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12、复国之梦

客观地说,唐高宗是一个被忽视和低估的皇帝。他前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后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在两大巨星的交相辉映下难免显得黯淡;但正是在他的治下,大唐帝国西灭突厥、东灭高句丽,统辖疆域达到了最大!

但不幸的是,唐高宗并不是被命运垂青的幸运儿,甚至可以说受到了命运的戏弄:正当他取得了征服西突厥汗国的伟大功勋时,无法抵御的病魔却突然来袭。从显庆年间(656年~661年)开始,他罹患了严重的头风病,为此召集了包括东罗马帝国医生在内的全球医界精英,却也无能为力,到后来搞得眼睛几乎都瞎了。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下,唐高宗不但无力继续推进伟大的事业,反而大权旁落,导致中国历史出现一个空前决后的变局:武则天的女主摄政时代。

武则天,堪称历史上最有眼光、最有手腕、最有地位的女人。先不论功过是非,至少她的深沉心机和过人头脑足以为世人敬畏。这一切天赋,也许都继承自她的父亲武士彠。

武士彠的家族出自山西文水县,祖上四代都只当过地方小官,到了他这一辈更惨,只是平头百姓一个,不得已干起了木材商人的行当。要知道古人的社会地位秩序是“士农工商”,商人再有钱也是最受歧视的。隋朝法律规定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担任军官。但武士彠是个机灵人,一边低头做事、闷声发财,一边时刻寻觅着攀龙附凤、改变命运的机会。

到了隋朝末年,战乱四起,别人都躲着不服兵役,武士彠却敏锐地抓住了政府军不论出身、广募豪杰的机会,谋得了府军队正的军职。这个职务相当于连长,虽然连芝麻官也不如,却总算进入了体制内。作为商人,武士彠当然明白“人脉就是生产力”的道理,从此利用积累的财力广交军政高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原留守李渊。

李渊起兵后,武士彠作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倾尽家财,赞助李家革命事业。我猜他一定读过三国:当年刘备被吕布打得全军覆没,徐州大商人糜竺却用全部身家支持他复起。后来糜竺的妹妹成了刘备的正妻,他自己也成为蜀汉元老,官职爵位比诸葛亮还高。结果证明,武士彠的投资眼光比糜竺还高,李渊成了一统天下的皇帝,武士彠也被列为“太原元谋勋效功臣”的第二等,后来还高封为一品应国公。

美中不足的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了,唐太宗清洗老爸的亲信,武士彠被贬到边远的利州(今四川广元)当都督,最后郁郁而终。正是在四川的时候,武则天出生了。她在清丽的蜀地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出落得美丽动人。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被选入唐太宗的后宫。太宗驾崩后,武则天按照规矩出家为尼,唐高宗却将其纳入后宫。最近热播的后宫大戏《甑环传》,其实就是以武则天为甑环原型:当时后宫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争霸,武则天狠辣地周旋其间,先是依仗王皇后击败萧淑妃,然后不惜亲手掐死刚出生的女儿,嫁祸于王皇后,终于抢到了皇后宝座。此后,武则天运用宫心计演出了步步惊心的大戏,逐渐镬取了朝政大权。到了公元675年4月,由于唐高宗的病痛愈发厉害,下诏让“武后摄政”,武则天更是大步踏上了激烈的夺权之路。中枢生变,天下动摇,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顿时陷入多事之秋。唐朝宫廷的巨大变故,让“别有用心”的突厥贵族嗅到了兴奋的气息。

多少年来,突厥汗国的遗民们一直在哀叹:

我们伟大而勇武的祖先啊,曾经征服了西方和东方的国家和人民,享受着波斯、粟特、中国、拜占庭等诸城邦的进贡,享受着北方游牧人、东方渔猎人的追随,武士千群,马踏天下,那是何等的荣耀呵!

但那辉煌之塔却随着唐的崛起而轰然倒塌。唐人的突袭,可汗王族的分裂,瘟疫和风雪的袭击,薛延陀等属部的叛乱,天灾人祸,一时俱起,如日中天的大突厥汗国,竟在三十年间被唐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即贺鲁)俱成俘虏。灭国之人,或死或降,别无他路。有胆敢叛唐自立者,也是以卵击石,自取灭绝。可怜可叹可恨哪!

国有兴衰,人有荣辱,亡国的突厥人暗自期待着有复国的一天。他们感到天道循环,大唐竟然也是日薄西山,穷途末路,我等突厥人,伟大可汗的后裔们,怎能不趁势奋起搏取自由,甚至一雪前耻!他们觉得帝国轻则动荡收缩,重则天下大乱,无论如何都是趁机翻身的好机会。

公元677年,西突厥大贵族阿史那.都支率先发难,鼓动西突厥各部落叛唐,发展到公元679年,竟然勾结新兴的吐蕃进犯安西都护府。东突厥人也不甘寂寞,公元679年十月,东突厥王后家族的后裔阿史德.温傅、阿史德.奉职率众反叛,拥立王族后裔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一时之间,安置在北疆二十四州的突厥酋长群起响应,叛者达数十万。

正所谓“英雄造时势”,面对汹涌的叛乱风潮,唐朝一开始还能应付,主要是靠了神人裴行俭,以及他提携的王方翼、程务挺、黑齿常之三位名将。

裴行俭是文武双全、出将入相的光辉典范。他年轻时师从军神苏定方,学得兵法真谛,被师父高度评价为“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但随后跟着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被贬到荒远的西域为官。裴行俭毫不颓废,扎根边疆十多年,一直干到安西大都护。因政绩突出,他被召回朝廷搞组织人事工作。当时有大臣向他推荐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裴行俭接见他们后,评价道:“杨炯还算沉稳,可以当县令,其他人太过浮躁,恐怕会不得好死”,最后竟然全部应验!

正是这位神奇的裴行俭力挽狂澜,挂帅压制了东西突厥人的叛乱。

裴行俭征讨西突厥的先锋是王方翼。王方翼本是王皇后的堂哥,但其发迹绝非裙带关系,全凭他是一条硬汉。王方翼年青时就不惧刑法株连,毅然到刑场为好友收尸,赢得义士美名。后来王皇后被废,他也受到连累,贬到西部。公元678年,西突厥贵族叛乱后,王方翼临危受命,孤军深入到以前的西突厥可汗驻地碎叶城,仅用两个月时间就修筑起十二座城门的城堡,而且深得军事工程学的精妙,史载“皆屈曲作隐伏出滑之状”,极大地震慑了叛军。随后,主帅裴行俭巧使“假途伐虢”之计,打着护送波斯王子西行复国、抗击阿拉伯帝国侵略的旗号,率王方翼等大军进入西域腹地,突然袭击叛军据点,生擒了阿史那.都支。

公元682年,西突厥王族后裔阿史那.车薄啜又造反,围攻天山重镇弓月城。王方翼率军急趋,与叛军大战于伊犁河畔,一直追击到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谁料想,哈萨克草原的咽面部落(据说是北匈奴人的后裔)十万骑兵赶来援助车薄啜,而唐军只有万余骑兵!此战极其惨烈,王方翼身先士卒、率众冲锋,臂中流矢而不顾,硬碰硬地击退了咽面人的强攻。随后,唐军中的蕃兵想投敌反水,王方翼以开会为名将其尽数斩首示众。坚守数日后,沙尘暴突然爆发,敌军纷纷躲避风沙,王方翼却不惧险恶的天气,率全军擂鼓猛攻,一举斩首七千,生擒贵族三百余人。

压下了西突厥的乱子,裴行俭又出讨东突厥。

相对于西突厥人的分散行事,东突厥人在叛乱初期就形成了统一的领导核心,所以一时声势壮大,击败了唐朝单于都护府的讨伐,连老将萧嗣业(就是苏定方西征的先锋名将)也因兵败被流放广西。唐朝大惊之后,于公元680年,派裴行俭率领丰州都督程务挺(开国名将程名振之子)等诸道大军三十余万进讨。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