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武士的野望
好景不长的是,短短五十年后,室町幕府的统治就走向了崩溃。日本的武士集团再次混战,开启了长达一百年的战国时代。
根据日本史书《续日本记》,室町幕府时期的日本有六十八个国(相当于我国的县),其中五十三个国被一百四十二个家族割据统治,基本上干个乡长就敢称大名(相当于我国的诸侯)。他们趁着幕府衰落一拥而上,热烈开展县乡级群体性械斗,打得不亦乐乎。更无语的是,他们不光在国内打架,还祸害到国外。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两家大名大内氏和细川氏同时入贡明朝,都说自己才是幕府的贸易代表,而对方是骗子,还在宁波港口大打出手,连明朝官民也多有遇害。
嘉靖皇帝拍案而起:我刚登基你就打上门来,这还了得!而且乱世中的日本也找不到人管事,于是大明干脆快刀斩乱麻,断绝了中日贸易和外交关系。
谁料一团乱麻越斩越乱,随着日本的内战愈演愈烈,很多大名家破国灭,数以千计的武士也沦为无主的浪人。这些游兵散勇只能铤而走险当起了海盗,带领日本的奸商刁民频频袭击富庶的东亚大陆沿海地区,史称“嘉靖大倭寇”。另一方面,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由于中日官方贸易断绝,很多东南沿海的中国人也干起了武装走私,甚至与倭寇勾结为害。《明史》的记载是“大抵真倭十之三,从者十之七”,著名的中国走私集团头子有私盐贩子王直、徐惟学,杭州虎跑寺的酒肉和尚徐海,逃犯许栋,落魄书生萧显、陈东等等。这两股势力相互勾搭,把大明的东南沿海搅得一塌糊涂。幸亏大明文武得力,文有闽浙总督胡宗宪,武有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奋力抗倭灭奸,保得金瓯无缺。
到了公元1567年,东南倭患终于缓解。除了前线将士的卓著战功,还有两个大环境的因素:一是这一年夏天,新君明穆宗在名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建议下改弦更张,取消海禁、力倡贸易,给了国内走私份子生路,史称“隆庆开关”;二是日本的混战也终于打出眉目,国内统治秩序趋向安定。隆庆开关后两个月,大军阀织田信长借用周朝立国岐山、统一天下的典故,给自己的首府取名为岐阜,并制作了有名的“天下布武”之印章,正式踏上统一日本之路。
在日本历史上,织田信长是类似于曹操的枭雄。他进兵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迅速成为最有希望统一日本的头号军阀。这人还有个外号“第六天魔王”。在佛教理论里,从上到下共有六层空间(术语是“六天”),第一层的老大是佛教护法“四大天王”(中国俗称四大金刚),第六层的老大是佛教的死敌“魔王”。战国时代的日本武士通常崇信佛教,比如被誉为军神的上衫谦信就自称为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就是《西游记》里用伞当法宝的那位)。另一位名将武田信玄更身兼日本佛教天台宗的掌门人,有一次,他给织田信长写战书时署名为“天台座主沙门信玄”,谁知织田信长回信署名为“第六天魔王”,桀骜不羁之态毕露无遗。织田信长说到做到,后来真烧庙灭佛,自己也改信了天主教。
连佛都敢灭,这位魔王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所以,嚣张的织田信长曾对亲信丰臣秀吉扬言,等统一日本后就要攻取大明。最搞笑的是,他垂涎大明的财富都想疯了,竟然在头盔和军旗上都印着“永乐通宝”(永乐朝铸的钱币,是东亚世界长期的国际硬通货)的图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开地下钱庄的。
公元1582年,疯狂入魔的织田终于被部将刺杀。随后几经内斗,被绰号“猴子”的丰臣秀吉摘了桃子。这家伙出自贫农之家,从织田信长的马夫一直干到统治日本的关白(日本摄政王,取自《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霍)光,然后奏天子”)。要知道,日本可不像中国是“任人唯贤”的先进国家,只要你有本事考上科举,就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刘邦、朱元璋之类甚至能当上皇帝;而日本一直是“任人唯亲”的贵族门阀体制,奉行“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下贱儿混蛋”的血统论。所以,农民出身的丰臣秀吉能跻身大位,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异数。
这种巨大的成功,让丰臣秀吉不可一世,觉得没什么自己办不到的事。但卑微的出身和传统的等级社会观念又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甚至说老妈曾被郊游的天皇诱奸,自己是天皇的私生子,拼了老脸也想漂白出身。反观同样是贫农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坦坦荡荡一直说“朕本淮右布衣”。《明史》记载,有想拍马屁的大臣故意问明太祖:“陛下是南宋大儒朱熹的后人吧?”,太祖却斩钉截铁一个字:“否!”
丰臣秀吉没有明太祖的底气和自信,所以只能渴求不断超越自我,求取更大的功绩来巩固自己。这种自卑感和自大狂并存的人,在现代精神病理学中是典型的人格分裂障碍症,行为特点是偏执和躁狂,大白话就是“神经病”。丰臣秀吉的症状早年就有显露,曾给主子织田信长写信道:“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等到统一了日本,他更是见人就表白。1586年五月,天主教日本教区副主教科埃略拜访时,丰臣秀吉就说“如今征服全国,已无他求。惟望名势遗留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将自征朝鲜和中华”,并说要建造二千只大船,请科埃略协助购买舰炮和训练水手。他又对日本王室公卿扬言:“日本国之事自不待言,尚欲号令唐国”,连给姨太太浅野氏的情书也不忘插一句“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窝在家里吹牛也罢了,但丰臣秀吉狂妄已极,竟真的遣使到琉球国、暹罗国、澳门的葡萄牙人、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政府等地宣示计划,并要求人家协助日本攻打大明。最离谱的是,公元1591年六月,丰臣秀吉竟然直接给朝鲜国王写信劝降:“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此乃吾之宿志……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这一下,可把朝鲜君臣雷得外焦里嫩!
自从明太祖敕封立国以来,朝鲜王朝一直以“事大主义”为国策,对大明比亲儿子还恭顺,“借道入明”之语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更何况日本上千年来一直打朝鲜半岛的主意,谁不知道“假途伐虢”的典故啊,恐怕你连大明的毛都没碰到就先把我朝鲜灭了。
回顾以往的倭患痛史,朝鲜国王李昖不敢掉以轻心,马上派使团去日本打探情况。按理说丰臣秀吉毫不遮掩自己的计划,朝鲜使团的情报任务应该很成功才对:公元1590年春丰臣秀吉已动员六万劳力,在靠近朝鲜的九州岛兴师动众地修筑了名护屋城,还搬到城里自称“太阁”,专心组织侵略事宜,1591年正月对各大名下达了海军征召动员令,三月又发布了陆军征召动员令。但可悲的是,朝鲜使团成员分属不同的政治派系,本着“为反对而反对”的原则交出了截然相反的报告。最后,实力更强大的派系作出了睁眼瞎的官方结论:日本不会侵朝。这个结论导致朝鲜没有进行战备动员,全国三百多个县多数都没有设防,直接帮助了日军初期的神速胜利。
干下这种混帐事的,正是朝鲜的精英集团“两班”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