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李如松击退日军、救出部将后,深知敌众我寡、不可恋战,于是一面派飞骑召唤杨元,一面带着全军后撤。一路上边打边撤,近午时分退到了碧蹄馆。此时王京的日军也倾巢而出,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毛利元康等部蜂拥而至,碧蹄馆战场的日军已近四万之众。

碧蹄馆位于王京以北四五十里,本是王京到平壤官道的一个驿站。此地已渐入山区,东西是山丘夹峙,道旁水田密布,使得骑兵的机动优势大为弱化。所以日军主力终于追上明军,随即爆发了空前惨烈的野战。

根据明治维新时代出版的《日本外战史》记载,石田三成被明军的善战震慑,力主撤退以避兵锋。小早川隆景却道“此时撤军,彼若追击,我军则进退维谷,今日之战,我军必并力向前”,真是浪费了他的慷慨豪言,不到四千的明军怎么追击他的三万大军啊!不知实情的小早川隆景,隆重地布置了他的“主力会战”:他亲自督率本部八千人正面进攻,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的一万人马殿后跟进;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筑紫广门等部从东侧上山,夹击明军左翼;立花宗茂从西山向明军右翼迂回。

十一点左右,遮天蔽地的数万日军从三个方向发动围攻。事后李如松形容为“贼众接续愈添,分布沿山遍野,由两山夹空将我兵围住”。身陷如此凶险处境,他也绝不受制于敌,竟然集中两千精兵打起了对攻反击,大出日军意料之外。明军骑兵猛冲小早川隆景的左翼部队,几乎将敌人一举击溃,日本史料形容为“恰如海潮涌至”。小早川隆景不得不把右翼也调往增援,拼死近身恶战。殿后的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也急忙赶来助战。此时日已正午,阳光之下冰雪消融,以寡敌众的明军骑兵陷入泥泞地形,也只好撤回本阵防御。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的部队也投入正面战场,人多势众的日军开始逼入明军战阵。战至下午,连李如松也亲自上阵,根据参战的朝鲜官员记录,李如松“与手下骁将数十人亲自驰射”,副总兵(相当于军长衔)张世爵、李如柏、祖承训,参将(相当于师长衔)李宁、查大受等高级将领也都手持白刃近身肉搏。游击(相当于团长衔)李有异更是一马当先,一刀斩杀日将久野重胜,并率部击破了小早川军前锋大将井上景贞。最后他也身陷重围壮烈牺牲。将无贪生之意,士有必死之心。备受鼓舞的明军将士奋勇出击,终于把正面日军打出营外。

此时,西侧的立花宗茂军又乘虚猛攻,其猛将安东常久号称立花家的十二高手之一,并把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作为家训。他凭着悍劲直冲明军中军,竟然一直冲到了李如松的面前。但“豺狼来了有猎丨枪丨”,远处的李如梅有百步穿杨的箭法,扬手一箭就射穿了安东的咽喉,立花军见之无不心惊。另一员悍将小野成幸杀得性起,干脆脱去盔甲赤膊前冲,结果也被辽东骑士的弓箭射成了死刺猬。立花宗茂部再遭重挫,不得不彻底退出战场,由黑田长政部队接替了位置。

号称最强战队的立花宗茂也不过如此,东侧的日军部队更不用说了。碧蹄馆东侧有小河阻隔,最是泥泞难行。第一梯队的小早川秀包刚要冒头,就被明军的密集箭矢压制在山脚和小河之间,只有卧在泥地里打滚的份。好不容易冲上去的敢死队,也被明军的三眼火铳轰翻在地。苦战良久,小早川秀包见有八名家臣丧命,连家老(大名的首辅重臣)横山景义也横死阵前,只好沮丧地撤下火线。后续的毛利元康身为第七军团代理总大将(毛利辉元已告病归国),却一直没打上什么大仗,这次憋足了劲立功,勒令毛利家的武士们无畏冲锋。此时,激烈的阵地攻防战从正午延续到下午四点,明军久战疲惫,前锋部队甚至浴血奋战了十个小时之久。面对源源不绝的生力日军,李如松还能支撑下去吗?

李如松的面庞被红血和硝烟染得森然吓人。但他的双眼依然沉毅坚定:

孙子有云,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向死而生,决死得存,士之所谓也!

杨元,我等着你!

北方烟尘起,壮士又复来。

正当碧蹄馆明军作最后决死时,北方的天际杀声震天,官道上马蹄动地。杨元部队终于到了!虽然只是一千骑兵,但日军早已被明军的强悍折磨得要死要活,战斗意志也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被杨元突然一冲,正在进攻的毛利元康部队立时败溃。根据《立花家纪》记载,最惨的还是小早川秀包,休息够了正带着人马重新上阵,还没和李如松接上火呢,就被杨元的骑兵直接杀进了本阵,连他本人也被击伤落马,险些被明军割去首级,幸亏手下武士拼命护主才捡回一条性命。右翼两军溃败后,其他各军也纷纷后退集结,转换成了防御阵型。

和杨元会师之后,李如松战意不减,下令趁日军慌乱、不明虚实之机整军反击。于是战争史上的一幕奇观出现了,几千明军大张旗鼓、虚张声势,竟然逼退了几万日军,把战线又向王京方向推进了十多里。直到李如松遥望南方,又有大队日军从王京赶来赴援,众寡悬殊之势愈演愈烈,于是转而整军北撤。日军诸将惶然震惧,也不敢贸然追赶。只有立花宗茂这个二楞子打红了眼,再次率军出击,结果被杨元的生力军打了一个满地找牙,先锋户次镇林(战国名将立花道雪的亲侄子)战败身亡,余者只能怏怏退回。

下午五点多,映衬着冬日夕阳的蒙蒙血晖,明日两军各自踏上归程。此役日军坐拥至少6:1的优势兵力,却最多和明军打了个平手,损失更是倍于明军,再怎么也说过不去。但小早川隆景老奸巨滑,深谙“化腐朽为神奇”的技巧,上书给丰臣秀吉说“击败明军数万,斩首六千”云云,哄得丰臣秀吉喜出望外,把小早川隆景召回国内升为“大老”。其余诸将也都得到封赏。但他们内心也全然明白:纵然是装备火枪的优势步兵,也无法在野战中战胜骑兵。此后,日军再未敢在野战中主动挑战明军。

从明军的角度来看,从砺石岘到碧蹄馆的一系列战斗只是一场野地遭遇战,前后参战的最多只有5600名辽东骑兵,在明朝辽东军的战史上再普通不过了。根据李如松的奏报,明军在战斗中阵亡二百六十四人。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李如松回到坡州后检点兵马,发现亲卫队的子弟兵折损过半,也不由痛悼一场。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