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次搞事的是敕勒人。这些部落广泛分布在蒙古高原到中亚草原,分别隶属于东西两大突厥汗国,一直跟着突厥可汗们打家劫舍发洋财,但被老大打耳光也是常有的事。积怨久了,小弟们对老大翻脸是必然的事。公元627年底,原本隶属于西突厥汗国的薛延陀部落,赌气跑到漠北投靠东突厥颉利可汗。没想到颉利也不是好东西,刚从唐朝捞了一大票回来,竟然还不满足,还想把这些难民的穷骨头也榨出油来。薛延陀部落酋长夷男只好再次叛乱。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草原世界里,突厥可汗的威望已经延续了近百年,颉利可汗也依然拥有最肥美的牧场和最强大的铁骑。所以,掂量了自己的分量后,夷男不敢妄称可汗(相当于皇帝),用了叶护(相当于亲王)的称号,只期望做一个割据的地方诸侯。

他想不到的是,天上真会掉馅饼。远方的大唐皇帝竟然不远万里,派人来册封他当可汗!

为了表达对薛延陀的重视,唐太宗派出的册封使者是亲妹夫乔师望。对于重视血统身份的薛延陀人而言,这是无上的荣耀,怎能不感激涕零!而且乔师望虽然在史书上没有专门的立传,但也不是等闲之辈,后来安西都护府的首任长官就是他。这位皇亲国戚历经艰难,冒险穿越了敌国东突厥的广大领地,成功抵达漠北,这个奇迹本身就说服了夷男:唐人是值得敬畏和跟随的,对他们而言,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于是,喜出望外的薛延陀部落率先成为大唐的忠实小弟。有了唐朝这面大旗,漠北的地头蛇回纥、拔野古等部落也加入叛乱。

啥,薛延陀也敢称可汗?

颉利可汗大怒,就派侄子突利可汗率军镇压,谁料打了一个大败仗。这颉利和突利名为叔侄,实际上颉利一直怀疑突利亲唐,加上颉利可汗贪财,喜欢重用善于经商敛财的西域胡人,而突利以正宗突厥人的利益代言人自居,经常加以抨击,两者的矛盾更为尖锐。这次突利丧师辱国,颉利可汗趁机发飙,把突利吊起来暴打一顿。突利可汗又羞又气,回到东边封地后也起兵造反,还遣使向结拜兄弟唐太宗称臣求援。

颉利还嫌不够折腾。这时西突厥汗国统叶护可汗派人迎娶大唐公主,颉利可汗担心两国结盟,于是遣使威胁统叶护道“迎娶公主必须从东突厥境内经过”。啥,娶个媳妇还得你先验货?搞得统叶护很生气,两国关系交恶。

北、东、西三面树敌,颉利可汗终于落入了唐太宗的圈套。

公元629年十一月,唐太宗终于发动了伟大的远征。六路出征的阵容凝聚了帝国军队的精华: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副手是尉迟敬德;并州总管徐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副手是张公瑾;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副手是秦叔宝;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副手是张宝相;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副手是程知节;灵州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副手是段志玄。

为了确保大战的顺利,唐太宗做出了极其缜密的政治思考和军事部署。

首先是人事上的精妙安排。各路军队的主帅几乎都是李渊时代的老资格开国名将,其中李道宗是唐太宗的堂兄弟,柴绍是唐太宗的妹夫,身份和资历都很高,而李靖、徐世勣也是独挡一面的开国元勋,薛万彻更不用说了,以前甚至是李建成的旧部。唐太宗要全力以赴平定突厥,就必须利用这些人的能力和威望。然而,他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此时距离玄武门之变不到三年,可以说政治敏感期尚未消退,唐太宗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很可能随着北征战事的波折而受影响。所以,为了保证远征军的绝对忠诚,他给各路主帅配备的副手全都是他当秦王时的家臣旧部,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参与功臣。当然了,这种人事安排也是为了发挥“传帮带”的效果,让老将们帮助秦府将领成长,为未来帝国军队的新老换代打好基础。最后,唐太宗明确了六路大军在指挥上统一归属李靖,免除了多头指挥的弊病。

韩信曾评价刘邦“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唐太宗明显比刘邦厉害,不仅善于带兵,而且精通御将之道!

做好了人事安排,接下来就是战争部署。唐太宗组织了御前军事会议,商定了作战方案:

李靖部队从山西北上突袭颉利可汗的驻地,实施斩首行动;徐世勣部队长驱直入东突厥腹地,狙击颉利的援军,并断绝其北逃之路;柴绍部队负责警戒黄河沿岸,防止突厥军狗急跳墙对关中进行反扑;李道宗部队从宁夏西进,断绝东突厥人的西逃之路;卫孝杰部队负责在幽燕地区切断突厥人的东逃之路;薛万彻部队则从辽西出击突厥后方,同时策应并监督突利的军队。

这六路唐军虽然总共只有十万余人,但是战役部署的空间极其宏大严密,简而言之就是“两个拳头+四道篱笆”。其中,李靖和徐世勣是双拳,肩负着消灭颉利本部的关键使命。李靖从山西正面进攻,徐世勣在内蒙古迂回包抄,给颉利一个前后夹击。其他四路军队负责在外围扎起篱笆墙,封锁战场、狙击援军,并做好捕捉漏网之鱼的准备。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