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是啊,一旦战斗稍有闪失,就可能担上违诏之罪、害人之名!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于是众将都沉默了。但静寂只是片刻,军帐里随即响起主帅李靖低沉威严的决断:“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兵法》阐述的这一条军事原则,纵观古今中外数千年名将如云,但又有几人敢于实践?

李靖,真军神也。

作为对这一冒险决定的担当,李靖决定亲率一万精骑为前锋,令徐世勣率大军继后。唐军趁一个大雪弥漫的夜晚出发,向铁山疾驰而去。一路上突厥人果然毫无戒备,李靖将路上遇到的一千多家突厥牧民全部俘虏,既保密了消息,又获得了向导。二月初八清晨,唐军抵达铁山外围。当时浓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于是李靖让大军待命,命偏将苏定方率两百骑兵前去侦察敌情。

苏定方是河北人,十四岁就随父参加隋末混战,后来投奔于窦建德、刘黑闼帐下,史载“攻城陷阵,定方每有战功”,是一员出名的悍将。刘黑闼兵败身死后,苏定方归隐乡里,直到公元627年突厥犯边,大唐广募豪杰从军卫国,三十五岁的他才再次出山。

在李靖的手下,苏定方虽然职衔不高,但很快显露出老兵悍将本色,深受欣赏。此次,他率两百勇士在浓雾掩护下长驱疾进,把突厥人的虚实探得一干二净。当抵达颉利的牙帐七里外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大雾竟然突然消散!朗朗晴空,阳光普照。对这支小侦察队来说,这是最坏的天气。苏定方深陷于二十万突厥人的海洋中,白昼之下无路可遁!

怎么办?如果立即夺路而逃,侦察队倒有可能逃出生天,但被惊动的突厥人必然备战,唐军主力的突袭计划就失败了!

电光火石的一瞬间,苏定方没有夺路而逃,反而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

我们的方向,不是后撤,而是前进!

我们的目标,就是颉利的大营!

他率领两百骑士呐喊驰骋,直奔着颉利的帐篷杀去。睡眼惺忪的突厥人措手不及,也搞不清来了多少敌军,一时间抵挡不住,竟让两百唐军冲入了可汗营地。颉利被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跨上坐骑,弃军向西逃去。被打掉了指挥中枢的突厥人,就此失去了抵抗能力。遥望见战火升腾的李靖,立即率全军猛进,突厥军被斩首上万,被俘男女多达十余万,所有牲畜粮秣也都落入唐军之手。

颉利带着残部仓惶逃往大漠,却又被徐世勣兜了个正着。面对严阵以待的唐军,突厥的酋长贵族们彻底失去了信心,带着五万多部众俯首投降。几乎成了光杆司令的颉利,连老婆儿子也全部丢光,只带了几骑亲随折向西南方向,投奔贺兰山畔的突厥诸侯王苏尼失。

苏尼失是颉利可汗的亲舅舅。俗话说“娘亲舅大”,颉利可汗对别人刻薄,对这舅舅却很够情义,给他五万户部众,驻扎于肥美的塞上江南宁夏平原。颉利可汗到了苏尼失的地盘,总算缓过劲来,便谋划着联络青海的吐谷浑王国,一起找大唐报仇。谁料唐军是四面张网,岂有网开一面的道理!任城王李道宗早已率部在灵州等候多时,团团包围了苏尼失的驻地。颉利可汗惊惧之下,悄悄带着数骑亲随趁夜逃走,想藏匿入贺兰山的荒谷。苏尼失也顾不上什么主臣之义、舅甥之情了,赶紧派兵把他抓回来,乖乖地献给了唐军,并率领属下的十多万突厥人一起归降了朝廷。

自此,十万唐军六道出击,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转战万里,擒获大汗颉利,斩俘突厥人众三十万,一举摧毁了立国百年的东突厥汗国。

于如何处置突厥降众,朝臣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议。以名臣魏征为代表的多数人认为“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如果收容)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还举出五胡乱华的例证:“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晋)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馀年,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但以温彦博为代表的怀柔派认为:“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还拿出孔子的话“有教无类”,力劝唐太宗收容突厥。

大家都知道,魏征是唐太宗的明镜,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但这一次,唐太宗反而支持温彦博的意见,用唐太宗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但自相矛盾的是,三年前渭桥之盟时,唐太宗说过另一番截然相反的话:“戎狄人面兽心,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为何如此?

只因时移势易矣。关于北征的伟大胜利所造成的震撼,可见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的评价:“一个受到震撼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唐太宗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而是扭转形势,战胜他们,并使他们害怕中国。”

所以,当年三月,畏惧的四夷君长就上书请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在游牧民的意识世界里,“天”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神,“天可汗”就是像天一样的最高权威。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新尊号,就意味着他不仅是中原华夏的皇帝,也是四方异族的共主了。正因如此,唐太宗决定以“天”一般辽阔的胸怀,对突厥余部进行了善后处置:

对于元凶大恶的颉利可汗,赦而不杀,还封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任其在长安度过余生;对于率众归降的突利、苏尼失等突厥显贵,均推恩厚赐,其他酋长豪强担任五品以上朝廷命官者达百余人,其中的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等更成为唐军名将;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的边境上,为二十万突厥俘虏设立了十州之地妥善安置。

后来的事实证明,正如唐太宗所言“中华既安,则四夷自服”,东突厥的降人们在盛唐的强盛国势下安分守己,并作为大唐帝国的一份子,为帝国的持续辉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十年后,东突厥后裔立下的《阙特勤碑》如此讲述:“突厥的伯克们(即贵族)拥有了唐朝的官衔,并听从于唐朝可汗,为其服务五十年之久。为了唐人的利益,他们向东远征到日出之处,向西则远征至铁门。为了唐朝可汗的利益,他们征服了许多国家。”

此时此刻,天可汗唐太宗的心绪,也许只有用他自己的一首诗才能表达: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