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皇帝和主管官员意见一致,这事就定下来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明朝精兵多在宁夏平乱,朝廷就先让辽东当局探路。

6月初,辽东巡抚派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到朝鲜义州侦探敌情。恰好有数百名日本骑兵在附近出没,把朝鲜君臣吓得不轻,佟养正看了倭寇却哈哈大笑:“若只如此,天兵一来,可以剿灭。”他可绝不是吹牛耍酷:首先日本的马种太差,号称日本最强的武田信玄的赤备骑兵,使用的马种“木曾驹”就比中国西南的马还矮小;其次日本弓箭也差,用竹子制作,又没掌握复合弓技术,所以日本弓造得比人还高,但射程却近得可怜。这样的骑兵,既做不了冲锋的重骑兵,又没有轻骑兵的骑射威力,所以战国时的西方传教士嘲笑日本骑兵是“一群骑着狗作战的猴子”。佟养正来自大明最精锐的辽东铁骑,常年和强悍的蒙古、女真骑兵干仗,所以鄙视日本骑兵也是自然。当然他不知道,倭寇的杀手锏却是步兵火枪手,正是他们造成了明军第一次平壤作战的失败。

佟养正的判断让辽东当局开始轻敌。与此同时,朝鲜使节李德馨又在辽东巡抚府邸日夜痛哭求救。于是辽东派出了一支小部队。根据朝鲜《宣祖实录》记载,6月15日,明军参将戴朝弁、游击史儒带来1029名骑兵;16日游击王守官率军506人抵达;次日副总兵祖承训又带来1319名骑兵。但就是这么三千来号人,竟然决定攻击北部日军的总部平壤城!

亲历时事的朝鲜大臣所著《乱中杂录》记载,当时朝鲜军情报局长向祖承训报告,说平壤日军主力已经南撤,城内只有千余守军,而且平壤市民随时准备杀敌报国云云。这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小西行长亲率的第一军团主力明明就在平壤城,少说也有上万人马。可惜祖承训没有间谍卫星,只能信任朝鲜人的情报,再加上朝鲜大臣一阵怂恿,自己也想立功转正,于是7月17日黎明时分,趁着大雨弥漫突袭平壤,游击史儒、千总马世龙和张国忠身先士卒,抢入城中斩杀倭寇十级。正得意间,城中街巷日军大出,火枪齐鸣,三位军官顿时身亡。明军骑兵身陷狭窄地形,又突遭优势敌军围攻,苦战不胜。做向导的五百名朝鲜军率先溃逃,城里的朝鲜市民也没有起义,反而出来不少伪军射击明军。平壤附近的黑田长政、大友义统、立花宗茂等部日军也赶来合围。

祖承训见势不妙,拼力杀开一条血路,一路北奔直过鸭绿江去了。是役明军阵亡四百余人,虽然损失不大,但让小西行长气焰大张,竟然写信给朝鲜国王劝降,说什么明军是羊群、自己是猛虎。

8月5日,败报传到北京,朝廷里的反战声浪更盛,甚至怀疑日朝通谋。万历帝派锦衣卫都指挥使黄应旸前往义州调查。朝鲜王拿出小西行长的劝降信,又拿出战争前夕丰臣秀吉想攻打大明的文书,指天发誓忠于大明。黄应旸是大特务头子,很快查明实情,回京后极力为朝鲜说好话:“朝鲜君臣,奔越草莽,宁可国灭,也不辜负天恩。不可不发兵拯救!”石星又安排朝鲜使者觐见万历帝,在朝堂之上当众恸哭。

韩剧煽情催泪的威力众所周知,万历帝随即拍板把战事升格,把战争主导权从辽东地方政府升级到兵部。有了祖承训的教训,石星认为“此贼非南方炮手不可制”,就是说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从明朝南方调来火枪部队应战。另外还要等宁夏战事平息,才能抽调北方边军到东北。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如果不能拖延日军行动,不但义州的朝鲜王室不保,鸭绿江防线也着实可危。石星正在苦苦思虑呢,不想却来了一个毛遂自荐的不速之客。

4、说客和将军

春秋战国之时,布衣出身的说客横行各国,以铁嘴利舌纵论国策、游说诸侯,操纵天下风云,佼佼者如张仪、苏秦甚至能荣任国相、颠倒乾坤。自秦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的巩固,这种“天下兴亡,匹夫一言”的事情就少了,平头百姓只有乖乖听话干活的份,除非你能考上公务员,否则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上不了朝堂。这种严密规范的官僚体制,就如同现在的高考制度一样,固然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但也难免会埋没一些怪才。

找到石星府上的就是这样一位怪才。他叫沈惟敬,浙江嘉兴人。嘉兴曾是倭寇重灾区,俞大猷灭倭的关键之战就是在嘉兴王江泾打响的。沈惟敬自称年轻时曾经从军抗倭,甚至给抗倭主帅闽浙总督胡宗宪当过幕僚,还熟识很多曾被掠往日本后逃回的朋友,所以熟悉日本国情。一通交谈下来,石星断定他是个外交奇才,正好可以借以施展“缓兵之计”。万历帝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直接封他为正四品的神机营游击将军,好歹也是个上校军衔了。沈惟敬感激涕零,一口应承了对日外交重担。

这活可不好干,空口白牙入敌营,搞不好就掉脑袋。否则也不至于问遍公务员队伍都无人愿去,只得民间招聘了。但沈惟敬确是一条好汉,带了十来个家丁就奔赴朝鲜。根据柳成龙的《惩毖录》记载,朝鲜君臣设宴招待沈惟敬时,问他没有大队天兵护送,怎敢轻赴敌营。沈惟敬却轻松自如,笑称自有妙计。在他前往平壤的路上,朝鲜官民纷纷聚众围观,直叹为“神人”也。因为在他们眼里,倭寇纠集的平壤就是有去无回的地狱啊!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沈惟敬当然没有佛陀的觉悟,但确有超绝的胆识。尽管他被很多史书斥作“市井无赖”,但这种充满冒险精神和过人胆识的“无赖”,不正是近代以来西班牙、沙俄、大英帝国等列强崛起的先锋和功臣么?

众人皆避我独往,白衣单骑闯平壤。沈惟敬,奇士也!

但沈惟敬可不是匹夫之勇。以浙江人的精明,他是不会干找死的傻事的。沈惟敬决定棋行险招,先捎信到平壤城说要和谈,而且说明只带六名随从,决无兵马陪护。小西行长闻信大惊:上回祖承训还带了三千兵马呢,你竟然搞了个手无寸铁!

他既对大明和谈抱有期望,又对沈惟敬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答应见面。9月20日,小西行长在平壤郊外迎接明使,为了保险起见,他布置了一千精兵,步骑火枪俱备。哪想到沈惟敬真的只带了六个仆人,而且在刀枪丛中言笑自如,如闲庭信步。小西行长熟读中国典籍,知道“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如今亲睹其事,不由对沈惟敬佩服得五体投地。朝鲜史料记载,被震住的小西行长对沈惟敬极其恭敬,全然不似凶神恶煞,搞得朝鲜王李昖也闻讯感慨。

至于谈话内容,沈惟敬就两个字“忽悠”,四个字“死命忽悠”。他说大明已动员天兵百万,但考虑到天有好生之德,愿意和谈息兵。当然小西行长也不是傻子,他本是商人之子,就是因为善于外交才被丰臣秀吉提拔入武士阶级,一直干到了大名。小西行长于是提出要明朝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统治权。沈惟敬点点头:咱哥俩谁跟谁啊,这事好说,我可以回京面呈圣上,不过***一向文山会海,估计至少得等上五十天。

小西行长一看有门儿,忙不迭地感谢老沈。他心里盘算着,北朝鲜的冬天天寒地冻,零下二十度的气温,乖乖,可不是他的封地肥后国(今日本九州的熊本县)武士习惯出征的;再说由于交通线被朝鲜义军和李舜臣舰队骚扰,军粮补给也吃紧。根据当时日军将领的《吉野日记》记载,平壤倭寇“形容日瘦,肌无光泽,状若恶鬼”,士气很低迷。所以即便沈惟敬是忽悠,小西行长也正好将计就计、休养生息嘛。思量完了,两人便约定停战五十天,等待明朝的回信。

沈惟敬在忽悠的同时,也仔细观察了敌情。他回到义州后,朝鲜副宰相尹根寿说探子报告平壤日军只有900人,沈惟敬大怒道:此侦探所言不实应该斩首,都他妈是这帮睁眼瞎把祖将军害得!我看要攻克平壤,至少得七万大军!

沈惟敬说的没错,光平壤城的小西行长就有一万五千人,周边城关据点还有数千倭寇。加之平壤既是陪都又是山城,城坚地险,按照《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原则,七万人恐怕都不够呢。

然而,面对鲸吞朝鲜的十五万倭寇大军,大明派来的不是“天兵百万”,也不是七万人,而只有区区三万九千人。

沈惟敬的舌头可以拖延时间,但要打退倭寇还是要靠拳头。就是这点兵马,也是兵部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凑出来的。

大明立国以来,精兵聚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蒙古,从东至西为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经过两百年的残酷拉锯战争,公元1570年,蒙古大可汗俺答汗终于向大明称臣,受封为“顺义王”,史称“隆庆和议”,九边形势大为缓和。但俺答汗死后,蒙古诸部再次分裂,纷纷进犯明朝边境,造成万历中期边患深重。雪上加霜的是,辽东的女真人也开始不老实了,建州女真部落首领努尔哈赤侵吞诸部、蠢蠢欲动。而西北四镇更是刚经过啺葜遥窒喔敉蚶铮豢赡懿斡氤手健�

所以,迟至公元1592年年底,石星才挤牙膏一般挤出了三万九千人马,分别是骑兵两万六(辽东镇骑兵一万,宣府、大同两镇骑兵各八千),步兵一万三(蓟镇步兵五千,保定京营步兵五千,江浙征募火枪手三千)。另有从缅甸战争展露头角的四川副总兵刘铤,奉命率川军五千北上,但路途万里之遥,未能参与第一次朝鲜战争。

除了费劲凑人,石星还要耗时间等人。被等的这位名叫李如松。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