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4、真龙之怒

莽应龙的死亡,并不代表明朝边患的消失,反而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冲突。因为莽应龙野心虽大,却拥有枭雄必须具备的清醒头脑,所以他柿子捡软的捏,始终不和明军正面PK。但他的儿子莽应里,却是个“心比天高、却长猪脑”的家伙,仗着继承了一笔丰厚的家业就蛮干硬上,直接捋了大明的龙须。

让人无语的是,这次事变的始作俑者还是大汉奸岳凤。

岳凤不愧是奸商出身,投机本领高超。他早早就向缅甸太子莽应里投怀送抱,所以等莽应里即位后大受重用。仗着有新王撑腰,岳凤大肆侵吞周围的木邦、干崖等地,引起了木邦土司的强烈不满。莽应里继续拉偏架,于公元1582年派王弟率大军攻占木邦。木邦土司带着妻儿老小逃归大明。狂妄的缅军一路追杀,一直打到明军驻守的要塞姚关(今云南保山施甸县),还焚烧了附近的商贸集镇顺宁。

姚关是明军在高黎贡山防线的要地,顺宁是大明直接统治的重镇,缅军的悍然侵犯直接触及了明朝的底线。但莽应里“没有最狂,只有更狂”,以为明朝不过如此,竟于1582年冬天派出大军进犯云南。此战规模空前,缅军精锐尽出,莽应里的叔父猛别、弟弟阿瓦为主帅,汉奸岳凤为向导前驱,缅甸征服的各附庸国也遣军从征,兵力规模达数十万,甚至超越了莽应龙时代的兵势!

莽应里的线性思维是:我的兵比老爸多,所以我的成就也应该比老爸高!这次我定要打下云南,创造比老爸更辉煌的战绩!

公元1583年初,形势急剧恶化,缅军先锋六万突破高黎贡山防线据点孟淋寨(今云南龙陵县),明军寡不敌众,指挥使(旅长)吴继勋、千户(团长)祁维垣战死。面向云南内地的大门洞开。云南当局紧急动员汉军、土司军数万,分道迎敌:按察副使胡心得镇守腾冲城,作为前沿重心;参政赵睿镇蒙化,陆通霄镇赵州,佥事杨际熙镇永昌,作为犄角;黔国公沐昌祚移驻洱海,云南巡抚刘世曾进驻楚雄,作为后盾。在上述纵深防御体系之外,又派参将胡大宾、监军副使傅宠等人主动袭扰缅军,迟滞其攻势。

明军诸将中,有一位邓川(今云南大理州洱源县)土司何钰是岳凤的连襟。他派使者劝告岳凤改邪归正,不要跟着外敌一条道走到黑。岳凤却直接把使者绑了交给莽应里。也难怪岳凤执迷不悟,此时缅军兵雄势大,大有打下云南、让他做汪精卫的可能呢。

但接下来的作战进程大出岳凤的预料。数十万缅军被牢牢堵在高黎贡山一带,长驱直入的计划成了黄粱一梦;而云南明军经过大小十多次战斗,斩首缅军一千六百多级,连缅军主帅之一、莽应里的叔父猛别也马失前蹄,被砍去了脑袋。

更让岳凤意外的是,大明朝廷好像突然睡醒了,这一回不再拖泥带水、敷衍了事,而是迅速调集了江南、西南各地的军队,火速赶到了云南。二月底,南京威远营参将刘綎进抵腾冲,武靖参将邓子龙增援永昌,各路明军齐聚滇西,缅军已无机可乘。莽应里见势不妙,忙下令收缩兵力退至姚关以南,集结十多万精兵待战。

一直打瞌睡的巨龙,咋就突然醒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大明万历皇帝——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帝王之一。

客观地说,万历帝是一个不幸的人。他贵为嘉靖帝的嫡孙,但因为嘉靖晚年沉迷修道,不知听了什么封建迷信的说法,竟然厌恶有孙子,所以无人敢向他报告万历的出生。直到爷爷驾崩,五岁的万历才有了自己的名字。更不幸的是,几年后万历又丧父,懵懵懂懂地当上了儿皇帝。随后的十年,名相张居正一手专政,虽然打造出新政中兴的盛世,但也让万历成了提线木偶。直到缅军大举入犯的前夕,公元1582年六月张居正去世,十九岁的万历帝才终于亲政,而最不幸的是,万历帝还是个残疾人!根据定陵考古,万历遗骨的左脚短了两厘米,算得上二级伤残人士了,这也直接导致他后来很少参加朝会,被世人扣上“不理朝政”的帽子,后世甚至流行“明亡于万历”的说法。

但我以为,尽管被张居正的光芒遮掩,尽管被后世人低估,万历皇帝确实是一位身残志坚、睿智有为的好皇帝!他孝敬父母,被誉为“古今帝王之孝所稀有也”;他专情至爱,和郑贵妃白发偕老、相濡以沫;最重要的是,他在位的四十六年是明朝最繁荣的时期,即使到了晚年他因病退隐宫中,依然一手组织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保持了大明帝国的声威。纵观历朝历代,一个王朝建立两百余年后,还能保持繁荣昌盛、威望不坠的,除了强汉,也就是大明万历帝了。

而1583年的缅甸入犯,正是万历亲政后面临的第一次考验。年青气盛的他,决心改变张居正时期“目光向内谋发展、韬光养晦不打仗”的方针,决心用一场胜利重塑帝国的威望,也树立自己的权威。他挥出的双拳就是“刘邓大军”:万历朝的名将刘綎和邓子龙。

说来很有意思,这次战争可以说是三个江西人的战斗:因为刘綎、邓子龙都是岳凤的江西老乡。

刘綎是将门虎子。他老爸刘显是与戚继光、俞大猷齐名的抗倭名将,官至广东总兵、追封太子太保。按照明朝世袭军制,刘綎继承了老爸打造的虎狼之师,善使一把百斤重的镔铁长刀,而且战到兴起就脱去衣甲、赤身肉搏,人送外号“刘大刀”,《明史》赞为“诸将中最骁勇”。此次征缅之战,刘綎才二十多岁,意气风发、发誓要一战成名。

邓子龙则是一员老将,和刘綎的老爸同辈,征缅时已经六十岁了。但他老当益壮,竟然抢在棒小伙刘綎前面打响了头炮。公元1583年十月底,缅军率先发动攻势,在木邦土司罕虔的引导下抢渡怒江,猛攻姚关。邓子龙洞察全局,认为岳凤虽是大乱祸首,但已退守老巢陇川,而姚关之战是当务之急,“破罕虔则岳凤为囊中物,不足虑矣”,于是带着三千江西子弟兵急速进援。

十一月三日,两军在姚关前摆开决战阵势。缅军按照中南半岛的传统战术,先出动数以百计的战象,排成浩荡的象阵猛冲明军,然后以数万步兵狂呼跟进。其声势之浩大,大家可以再看一遍《指环王3》里魔军象阵的片断。

但中国军队早就有打大象的经验了:一是挖坑,比如隋文帝时,将军刘方征讨林邑国(今越南中部),隋军佯退引诱林邑战象跌入陷阱,一举破敌;二是惊吓,诸葛亮南征时制造老虎、狮子模型,吓得孟获的大象掉头就逃;三是远程打击,北宋讨伐南唐时,南唐从大理国高薪聘来几十头大象军团,结果宋军集结了数百只重型床弩,把大象射成了蜂窝。到了明朝,随着火器的大规模装,技法更加高超,明初名将沐英征伐云南,就是用火枪三排轮射的战法轰跑了敌方战象。

邓子龙熟知上述战例,把主力设伏于山林草坡,派一支轻骑诱使敌军进入埋伏。大象军正狂呼咆哮着追赶时,明军伏兵四起,火器突发,战象纷纷中弹倒毙,剩下来的也被巨大的火器轰鸣声和升腾的硝烟惊吓,转身冲散了缅军步兵。缅军被杀得尸横遍野,仓皇逃走,带路党罕虔也被当场斩杀。两个月后,邓子龙追至湾甸,再度大胜,一直打进木邦的地界。缅军退据到制高点三尖山,用几百名枪法精悍的葡萄牙雇佣兵封锁山口。邓子龙略施小计,一面用重金买通见钱眼开的佣兵,一面派敢死队攀上险峻的后山,前攻后击一举破敌。三战三捷之后,缅军已被赶出云南。

在当年的姚关战场(今云南施甸县姚关镇外的龟山),还屹立着祭祀邓子龙的“忠烈祠”,旁边还有一座“烹象亭”,石碑上刻着“万历十一年擒缅象千余,烹以享士。”

壮志饥餐大象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邓子龙,好一位老将军!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2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