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四一大早,李渊就在临湖殿召集了宰相裴寂、副宰相萧瑀、陈叔达等当朝重臣,准备等三个儿子到齐后处理问题。他等得有些无聊,于是在殿旁的湖里划船取乐。湖畔花柳浓,桨声波影动。李渊表面上享受着宁静休憩,内心却有一种不安的骚动:一边是从无大错的长子建成,一边是屡立奇功的老二世民,取谁舍谁呢?但无论如何,不能再任着儿子们争斗下去,今天我必须做个了断了!
李渊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李世民会替他做这个艰难的了断。
李世民早早就来到皇宫的玄武门。由于是皇宫重地,他只能带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十余亲随。但这十余人,个个都是以一敌百的武林高手,放在中国历史上也都算得上名将,堪称史上最豪华的杀手团。
不久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到了。他俩为了保险起见,带来了两千卫兵。但日防夜防、卧底难防,玄武门守将常何本是李建成的旧部,但早已暗中投靠了李世民,以皇宫禁地为名把卫队挡在了玄武门外。此刻的玄武门内,只有三兄弟及少数亲随。他们在玄武门内相望无言,缓缓地向临湖殿而去,无声地走向命运的牌局。
忽然间,李元吉的第六感灵光乍现,觉得李世民全身弥漫着杀气,于是招呼李建成一起策马出宫。李世民等人紧追上去,李元吉心知不妙,拔出弓箭,但惊惶之下连续三次都不能张满弓弦。反观李世民却是艺高人胆大、手黑心冷静,置李元吉的攻击于不顾,一箭就射杀了头号大敌李建成。混战中,太子党和齐王府亲随合成了二打一的优势,李世民情急之下退入树林,被树枝刮下马去。李元吉眼疾手快,直扑过来夺掉李世民的硬弓,就势要用弓弦勒死他。说时迟,那时快,尉迟敬德正好率领数十精骑赶来增援,跃马大喝吓跑了李元吉。他一直追到武德殿外,亲手射杀了李元吉。
玄武门内变乱骤起,但规模其实相当之小,只是几十号人的聚众斗殴罢了。所以,直到李建成和李元吉丧命后,这场小规模械斗的消息才传到宫外。太子卫队队长冯立、副队长薛万彻、齐王府卫队长谢叔方听说主公遇刺,叹息道:“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于是率领两千卫兵冲向玄武门。冯立、薛万彻、谢叔方都是猛将,如能带兵入宫,不光会杀死李世民报仇,恐怕乱兵之中连李渊也难逃一劫。
千钧一发之际,秦王府高手张公谨赶到了玄武门。他是有虎胆之人。当初李世民对杀兄之计犹豫不决,找来神棍烧龟甲以卜吉凶,恰巧张公瑾看见,竟然拿起龟甲扔在地上,情急之下还狠狠批评了李世民一顿,这才坚定了李世民的决心。张公谨连李世民都不忌讳,又岂会临阵脱逃!他虽是孤身一人,却冒着太子党的如雨飞箭,凭着天生神力关上大门,并向目瞪口呆的禁卫军士兵大喊平叛。
这一喊,就给守门的禁卫军出了道难题。史书记载,很多禁卫军将士认为“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也就是说,哪有“神仙打架、闲人操心”的道理,不如坐山观虎斗,等到哪位王子获胜或者唐高祖下诏,再参战不迟。但禁卫军头领敬君弘是个奉公尽职的优秀公务员,认定了这是一起聚众冲击中央机关的群体性事件,下令武装抵抗太子党(也有史书暗示,敬君弘其实已被李世民收买了)。这一来,双方就在玄武门僵持不下,为李世民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时间。
在这短暂的缓冲期里,李世民干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逼宫。他派尉迟敬德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兵闯入了临湖殿,对刚从船里上岸的李渊叫道:“太子、齐王作乱,秦王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李渊顿觉眼前一黑,对几位重臣叹道:“不图今日乃见此事!”
理论上讲,李世民带入宫中的武装不到百人,只要李渊痛下决断,还是有可能掌握局势的。但他心中满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和苍凉:三个儿子就剩下李世民一人了,难道能自己断自己的命脉么?此时,左右近臣见大局已定,也纷纷劝李渊承认现实。于是李渊写下亲笔手敕,命李世民统掌天下兵权,派遣宇文士及、裴矩外出宣告,尉迟敬德又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脑袋去示威,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这才土崩瓦解。冯立和薛万彻只得长叹一声,逃窜于山野。
玄武门之变,用血雨腥风的一天斩断了纠缠多年的死结,换来大唐帝国的百年辉煌未来。从大历史的高度来看,似乎是值得肯定的。若干年后,李世民平定四夷,成为诸国万邦顶礼膜拜的“天可汗”,志得意满之际曾在玄武门大宴群臣,写下《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珮满,丹墀衮绂连。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
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
粤余君万国,还惭抚八埏。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
春风得意的李世民借诗抒发歌舞升平、万邦咸宁的盛世豪情时,一定会想起当年那个鲜血染红的日子。他也一定觉得,自己的成绩足以证明当初那个选择的正确。
夺权胜利后,李世民尊李渊为太上皇,实际上软禁了父亲。八月九日,李世民正式登基继位,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与其说赢得了皇位,不如说是接手了一个烫手的火炉,深陷于严峻的内忧外患。对内,如何处置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对外,如何应对迫在眉睫的突厥入侵?这两个问题处理得稍有不慎,都会让他成为短命皇帝。
由于李家兄弟的常年争斗,双方的部属都成了不折不扣的仇敌,所以秦王府诸人要求把东宫和齐王府的人斩尽杀绝。唐太宗当然知道“斩草除根”的权谋之术,但他更明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堂堂正道。细细数来,在玄武门事件中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们,譬如尉迟敬德(刘武周的旧部)、屈突通(隋朝降将)、张士贵(本是号称“忽峍贼”的山贼首领),以及源自瓦岗军的秦叔宝、程知节等人,又有哪个不是来自对手的阵营呢?
于是,为了个人的权力,唐太宗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全部杀了,包括尚在襁褓的婴儿;但为了帝国的利益,他却赦免了东宫和齐王府的文武臣僚,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名士魏征,也包括冯立、薛万彻这种刀剑相向、差点要了自己性命的仇敌!
在审判会上,唐太宗质问冯立:“当日你带兵杀我,今天落到我手里,凭什么逃脱死罪!”冯立正色对道:“侍奉主公,就要有牺牲性命的觉悟。所以玄武门之时,我只知为主效忠,其他的就无所顾忌了!”说完又为李建成之死而伏地歔欷,悲不自胜。唐太宗赞叹道:“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于是重新任用为将。
昨日我击败你们,是为了自己;
今天我赦免你们,是为了帝国。
我坚信时间将会证明:
我昨日的决绝是正确的,今天的宽容也是正确的。