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李如松,辽东头号名将李成梁之子。万历年间,蒙古、女真等边患日深,戚继光和李成梁号称“绝代双骄”,一个镇河北,一个镇辽东,联手镇服北疆。尤其是李成梁,威镇辽东三十年,左拳打蒙古、右掌抽女真,努尔哈赤的爷爷和老爸都死在他手上,连努尔哈赤自己也被俘当了多年李府仆童。把这作为反明理由“七大恨”之首的满清,在编修《明史》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位仇人“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

虽然在1591年初,李成梁刚好退了二线,但将门出将,他的儿子们都已成为帝国军界精英,尤其是长子李如松,深得其父骁勇善战之精髓,三十四岁就当上了山西总兵,1592年六月更成为讨伐宁夏叛乱的主帅,以土垒封城、水攻毁墙、敢死队突击的组合战术,一举拿下了“万历三大征”的第一仗。当年十一月,万历皇帝亲登皇极门会集百官,举行宁夏大捷庆典和献俘仪式,并对李如松大加封赏,一时大有赶超其父辉煌的声势。

封赏完了,活也来了。万历帝拍拍李如松的肩膀:“小李啊,可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现在你老家那疙瘩又出事啦!”,遂委任李如松为“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兼“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负起东征救朝的重任。

李如松二话不说,从宁夏战场归辽后不到十日,即率军入朝参战。出征之时,风萧萧兮江水寒,将军纵马扬鞭,慷慨赋诗曰: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公元1592年12月,李如松率大军四万渡过鸭绿江。朝鲜王李昖亲率众臣迎接,感激涕零地表示“就是挖了我的心肝肺肾,也无以报答***重恩”。但好话易说,实事难办。一谈起三件要紧事,就让李如松差点当场绝倒:

一是情报。根据朝鲜史料《宣祖实录》记载,朝鲜人打的纯粹是糊涂仗,连日军兵力都搞不清楚,国防部长尹斗寿说朝鲜半岛的日军有32万,他弟弟内政部长尹根寿却说只有5万人,实际上是15万人。至于平壤的当面之敌,朝鲜人一直坚持最多只有几千,实际上光守城的小西行长就有一万五千人。

二是军需。同样是《宣祖实录》记载,由于朝鲜饱受倭寇抢掠,加之地方行政体系完全溃乱,粮食储备仅够入朝明军应付一月,而战马的豆料更远远不足。明朝非常体谅,表示另外可以自费用白银购买朝鲜人的粮食,李昖的回答竟然是:“国俗不识货银之利,虽有银两,不得换米为军粮矣”,说白了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明军只能自己从中国国内运粮。至于弓矢、硫磺等军事物资,更是统统指望不上。

三是盟军。对于以平壤、首尔为目标的陆战,李舜臣的海上游击队帮不上忙,而各地的朝鲜义军力量分散,又被倭寇分割扫荡,也就打打酱油。可以直接支援明军的朝鲜官军只有五千余人。

没法子,到了别人的地界依然得自力更生啊!李如松立即会集诸将商议战策。打平壤可不比打宁夏:一是天时不同,打宁夏时秋高气爽,而此时正值苦寒隆冬,所以必须速战速决;二是地利不同,宁夏是平原,而平壤是江河夹峙的山城,所以难以正面强攻;三是人和不同,宁夏本是大明边镇,自可以施行攻心离间之计,而平壤的倭寇桀骜顽固,城里的朝鲜百姓也没胆子策应明军,所以只能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

三条加在一起,答案就是毛主席的教导:“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由于明朝发兵神速保密,驻扎咸镜道(朝鲜半岛东北部,和俄罗斯接壤的那块)的加藤清正部队和驻扎汉城的日军主力都不知悉,仓促间难以支援平壤。所以李如松决定集中明朝联军四万五千人,闪电突击、一举吃掉小西行长!

5、大炮破火枪,天兵克平壤

公元1593年的春节,四万明军将士没能看到彩灯焰火,没能吃上美酒佳肴,更没能和父母妻儿温馨同堂看春晚。他们在异乡的原野上,冒着纷飞的大雪,人衔枚、马裹蹄,悄然前进至平壤以北八十里的肃州城。在此三百五十年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踏着前辈的足迹,再次进入这片血与火的雪原。不知两代英魂相隔数百年,是否聚首于此?壮哉,悼哉!

直到此时,日军还毫无察觉。他们窝在平壤城里,享用着朝鲜的美女醇酒,畅想着日后的锦绣生活,一个个做着在朝鲜当地主、进大明开洋荤的美梦。只有他们的统帅小西行长面色凝重、心情低落。小西行长出身豪商世家,对赚钱的兴趣比打仗大,他的女婿对马岛藩主宗义智又垄断了日朝贸易,所以内心深处一直想见好就收。至于打进北王京、占领大明国之类的鬼话,他才不信呢!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