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正如邓子龙所言,缅军主力逃走后,汉奸岳凤成了瓮中之鳖。刘綎率军从南京赶到后,岳凤只得投降。刘綎亲率大队人马占领陇川,又分兵进攻各土司领地。随即大汉奸岳凤和他的儿子被押往北京,在鬼头刀下结束了可耻的一生。打到1583年4月,刘綎军电卷残云,彻底清除了云南边境的缅军残部,各土邦也纷纷脱离缅甸的控制,重新投向明朝的怀抱。根据《云南北界勘察记》记载,在今天缅甸境内的大盈江畔,还留有一块刘綎竖立的“威远营碑”,谨将誓文具列于下,以慰先烈先贤:

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永远贡赋;

洗甲金沙,藏刀鬼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大明征西将军刘筑坛誓众于此,受誓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孟密安抚司,陇川宣抚司,万历十二年二月十一日立石。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公元1583年八月,刘邓大军发动惩罚战争,攻入缅甸本土。明军全线疾进,一路征服高山密林、大江恶水,摧枯拉朽般击破了缅军的层层堵截。不到一个月时间,势如破竹的明军已深入缅境数百公里,直抵阿瓦城下。

阿瓦城位于缅甸中部,是缅甸第一个朝代蒲甘王朝的都城,当时也是缅甸东吁王朝的陪都,相当于明朝南京的地位。今天,在阿瓦城旧地建立的曼德勒还是缅甸的第二大都市。镇守阿瓦的是莽应里的叔父猛勺,他一生追随莽瑞体、莽应龙两位雄主南征北战,马踏中南半岛千里河山,也算缅甸有数的名将了。但他耳闻北侵缅军大败亏输,如今又目睹大明军队兵临城下,早吓得失魂落魄,俯首请降。明军跃马扬威,要求猛勺归顺朝廷,从此不要搭理莽应里。

公元1584年,猛勺在大明的扶持下决定夺取缅甸王位。只可惜事机不密,莽应里侦知后举兵突袭阿瓦。猛勺战败后逃往云南,在半路上患病而死。莽应里为了挽回颜面,接着亲率大军攻打归顺明朝的孟密等土司。腾冲兵备按察使李材率军驰援,大败缅军于遮浪,生擒五千余人。后来更令人乍舌的是,明朝一个把总(连长)高国春只带了五百人,居然一鼓作气摧毁缅军六座营垒,打得数万缅军掉头逃窜。缅军屡战屡败、军心崩溃之势,可见一斑。灰头土脸的莽应里彻底死心,从此再不敢觊觎大明山河。

唯一值得莽应里庆幸的是,勉强保住了王位。但明缅战争是东吁王朝兴衰的转折点,经过大明的天威捶打,不可一世的缅甸已是颜面扫地、内乱四起了:刚摆平阿瓦的猛勺之乱,南面的泰国又造反了。

5、泰国版的吴三桂

吴三桂晚年起兵反清失败,从此被牢牢钉在汉奸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但如果吴三桂真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了呢?恐怕历史会给与一个完全不同的评价吧。君若不信,就看看泰国吴三桂的例子:

前面说过,老泰王的女婿彭世洛太守投降缅甸,是阿育陀耶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所以缅王莽应龙论功行赏,把彭世洛太守封为统治泰国的傀儡王。从正统角度来看,彭世洛太守就是泰国的吴三桂,十足的大泰奸一个。但吊诡的是,彭世洛太守的儿子纳黎萱却因为起兵反缅,成功地光复祖国,就被后世誉为泰国历史地位最高的“大帝”、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话说纳黎萱的老爸当上傀儡王,为了巴结缅甸主子,把八岁的儿子送到缅甸首都当人质。纳黎萱从此生长在缅甸首都,接受缅甸的文化和军事教育,直到十五岁才被放回故国。缅甸人以为同化了这少年,谁知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不满汉奸老爸的行径,一心等着缅甸人倒霉的时候。

等到缅甸挑战大明失败、国力大损,纳黎萱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公元1584年,阿瓦总督猛勺在明朝的支持下发动叛乱,莽应里调发各附庸国发兵平叛。纳黎萱当然不傻,故意拖拖拉拉、走走停停,想坐收渔人之利。远在阿瓦前线的莽应里闻讯大怒,就命留守的太子干掉纳黎萱。纳黎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虚袭入缅甸,把缅甸人历年掠来的泰国俘虏两万人全部救走,回到泰国拉杆子搞独立了。

干不过大明,还搞不定你小小泰国?

莽应里正一肚子窝囊气没处发泄呢,于是1584年、1586年两度讨伐纳黎萱。要说此时的纳黎萱实力有限,手下除了复国心切的泰国志士,就是葡萄牙雇佣火枪团、日本浪人兵团、黑人穆斯林卫队、印度来的炮手等等佣兵。面对这么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缅甸人竟然也束手无策。看来缅军果然已是强弩之末,真连泰国也搞不定了。

泰国一闹独立,南方的藩属国纷纷有样学样,搞得偌大的缅甸帝国分崩离析。莽应里这厮竟然还不知死活,为了报复明朝支持猛勺之乱,又于公元1590年北上攻打孟养和木邦。这次过程就简单多了,黔国公沐昌祚和云南巡抚吴定调集大军应战,老将邓子龙也再次出山,噼哩啪啦把缅甸人打趴下了。

闻知莽应里再次兵败,纳黎萱胆子也大了。就在明军击败缅甸的同年,他正式自称泰国国王,宣布恢复阿育陀耶王朝。公元1593年1月18日,泰缅主力会战,本来缅军占优,可他们的军事思维似乎还停留在三国演义的水平,竟然接受了纳黎萱的单挑决斗之请!要知道纳黎萱可是武功了得,他本人据说就是“泰拳”的创始人。纳黎萱骑象单挑,三两下就把缅甸太子当场斩杀。直到今天,这一天还是泰国的建军节。泰国有名的动画电影《小战象》也是讲述这段传奇的。

莽应里的一生是折腾的一生,是自作孽、不可活的一生。在大明和缅甸藩属国的轮番打击下,他的末日很快来临了。

公元1594年,新任云南巡抚陈用宾锐意进取,决心彻底解决缅甸问题。他一面缘边修筑要塞城防体系,史称“八关”(其中三关在清朝末年被划归缅甸),杜绝了缅甸入侵的可能;一面遣使泰国,要求夹攻缅甸。

泰国不和中国接壤,自然没啥利益冲突,加上要仰仗大明天威震慑对手,所以对中国的态度极为恭顺,至今也是东南亚各国中华人最受待见的国家(但和中越关系一样,例外也出在二战时期,泰国人与日本结盟,曾出兵进攻云南边境)。公元1595年夏,纳黎萱响应大明号召,第一次率军越境反攻缅甸首都勃固,同年明军参将吴显忠也进军缅北八莫,斩杀缅将。缅甸王权在南北两线夹击之下,迅速走向崩溃。缅甸南部的孟族随即发动大起义,北部的阿瓦、中部的东吁等地诸侯也割据自立,莽应里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仅仅四年后,缅甸东吁王联合泰国、阿拉干国(今缅甸西北部沿海地区)攻打缅都勃固。莽应里城破被俘,据说连王宫卫队都无人出手援救他。此后,莽应里被篡位的东吁王监禁至死。强大一时的东吁王朝也从此衰败,沦为平庸的国度。唯一值得提起的,是明末的一段后话:永历帝之死。

明朝末年,最后一位明朝皇帝永历帝逃入缅甸,遭缅王软禁。明军将领白文选、高文贵、吴子圣等先后率兵入缅,营救永历。在这段风云激荡的乱世中,纳黎萱的后人、泰国王室也响应明朝大将李定国的号召,准备出兵缅甸迎接永历帝。与此同时,大汉奸吴三桂率清军攻占云南后,也入境逼迫缅甸交人。缅甸王室内部为此发生争议,最终缅王的弟弟不惜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兄长篡位,把永历帝交给了吴三桂,缢死于昆明。

万历帝打趴缅甸以扬国威,永历帝身陷缅甸终亡国脉。两位皇帝的年号只有一字之差,命运却有天地之别,时也,命也!

话说回来,公元十六世纪末的明缅战争,明朝虽然获胜,但没有像永乐帝对付越南一样大搞灭国之战,一方面是明朝中后期国力所限,更重要的原因是明朝面临另一场更重要的大战:援助朝鲜驱逐倭寇之战,史称“抗日援朝”。

请看下一节《七年之痒:万历平倭之战》。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