又分道进兵。日军又在忠州的鸟岭布置重兵。这鸟岭号称朝鲜第一天险,海拔高达1017米,崇山峻岭间只通一条羊肠山道。当年朝鲜名将申砬因为放弃鸟岭不守,才让日军长驱直入攻陷王京,自己也兵败自杀。日军当然不会重复对手的错误,决心死守鸟岭,阻止明军进入王京以外的地盘。

此时恰好四川副总兵刘铤率军赶到朝鲜。他老爹刘显本是江西南昌人,年轻时逃荒到四川安家,后来成为东南抗倭名将。刘铤子承父业,长期领兵镇守巴蜀,手下一支川军骁勇善战,曾打得不可一世的缅甸人溃不成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率五千名四川步兵兼程北上,硬是靠两条腿走了万里路。就像抗美援朝时的四川籍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一样,刘铤和他的川军绝不拉稀摆带,一到朝鲜就要求主攻鸟岭。川军虽然只有五千人,但一直在巴蜀、云贵、缅甸的山区作战,个个是山地战老手。他们攀越山岭如履平地,把日军吓得目瞪口呆,一番恶战下来大破敌阵。正面激战之时,辽东军的查大受、祖承训也趁机迂回到鸟岭侧翼。日军两面受敌,慌忙弃关南逃。川军和辽东军就此展开进军竞赛,分别攻占了南部四道的绝大部分地区。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一年前日军从釜山登陆,如今近十万日军又只能龟缩在以釜山为核心的几个沿海据点了。

在战场上获得胜利后,谈判进程就快多了。沈惟敬一路监督日军南撤,然后于5月8日前往九州名护屋城面见丰臣秀吉。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隆三位奉行和小西行长也一同回国参与谈判。老来昏聩的丰臣秀吉一直被前线日军的“捷报”蒙骗,还以为是明朝求和来了,于是大大咧咧地提出“和平条件七条”:

一、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后;二、发展勘合贸易;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四、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罗罗嗦嗦一大堆,说白了最关键就是三点:第一条是要明朝和亲,第四条是要朝鲜割地,第五条和第七条是要朝鲜称臣。

开什么国际玩笑!他还以为坐了时光穿梭机,来到清朝末年了啊!纵然万历年间也算明朝晚期,但大明王朝可是铁骨铮铮,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样的条件,也亏丰臣秀吉想得出来!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一看和议要泡汤,赶紧私下找到沈惟敬商量。对沈惟敬来说,最重要的责任是为恩公石星分忧,先设法把朝鲜战事缓下来再说,至于丰臣秀吉的屁话就当屁一样放了就行。于是,两边的谈判人员达成了外交史上空前绝后的合谋:小西行长向丰臣秀吉报告说明朝使者同意七条建议;沈惟敬向明朝回报丰臣秀吉愿意称臣、请求册封,甚至伪造了日本降表。随后,小西行长又代表日本遣使北京,提出明朝正式册封后,就撤离朝鲜全境,甚至可以献出对马岛。

对这样的条件,大明和朝鲜都挺满意。接下来就是冗长繁杂的外交事务和礼仪安排了。1593年十二月,李如松凯旋班师,加爵太子太保,升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只留明军五千人留守朝鲜、监督停战。到1595年九月,日军也大部撤退回国,只待受封之后就全数回军。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